《易经》六十四卦和基因

我们知道生命有一串密码--DNA这 一 生 命 基 本 遗 传 物 质 是 一 种 双 螺 旋 线 的 结 构 形 式 , 而 这 种 双 螺 旋 的 结 构 形 式 竟 然 与 人 类 始 祖 形 象 —— “ 伏 羲 女 娲 交 尾 图 ” 惊 人 的 一 致  。 1973 年 法 国 学 者 M · 申 伯 格 出 版 了 《 生 命 的 秘 金 钥 匙 : 宇 宙 公 式 、 易 经 和 遗 传 密 码 》 , 首 次 阐 明瞭 64 个 生 物 遗 传 密 码 与 《 易 经 》 六 十 四 卦 之 间 的 对 应 关 系 。 由 DNA 三 联 体 组 成 6 4 个 排 列 顺序 , 64 个 密 码 惊 奇 地 与 《 周 易 》 六 十 四 卦 相 吻 合 , 其 中 硷 基 A 腺 嘌 呤 对 应 于 少 阳 , G 鸟 嘌 呤 对 应 于 太 阳 , C 胞 嘧 啶 对 应 于 太 阴 , U/T 尿 嘧 啶 对 应 于 少 阴 。 1988 年 杨 雨 善 提 出了 《 通 用 》 密码 子 八 卦 图 , 以 阳 爻 代 表 强 型 核 甘 C 和 G , 阴 爻 代 表 弱 型 核 甘 U 和 A , 64 个 密 码 子 正 好 平 均 分成 8 组 , 与 中 国 古 代 《 易 经 》 八 卦 相 吻 合 。 1990 年 日 本 学 者 间 中 喜 雄 将 嘌 呤 类 假 定 为 阴 ( A 和 G 太 阴 、 少 阴 ) , 嘧 啶 类 假 定 为 阳 ( T 和 C 太 阳 、 少 阳 ) , 应 用 到 遗 传 密 码 表 中 解 读 易 学 , 结 果 表 示 氨 基 酸 的 三联 体 惊 人 地 与 “ 易 经 八 卦 ” 相 对 应 。 2002 年 高 德 按 徐 宏 达 的 研 究 方 法 重 新 排 列 六 十 四 卦 序 列 与 64 个 遗 传 密 码 一一 对 应 , 并 按 照 六 十 四 卦 秩 序 演 变 规 律 作 五 种 发 展 形 态 排 列 组 合 图 , 让六十四卦 在 循环往 复 过 程中, 其空间结构为双螺旋的栏列 。 谢 文纬 在 2006 年 发 表 两 部 天 书 的 对 话 《 易 经 与 DNA 》 一 书 , 六 十 四 卦 之 间 的 相 生 、 相 剋 、 相 合 关 系 以 及 64 个 遗 传 密码之 间 的 相 促 、 相 式, 反义 关系 。 《 周 易 》 的 内 涵 “ 其 小 无 内 兮 , 其 大 无 垠 ” , 与 小 至 生 物 遗 传 密 码 规 律 、 人 体 疾 病 发 生 规 律 和 大 至 天 体 运 行 的 宇 宙 变 化 , 竟 在 数 千 年 后 得 到 证 实 有 相 同 之 处 。 以 说, 现 代 尖 端技术 与 古 人 的 八 卦 有 著 千 丝 万 缕 的 联 系 , 这 就 不 能 不 使 人 感 到 神 秘和震 惊 。 2023-08-10 | 天机说事

口腔溃疡那么烦,4个秘方来应对!

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口疮、溃疡性口腔炎,是指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的口腔黏膜病。本病以口腔黏膜充血发红,发生浅表溃疡,溃疡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数目不一,其色灰白或微黄,经常反复发作为特征。 发病时有剧烈的烧灼感,咀嚼或遇辣刺激更甚,进食困难,大便干结或变稀,头痛发热。病程一般在7~10天左右,但经常反复发作,重则此起彼伏,可长达数月或数年。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的各种人群。本病属中医学“口疮”范畴。 多与火热上熏、虚火上炎、湿热上蒸、气血亏损、火毒结困等有关,常由热邪外侵,脏腑蕴热,或脏腑虚损所引起。 口腔溃疡一旦招惹上它,能有多烦人?吃饭只能清淡,火锅全都靠边站;口渴只能喝白水,啤酒饮料不敢入嘴;想要来个亲吻,却张不开嘴! 这样的口腔溃疡,难道还不令人烦恼吗?别看口腔溃疡那么点事儿,招惹上它还真是让人不得安宁,怎么办呢?有4个妙方,分享与您! 1.锡类散 配方:象牙屑9g,珍珠9g,青黛(水飞)3.6g,冰片0.18g,壁钱40个,西牛黄0.3g,人指甲0.3g。 制法:各研极细末,混匀装瓶。 功效主治:祛腐生新。主治口腔溃疡、舌炎、咽炎等。 用法:用吹药器喷入患处,每日2~3次。 2.细辛敷脐粉  配方:细辛100g。 制法:研成极细粉,装瓶备用。 功效主治:活血通络。主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用法:取药粉10g,蜂蜜调糊状,涂于7cm×7cm纱布上敷脐,胶布固定,隔日更换1次,1周为1个疗程。 3.口腔溃疡散  配方:儿茶10g,大黄5g,冰片2g。 制法:各研细末混匀装瓶备用。 功效主治:清热敛疮。主治口腔溃疡病。 用法:将药末撒在溃疡面上,每日2~3次,10天为1个疗程。 4.口腔溃疡药膜  配方:硼砂、冰片、朱砂、寒水石、儿茶、白及胶、甘油。 制法:中成药。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主治唇炎、口腔炎等。 用法:贴敷口腔内病损处,每日4~5次,10天为1个疗程。 学习更多中医实用秘方,传统六爻预测身体健康状态,就来天机六爻排盘App! 2023-08-08 | 井冽寒泉

五十个常用方(24):胶艾汤

【方剂组成】川芎、阿胶,甘草各6 克,艾叶、当归各10 克,芍药12 克,干地黄18 克【用法】以水五杯,清酒(或黄酒)三杯合煮,取三杯,去滓,内胶令消尽,温服一杯,不差,更作。不能饮酒水煎亦可。【方解】生地、阿胶、艾叶协力以止血,当归、川芎、芍药、甘草调血脉而治腹痛,故此治失血证腹中痛而有脱血的虚候者。【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第4 条: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注解:妇人漏下,即子宫出血,半产即流产。妇人有漏下者,有因半产续下血不绝者,亦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是子宫有瘀血的阻碍,故谓为胞阻,此均宜芍归胶艾汤主之。按:本方的应用并不限于以上所述妇人诸病,凡诸失血,属虚而腹中痛者,不问男女均可用之。又芎归地芍四味,后世名之为四物汤,谓为补血的要药。芍药除血□而主腹痛,已屡言之,至于当归、川芎、生地,均不外是强壮性的祛痛药。不过芎归性温宜虚于寒,生地性寒宜于虚热。补虚定痛则芎□较逊于当归,行瘀开郁则当归稍次于川芎。生地除烦热,并有止血的特能。此三药的性能概要区分,于具体的应用可详参以下诸方。【辨证要点】诸失血症属虚证而见腹中痛者。【验案】宋某,女性,17 岁,某医院会诊病例,病历号114533,1982 年10 月11 日会诊。患者出生时即有唇、裂,2 岁时将唇裂缝合。因有“先天性肝糖元累积症”、GPT 经常高,一直未进行裂缝合,直至上月经内科多方检查,认为可以手术,方于9 月25 日全麻下进行了裂修复术(兰氏+咽后壁瓣),术中输少量血,手术顺利。术后第一、二天除低热(37.5)外无不良反应,但于第三天伤口开始渗血,用碘条填塞无效。继止血敏,Vc、Vk、6 一氨基乙酸、抗血纤溶芳酸等皆无效。又服益气止血中药数剂也无效。因失血过多,不得不输新鲜血液维持生命。第一、二天尚能维持24 小时,但自第三天起,仅能维持12 小时,因此每天输血,至今输血已逾3000 毫升,故请紧急会诊。会诊时实验室检查所见:GPT111 单位,血红蛋白9.4 克,白血球总数10400,血小板126000,血钾4.l,血钠140,血氨100,出血时间1 分,凝血时间1 分,凝血象检查:复钙时间2 分(对照2 分30 秒),凝血酶元时间15 秒(对照14.5 秒),第v 因子19 秒(对照21 秒),第因子19.5 秒(对照2O.5 秒),凝血酶凝固试验21 秒(对照18 秒),血清剩余凝血3 小时22 秒,第因子不少。会诊时症状:神识尚清,但目喜闭合而不愿看人,烦躁汗出,面色苍白,双鼻孔见黑紫血块,口干思饮,常有饥饿感而思食(因伤口渗血未敢让其进食),大便溏稀而色黑,一日一行,舌质红无苔而见血染,脉细滑数。证属血虚热扰,急宜清热止血而兼补虚育阴之治,方用芎归胶艾汤加减:生地30 克,当归10 克,川芎10 克,阿胶10 克,艾叶10 克,党参10 克,白芍10 克,炙甘草10 克,生石膏50 克,白术6 克结果:服药一剂血即止,第二天进流食,停止输血。第三天因感食欲较差,而改生地为15 克,加生地炭15 克,继服三剂,食欲如常,停止输液。至10 月18 日复诊时,面色红润,两眼睁睁有神,除稍有汗出外,别无不适,继服二剂痊愈出院。 2023-08-08 | 一代一路

天机话立秋|立秋饮食养生和穴位养生大全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此时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 立秋的饮食讲究 1、多吃酸性食物 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补肝气,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樱桃、柚子、柠檬、山楂、番茄、荸荠等。如苹果、橘子、山楂、猕猴桃等,可收敛肺气。 初秋时节,天气仍较热,空气潮湿,闷热蒸人,且秋季瓜果成熟,难保人们不贪食过度,这些均会伤损脾胃,所以秋天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养胃,又可带来一日清爽。秋天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鸭梨粳米粥、兔肉粳米粥、白萝卜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饼粳米粥等。 2、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 秋燥时节,还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材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 在古代医书中也出现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 3、多吃鱼 秋天是需要进补的季节,但很多人都害怕大量进补导致肥胖,不妨吃点鱼肉,鱼肉脂肪含量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   4、暂时不要吃太多的高蛋白食品,如肉类 经过一个夏天炎热的天气,立秋之后,很多“苦夏”或在夏天里食欲比较差的人食欲逐渐好转。不过此时人的肠胃功能较弱,还没有调理过来,如果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因此吃肉要适当,最好等到天真正凉下来以后,再多增加肉食。 5、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 秋气内应肺。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体真气之源,肺气的盛衰关系到寿命的长短。 秋季气候干燥,很容易伤及肺阴,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饮食应注意养肺。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甘蔗、燕窝、梨、芝麻、藕、菠菜、鳖肉、乌骨鸡、猪肺、豆浆、饴糖、鸭蛋、蜂蜜、龟肉、橄榄。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 立秋润燥靓汤 1、沙参麦冬汤 清养肺胃,生津润燥 材料:北沙参10克,玉竹10克,麦冬10克,扁豆10克,瘦猪肉500克。 制法:将北沙参、麦冬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把全部材料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2小时,调味即可。 2、莲子百合木瓜汤 养心补脾、健胃润肺 材料:莲子50克,百合30克,木瓜、牛奶适量,冰糖少许。 制法:莲子泡发,银耳泡发撕小块。将莲子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再用文火煮半小时,放入牛奶和木瓜,最后放入百合、冰糖。 3、霸王花猪骨汤 清热润肺,除痰止咳 材料:干霸王花,猪骨、蜜枣。 制法:把干霸王花用清水浸泡15分钟。将猪骨洗净后焯水,捞出沥干水分。将猪骨、霸王花、蜜枣放入砂锅中,大火烧开,改小火煲1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立秋穴位养生 我们人体自带很多有功效的穴位,可以清火、排毒、消气、消炎。没事的时候按一按,既简单又能起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1、关冲穴 如果感觉眼屎多,是体内热毒上冲所致。按关冲穴有泻热开窍、清利头目的功效。 具体位置:关冲穴位于无名指尺侧指甲根旁0.1寸处。 2、内庭穴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它的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泻胃火。 具体位置:内庭穴位于足背,当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3、劳宫穴 心火亢盛多见于工作压力较大、烦心事较多、遇事老爱着急的人,大多有情绪烦躁、夜间浑身燥热而失眠、多梦、焦虑等症状,此类人的“清火药”就是劳宫穴。 具体位置:劳宫穴位于手握虚拳时中指指尖点到的位置。 4、行间穴 由肝气郁滞引起的心情烦闷、抑郁、月经不调、痛经等,都可以刺激行间穴,长期坚持,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具体位置:行间穴位于双脚足大趾与二趾之间,靠近足背的红白肉相交处,能帮助打通肝经,有助于解除肝气郁滞。 5、太冲穴 通过按揉"太冲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 具体位置: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骨的骨缝之间,向后约3横指宽处有一个凹陷,太冲穴就位于这个凹陷中。 6、液门穴 液门穴因有降浊升清、清火散热的特殊功能,常被称为人体随身携带的“牛黄解毒片”。 具体位置:它在人体的手背部,无名指与小指缝间,顶着无名指的骨头。 7、照海穴 照海穴是告别咽痛和失眠的强肾降火妙穴。按揉照海穴,可缓解胸闷、嗓子干痛、声音嘶哑、慢性咽炎等症状。 具体位置: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8、合谷穴 经常按压合谷穴,能够使大肠经脉处组织和器官的疾患减轻或消除,实现排出体内堆积毒素的目的。 具体位置:位于手背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骨头延长线交点的位置。 9、天枢穴 天枢穴与胃肠道联系紧密,对调节肠腑有明显的双向性疗效,既能止泻,又能通便,长期保养按摩此穴能够确保肠道健康,清除肠道内常年累积的宿便。 具体位置:在肚脐两边左右各三指宽处。 立秋最佳养生方法 1、调情志 古人素有“伤秋”之情感,由于节气的关系,秋季很容易引发人们失落的情绪、使人颓废、甚至会有“伤秋”之情怀“秋雨晴时泪不晴”自寻烦恼,自找痛苦之恨。或由于压力大,对周围的事感到不满、缅怀失去的亲人等等。 此时最为重要的就要注意调情志,要让自己凡事多往好的一面想。凡事都应该让自己往积极的一面想。比如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秋季可以和亲朋好友一起看看电影、听听音乐,畅谈人生,或者选择秋游、踏青的方式都有助于缓解自身的压力。 古人云秋季难免悲从心头来,而为了身体健康还是建议个人要多注意调节志,注意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2、补水 秋季,气候干燥,因此特别要注意合理的补充水份,补充水份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给肌肤补充水份,避免肌肤因为失水过多而引起皮肤龟裂、皮肤过于干燥等,建议根据个人的肤质合理的选择护肤水,保湿霜。 二是要注意给身体补水,秋季建议日常一定要特别注意补充水分,要养成喝水的习惯,避免等渴了再喝,要时不时的补充水份。 建议一日三餐之间最好补充800毫升的水份。特别是在体力劳动、体育运动之后,更要特别注意补充水份。一般建议以温开水为宜,其次可适当喝些茶水如金银花、菊花花等都有助于清热降火气。 3、饮食 一般认为在经过了炎热的夏季之后,秋季人的脾胃功能会变差,此时如果再不注意科学的饮食方式的话,很有可能会引起脾胃失和,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乱。 因此秋季一定要特别注意科学的饮食方式,要特别注意六大营养素的均衡摄入,要适当的多补充蛋白质、钙质,可以多喝具有滋阴润肺功效的粥品,如莲子粥、百合粥等等。 另外建议秋季适当多吃大蒜、葡萄等应季食物,多吃 黑木耳、猪血等有助于排毒的食物等等。 4、睡眠 秋季要特别注意收阳气、护阴精。最好是可以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另外建议在睡眠中,还要特别注意盖好被子,注意窗户的通风情况,避免受凉。另外从养生的角度上说,秋季还要特别注意控制性生活,要适当减少性生活的次数。 5、常起居 秋季早晚的温差很大,在这一冷一热之中,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引起感冒,特别是对于一些抵抗力的感觉,更容易引起感冒,而秋季感冒多会对肺部,呼吸道造成损伤。因此秋季还要特别注意预防感冒,要注意随着天气的变化增减衣物。 6、适当运动 秋季运动注意控制运动的量。切记选择运动强度过大的运动项目,一般建议多选择舒缓的运动方式为主。比如打打羽毛球、跑跑步、散散步、做做广播体操等等。在运动中,要注意避免出汗过多,从而引起感冒的现象。另外如果个人的体质过差的话,则要注意避免早晚运动。 2023-08-08 | 天机说事

温肾补脾的经典组方一还少丹

从名字上来看,还,有返回的意思;少,年轻的意思,加在一起就是说能让人回到青春年少的状态。青春永驻当然不可能,但是它可以补脾肾。中医里面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可以形象的把肾看成是土壤,脾相当于雨水阳光。土壤肥沃,雨水阳光充足,植物才能茁壮成长,否则就会很快衰老。同时,中医里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论,即人体受阴阳的调配,阴阳平衡,相互转化,则生命力旺盛,年轻有活力。而一旦阴阳失调,人体的机能下降,就像是一台发动机的轮子转动不起来了,失去了动力,就会快速老去。 同时,中医里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论,即人体受阴阳的调配,阴阳平衡,相互转化,则生命力旺盛,年轻有活力。而一旦阴阳失调,人体的机能下降,就像是一台发动机的轮子转动不起来了,失去了动力,就会快速老去。《黄帝内经》中说:“肾阴阳为阴阳之根本”。所以说,肾脏亏虚主要是指肾阴肾阳不足和失调。主要表现为精力不足,不想说话,经常感觉困倦等。有的人二三十岁总感到疲倦乏力,而有的人五六十岁还是充满活力。其实答案就在我们的脾和肾上。 由此看来,治疗早衰既要调理脾胃,也要补益肾脏,调节肾阴肾阳,双管齐下,才能对症根治。方药还少丹正是运用了这个机理。还少丹是中成药,包含有15味中药。方中以山药、枸杞子、熟地黄为主药,能培补肾阴,生血益精;巴戟天、牛膝、苁蓉、小茴香、杜仲具温肾壮阳之功,同主药相合,阴阳并补;山茱萸、褚实子、五味子亦为补肾填精之品,且补中有涩,有固肾涩精的作用;远志、石菖蒲、茯苓、大枣为佐使药,远志、石菖蒲益心增智安神,交通心肾,令水火既济;茯苓、大枣健脾和中助运,滋其化源,先后天并补。故全方以益肾滋阴、温阳固涩为主,又能健脾养心安神,是脾肾双补的药物。 如果你经常感到乏力怕冷,手脚冰凉,吃不了凉的,一吃就拉肚子,小便频,尿不净,特别是晚上不停的起夜;还有口干咽燥,眼睛干涩,腰膝酸软,出汗多,睡眠质量差的表现,这些就是阴阳两虚的表现。阳虚不能温煦身体,冷的症状也就出现了;阴虚不能濡养脏腑,就会滋生虚火,出现干、热的表现。阴阳都不足了,身体自然会感到疲倦乏力,人体衰老的进程也就会加速。这时候就可以用还少丹。按照古人的传说,服用五日便觉身轻,精神爽快,二十日语言响亮,手足轻健,一年白发转黑,行步如飞;久远服之,百病消除,面如童子。 古人的形容可能有点夸张,但此药的确可以养身体、防病治病,以达到抗衰老延年益寿的功效。 2023-08-04 | 一代一路

艾灸和热水袋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艾灸和暖水袋差不多吗? 很多女性朋友痛经的时候,常常捂着热水袋,这的确能缓解好多。也有很多人膝关节疼的时候,覆一个热水袋在膝盖上,疼痛也会好转。 所以,有不少朋友认为艾灸和捂暖水袋原理相同。从热力刺激的原理上来说,也确实和艾灸一样。受寒后敷暖水袋确实有很好的保暖祛寒邪的作用,而且干净便捷环保。 不过暖手袋与灸法是没法比较的,灸法的功效实在是太多了!! 先不说别的,热水袋能让你有经络走串感吗? 而艾灸在燃烧时,能释放出大量的辐射能谱,能高效率地刺激穴位,受灸的人会有酸、麻、热、痛、针刺、气息走串等多种现象。这种就是我们说的灸感。 而且暖水袋也没有中药渗透~ 艾灸起作用,艾的药性起了很大作用。 药典记载:艾叶性味苦,微温,无毒  。归肝、脾、肾经,是中药中少有的能通十二条经络的药物,而且燃点低,释放热量大(热量大于其他材料如烟草、纸、香等),燃烧时间长(不起明火,主要是慢速燃烧发热,等特性。因此最终被选为灸疗的最佳药草。 《名医别录》记载:“艾叶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  而且,研究发现 ,艾条燃烧时会散发一种类似红外线的辐射波可激励人体穴位,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提高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免疫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 艾灸施于穴位,其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这绝对是热水袋没有的功效。 艾灸虽然结束,但效果还在继续 真正坚持做艾灸的人都知道艾灸时,体内会出现不同的感觉。也就是我们说的灸感。当艾条接触皮肤后,根据时间的长短及体质、病症的差异会产生以下三种不同热的传导效应。 1、透热, 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的感觉; 2、扩热, 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的感觉; 3、传热, 灸热以施灸点开始循经络向远部传导,甚至直达病灶。感觉局部不热(或微热)而远部热,也就是施灸部位不热 (或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感觉很热;表面不热(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很热;施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其他非热感觉,例如酸、胀、麻、热、重、痛、冷等;   这些灸感,有些在您艾灸的过程中就能立刻感受到,有些虽然灸的过程中乃至结束,都没有任何反映,但是在夜晚睡觉或者灸后的一段时期内,能够表现出来。这个就是因为艾灸在施灸后,虽然艾火熄灭,但是辐射波已经被经络吸收、传导,促使体内新陈代谢循环需要一定的时间。   以上功效是暖水袋做不到的。 艾灸虽然结束,但效果还在继续。暖水袋凉了以后剩下的只是一袋凉开水,艾条灭了以后 ,你的机体细胞却获得了新生。 了解更多中医学知识,扫码下载app后查看! 2023-08-01 | 周公易梦

一身是宝的“桑树”

一谈起桑来,大家都对它很熟悉,正因为桑叶是养蚕的主要饲料,上至老太太下到小姑娘都很喜爱它。霜桑叶、嫩桑枝、桑椹、桑白皮又都是常用的中药。 因此,将桑的采集加工和应用介绍如下: 一、 嫩桑枝在春秋剪采,趁鲜切片晒干。性味苦、平。 功能:祛风清热,通络。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风热臂痛。用量15~30克。水煎服。单用或配方都行。 桑枝皮还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另外,桑枝浸出液对家兔皆有显著的养毛效果。 二、 桑椹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性味甘、酸、凉。 功能:滋补肝肾,养血祛风。 主治:耳聋目昏,须发早白,神经衰弱,血虚便秘,风湿关节痛。用量10~15克。 附方: 1. 若身体虚弱,失眠,健忘。可用桑椹250~500克加水适量慢火熬成膏剂,每次服1匙,每日3次。 2. 桑椹30克、何首乌10克、枸杞子10克、黄精、酸枣仁各15克。水煎服。或共轧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次9克,每日3次,白水送下。 三、 桑叶入药用时,以霜降后采收为宜,晾干拣净、生用或蜜炙均可。性味甘、苦、寒。 功能;疏风清热,清肝明目。 主治: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用量3~12克。 附方: 1. 风热感冒:桑叶、菊花、连翘、杏仁各9克,桔梗、甘草各6克,薄荷5克。水煎服。 2. 头目眩晕:桑叶、菊花、枸杞子各9克,决明子6克。水煎服代茶常饮。 3. 单用桑叶代茶饮,有降低血糖和降低血压与利尿的作用。 四、 桑白皮在春秋采挖剥取根皮,刮去黄棕色外皮。晒干切丝。生用或蜜炙用。性味甘、寒。 功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肺热咳嗽,面目浮肿,小便不利,高血压病,糖尿病,跌打损伤等病。用量6~12克。 附方: 1. 急性支气管炎:桑白皮、杏仁、黄芩、贝母、枇杷叶、桔梗、地骨皮各9克,水煎服。 2. 水肿胀满:桑白皮、地骨皮、大腹皮各9克,茯苓皮12克、冬瓜皮30克,水煎服。 3. 咳嗽、气喘:桑白皮15克、胡颓子叶12克、桑叶、枇杷叶各9克。水煎服,日1剂,2次分服。 4. 骨折:桑白皮、桑内皮(树皮)、姜皮、芝麻油各120克。 前3味捣碎至不见姜皮,加入麻油捣如泥状,将药摊入布上。骨折复位后,用药包扎24小时。去药后继续用小夹板固定14~30天。 5. 鹅口疮:桑白皮略焙研细过罗筛后敷口疮上,每日3~4次。 五、 桑木:桑树老了,它的木料除做日用木器外,尤其是做扁担、钩担最好,因为桑木质地柔韧不易折断,所以桑木扁担到市场都抢着购买。 2023-07-25 | 齐豫壮覆

一个强力祛湿的中成药,舌苔白腻、湿气重的人用得上

要想脾胃健康,除湿是关键。 健脾祛湿的药之前讲过很多了,今天再介绍一个中成药,平胃丸。 很多人湿气重,首先会想到去吃一些利湿渗水的东西,比如红豆薏米粉之类利湿渗水的东西。但是湿气重,首责之于脾。脾虚不解决,湿气不可能根除。 正确的祛湿的方法,在内用健脾健胃的药材再配合利水渗湿的药材,同时兼顾肾,肺。 在外针对湿气引发的表症同时用药,短期消除表症,常常几天就见效,让湿气重的人能增强信心,长期坚持吃下去。湿气是比较粘腻沉重的东西,而脾主肌肉,湿气重时人的肌肉也会感觉比较沉重,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有时候说别人懒,其实不一定是真的懒,而是由身体决定的。湿邪上蒙清窍,人就会出现倦怠,嗜睡,总感觉睡不醒,睡不够。湿邪是有形之邪,有形之邪阻碍气机就会出现气滞,就会出现脘腹胀满、饮食减少。而气滞严重时还会出现气逆,表现为嗳气打嗝呕吐。这时候用平胃丸就很合适,它具有健脾祛湿、宽胸消胀的功效。 方中 苍术苦辛温燥,最善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故重用为君。 厚朴苦温芳香,行气散满,助苍术除湿运脾,是为臣。 陈皮理气化滞,合厚朴以复脾胃之升降; 甘草、姜、枣调补脾胃,和中气以助运化,都是佐使。 脾胃湿盛导致的不思饮食,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嗳气,平胃丸都适合。这个方子燥湿力量很强,如果体内湿气很重,可以用平胃丸先猛攻一下,把湿气快速的代谢掉,再服用一段时间的参苓白术散补一补脾胃。湿气重的人,一般是白腻苔。需要注意的是平胃丸不适合脾胃阴虚的人,表现为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等。 2023-07-24 | 一代一路

天机话大暑|大暑期间六大养生诀窍

太阳到达黄经120°之时为大暑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大暑各地的民风习俗 鲁南地区“喝暑羊” 山东南部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浙江地区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福建莆田吃荔枝“过大暑”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时刻一到便取出品尝。这一时刻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于是,有人说大暑吃荔枝,其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 广东大暑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烧仙草本身也可入药。民谚: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烧仙草是台湾著名的小吃之一,有冷、热两种吃法。烧仙草的外观和口味均类似粤港澳地区流行的另一种小吃龟苓膏,也同样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但这款食品孕妇忌吃。 台湾大暑吃凤梨 大暑期间,我国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大暑吃什么食物养生 1、老冬瓜鲜荷叶汤 在广东尤其在珠三角一带每逢大暑当日或暑热天气,几乎家家户户都煲消暑汤。老冬瓜鲜荷叶解暑汤是广东民间传统的消暑饮食汤品。它主要是由老冬瓜、新鲜荷叶和赤小豆组成。 2、煎青草豆腐 温州大暑习俗要煎青草豆腐。青草豆腐指的是采用仙草、甘草、夏枯草与菊花、金银花等中草药煎制成豆腐形状、冷却后即可食之,清凉解毒,生津止渴。过去不少家庭都能自制食用。 3、吃鸡 南方人在大暑天有吃鸡的习惯。民间有一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童子鸡体内含有一定的生长激素,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的中老年人有补益作用。做鸡时加入适量生姜,调节人体在夏季内外温差,使得人体适应外界环境,起到去湿强身的作用。 大暑期间六大养生诀窍 1、巧用芳香植物消暑化湿 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等,用来煮汤或熬粥。但要注意不能过度,也不能将其作为治疗疾病的方法。 2、趁暑化湿解冬病 不是所有慢性病都能利用暑天来治疗,还得依个人体质。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等阳虚症疾病,有上述慢性病的人可以利用好大暑这个时节治病,若是一些体质热的慢性病人就不适合用这种方式来治疗。 3、多饮暖水益消暑 为了解渴有人一次性饮水过多,殊不知这样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所以,炎热季节,渴极了应先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 4、药食同粥补气清暑 在大暑节气,典型的“度暑粥”可以选择绿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这些食材都具有补气清暑、健脾养胃的功效,可以帮助市民安度盛夏。 5、消暑切莫动“肝火” 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应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 6、“桑拿天”少出门 大暑养生首先要避开“桑拿天”,闷热天气尽量少出门、少活动,即使出门也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露天环境中。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应尽量在早晚温度稍低时进行散步等强度不大的活动。 大暑针灸的好处 针灸是有着疏通经络的作用的,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 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 针灸科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所以在大暑的时候如果我们想改善可以选择去针灸。 2023-07-23 | 树下风凉

上焦火,下焦寒,引火下行,特别适合上热下寒者的一味中药

上热下寒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肾阳虚,阴寒盛于下,火不归元而虚阳上浮,简单的说,就是人体内肾阳气不足,导致阴气下行,阴不制阳,虚火藏不住上浮于面,于是开始出现咽喉红肿疼痛、生疮长痘的现象,但同时又会表现出很多体寒症状,诸如舌体胖大、大鱼际发青、下肢冰凉等。 《本草新编》言: “人身有二火,一君火,一相火。君火藏于心,相火藏于肾。若君火旺,则相火下安于肾,君火衰,则相火上居于心。 君火之衰,非心故,仍肾之故也。肾气交于心,则君火旺,肾气离于心,则君火衰。” 心肾为一体,觉得这个解释再好不过了。肾是灯油,心是灯焰。如果灯油没了,灯焰的光还会明亮吗?如果灯焰很暗,是不是想要“索取”下部的能量,来让自己的光更明亮?这就是“君火旺,则相火下安于肾,君火衰,则相火上居于心”的意思。 下焦热,而上焦自寒,下焦寒,而上焦自热。欲使上焦之热变为清凉,必当使下焦之寒重为温暖。 “下焦寒,而上焦自热”的体质现实生活中特别多,许多人反复发作性的口腔溃疡、舌疮、失眠、慢性咽炎......腰以下却冰凉,比常人怕冷,饮食耐温不耐寒,吃温的东西舒服,吃凉的东西就难受。严重的甚至热饮不敢喝,凉饮也不行。因为一吃热的就上火,一吃寒的就伤下阳。 男的很可能会夜尿多,是肾阳虚的表现,气化功能不行;女的则宫寒,来月经的时候,经色紫暗夹血块、痛经,小腹局部有冷的感觉,冬天被子里睡觉的时候脚还是冷的。 还觉得不能肯定,就看舌苔。如果舌尖发红,舌根发白,那基本就是上热下寒了。舌红自然是有热的表现,但舌根处会有明显的白腻苔,这就提醒我们要注意(脾)肾有寒,有时舌还会有齿痕。 一味肉桂,大补肾阳,引火下行 在诸多中药里面,有这样一味可以补火助阳的良药,它的味道辛香浓烈,略带一丝余甘,而其药性属于大热之性,因此其有很好的补火助阳之效,这味中药材就是肉桂。 肉桂在生活中还算是很常见的一种中药材,因为具有浓郁的辛香之气,所以生活中很多人会将其用作香辛料,在厨房中还是很常用的。肉桂不管是在卤肉卤菜的时候加一点,或者炖肉汤的时候稍微加一点,都可以起到很好的去腥提味的效果。然而,肉桂最大的作用莫过于在中医里面的药用价值了。 因肉桂特殊的热性,而且味道甘辛,药效温热持久,所以古人认为肉桂可以大补命门之火。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肉桂可以大补肾阳,可以起到很好的补火助阳的作用,用肉桂大温其命门,则肾之阴寒自散。 把肉桂比作补肾药中的君子。药效明显,却又温厚,补得很稳,让人吃得踏实。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正是它的写照。 肉桂补肾阳,能温通全身经脉,祛除寒气,让人全身温暖,却又不易上虚火。 这是因为肉桂有引火归元的作用,可以将虚浮上扬的阳气重新引入肾经,并能将其它药材的药性也一并引入肾经。所以,在治疗一些久病体虚、气血不足、阳气虚损等方面的疾病的时候,在方剂中稍加一些肉桂,可以引诸药入肾,更好的发挥药效。 正如《本草求真》所云:“肉桂气味纯阳,辛甘大热,直透肝肾血分,大补命门相火,益阳治阴。盖因气味甘辛,其色紫赤,有鼓舞气血之能,性体纯阳,有招导引诱之力。此体气轻扬,既能峻补命门,复能窜上达表,以通营卫。但精亏血少,肝旺火起者,切忌。”    又《汤液本草》云:“肉桂入足少阴肾,太阴经血分,补命门之不足,益火消阴。” 看到这种表面上火很旺的人,有多少个敢用肉桂的?事实上要确实是下焦虚寒导致的虚火,用肉桂当奏效。这就是“引火归元”的意思。下焦温,火自归也。 不过,肉桂的药用价值虽然很高,但是其药性过于强烈,一般不宜多用。 用法:研末冲服,每次1~2g。 当然,具体的用量如能在专业的中医师辨证之后对症下药则再好不过了。中药里面没有一成不变的用法,也正是如此,中医药才能从容的面对复杂多变的诸多疾病。 学习更多中医医学知识,扫码下载app后查看! 2023-07-18 | 周公易梦

服用中药的时间有讲究,别再弄错了

自古以来,医家对于服药时间是特别讲究的。清代著名医学家徐灵胎曾讲:“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反而有害……”古人在几千年的实践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有关服药时间经验,如饭前服、食后服、平旦服、临卧服、空腹服、间歇服等。 服用中药的时间需根据病情、药物功效和其他一些具体情况来决定。《神农本草经》曾提出:“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即按疾病所在部位,分饭前、饭后、清晨或睡前服药。 饭 前 病在胸腹以下,胃、肝、肾等脏器疾病,宜饭前服药,这样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东晋时期著名医药学家葛洪说:“未食内虚,令毒势易行”。饭前服药易使药力得到发挥。 饭 后 病在胸膈以上者,如眩晕、头痛、目疾、咽痛等宜饭后服药,能使药性上行。消食药和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也宜饭后服用。 清晨空腹 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滋补作用的汤药尤其是滋补肾阳的药物、润肠通便药、驱虫药宜晨起空腹服用。早晨人体的阳气随自然界阳气而升发,在阳气的推荡下,可使药力速行至病所,发挥作用。 午 前 上午宜服用益气升阳药、发汗解表透邪药。李东垣认为:“午前为阳之分,当发汗;午后阴之分,不当发汗。”还强调益气升阳药在午前服用。益气升阳药之所以午前服用,乃“使人阳气易达故也。” 午 后 下午或入夜宜服用泻下药(如大承气汤)。李东垣曰:“泻下药乃当日巳午之后,为阴之分时下之。”(巳时即上午9时~11时,午时即上午11时~午后1时),其他医家亦都认定泻下药不宜在午前服用。 睡 前 镇静安神药、涩精止遗药、缓下药等宜睡前服用,有利于次日清晨吸收。 顿 服 顿服一般适宜于病情比较急的患者,也就是煎好后立即服下,称为顿服,取急病急治之意。《千金方》载:“凡作汤药不可避晨夜时日吉凶,觉病须臾,即宜便治,不等早晚,则易愈矣。”目前,一般的高热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小儿急症等亦采用顿服法。 需要注意的是,现今很多患者脾胃偏差,大部分的药都不适宜空腹服用,而在上、下午服用最好。一般药物一天服2次,饭后1小时以上或半空腹状态服用较好,晚上9时以后不要服药,以免影响药物吸收及夜间睡眠。 学习更多中医实用知识,传统六爻预测身体健康状态,就来天机六爻排盘App! 服用中药的“五忌” 为了保障中药的疗效使其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服用中药时是需要对一些食物忌口的,通常应该注意的有以下5点: 服中药时不要喝浓茶: 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 服用中药时不宜吃萝卜: 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降低补药的效果使其失去补益的作用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患有消化道疾病,禁服大蒜: 患有消化道疾病,如肝炎、慢性胃肠炎患者服用健脾、温胃和胃药时,禁服大蒜,大蒜中含有蒜素能刺激胃肠黏膜,使黏膜充血,所服的中药就不能有效的发挥其治疗作用。 服中药时不能吃辣椒: 特别是热性病症,服清热凉血或滋阴降炎药时更不宜吃辣椒,辣椒能使药效降低,使治疗无效或疗效减弱。 服中药宜忌生、冷、油腻: 因为生、冷类食物刺激胃肠,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此外,患有疔疮、皮肤病者忌食咸水鱼、虾、蟹及羊肉、牛肉等食物;肝炎病人忌食辛、辣、油腻;服荆芥时忌服鱼、虾、蟹;服天冬时忌服鲤鱼;服鳖甲忌食芥菜;服蜂蜜忌食葱、豆腐;服白术时忌服大蒜等。 中药忌口有一个总原则: 服用温热或寒凉的中药时就尽量食用中性平和的食物,因为中药与食物的性味相反,就会使药力抵消减弱,达不到应有的疗效;在一些情况下,药与食物的性味相同,也会使药对人体的力度增加,超过人体能承受的范围,而适得其反。 2023-07-11 | 涅槃从生

牡蛎散:止汗方

牡蛎散的配方:煅牡蛎30克、黄芪30克、麻黄根10克、浮小麦30克。将这些草药放入锅中加水煎煮,每天喝一剂,连续七天,就能感受到明显的效果。 自汗盗汗属于营卫不和,伤寒论桂枝汤临床应用屡有捷效,尤其是定时发热,定时出汗。 2023-07-10 | 一代一路

天机话小暑|小暑吃什么?该如何养生?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 也有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但还未达到极热的程度。 俗话说:“热在三伏”。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 小暑养生保健食疗 西瓜番茄汁 配料:西瓜半个,番茄3个大小适中。 做法:西瓜去皮、去籽,番茄沸水冲烫,剥皮去籽。二者同时绞汁,两液合并,随量饮用。 功效:清热、生津、止渴。对于夏季感冒,口渴、烦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便赤热者尤为适宜。 炒绿豆芽 配料:新鲜绿豆芽500克,花椒少许几粒,植物油、白醋、食盐、味精适量。 做法:豆芽洗净水淋干,油锅烧热,花椒入锅,烹出香味,将豆芽下锅爆炒几下,倒入白醋继续翻炒数分钟,起锅时放入食盐、味精,装盘即可。 此方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可疗疮疡诸疾。 盐萝卜汤 配料:胡萝卜250克,盐3克。 做法:在胡萝卜中加盐,并煮烂、去渣取汁,一天分3次服完,连服两天。 按注:一方单用胡萝卜加水煎汤也可。 主治:小儿消化不良,疳积。 粟米山药糊 配料:粟米20克,山药10克。 做法:上述二味研细末,加水煮成糊1白糖适量调味服食。 主治:小儿消化不良。 莲子百合煨猪肉 配料:莲子50克,百合50克,猪肉200克。 做法:将猪肉切成小块,把莲子、百合放入锅内加水,再加入调料,用旺火煮沸后,转用文火炖1小时即成,食莲子、百合、猪肉、喝汤。 此方清心利肺,对心力衰竭有疗效。 小暑节气如何养生 起居宜午休 因为天气炎热、夏日昼长夜短、大部分人会晚睡早起,所以在起居方面,人们中午时候可以适当休息,帮助自身恢复身体疲劳。不过也要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 为了避免中暑,小暑时节人们应注意防晒、经常洗澡、勤换衣物,这样可以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在出汗以后不要立即洗澡,正所谓“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饮食宜清补 饮食调养方面,于国泳称夏季饮食宜清补。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她还告诫人们饮食不要过咸、过甜。 饮食过咸,年龄大者,活动量小,会使血压升高,甚者可造成脑血管功能障碍。而吃甜食过多同样也不利于身体健康。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能力逐渐降低,易引起中间产物如蔗糖的积累,而蔗糖可导致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症,严重者还可诱发糖尿病。 因此,夏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汗易外泄,此时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老年人因机体功能减退,热天消化液分泌减少,心脑血管不同程度的硬化,饮食宜清补为主,辅以清暑解热护胃益脾和具有降压、降脂的食品。 小暑养生功法 小暑六月节坐功 每日丑、寅时,两手踞地,屈压一足,直伸一足,用力掣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 即,每天1~5时期间,两手于背后撑地,十指尖朝后,胳膊伸直,左腿向前伸直,脚跟着地,右腿折叠使大腿压住小腿,目视在脚尖,并使身体重心向后移,然后向前移。如此两脚交换,动作相同,各做十五次。最后做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主治】:腿膝腰髀风湿,肺胀满、嗌干、喘咳、缺盆中痛、善嚏、脐右小腹胀引腹痛、手挛急、身体重、半身不遂、偏风、健忘、哮喘、脱肛、腕无力。喜怒不常。 经络穴位保健 暑者,少阳相火之所化也,在天为暑,在地为火,在人为三焦。 三焦之火,随太阳膀胱经而下行,以温煦下焦水脏。 此时节可适当刮痧膀胱经,勿令淤堵,则暑气不内伤于人。 还可多点按以下穴位: 阴陵泉:健脾除满、通调三焦 极泉穴:宽胸理气,宁心安神 涌泉:泻热降逆,开窍 2023-07-07 | 井冽寒泉

“消暑”的药食同源类中药——西瓜

西瓜素有“天然白虎汤”之称,是美味的防暑、解暑要品,在炎热的夏季必不可少。今天就来全面认识一下这味药食同源药物的多重功效吧! 一 【性味归经】西瓜,甘、淡,寒。入心、胃、肺、肾经。 【功效】清热解暑,止渴除烦。 【功效特点】本品为夏令清暑解渴之佳品,有“天然白虎汤”之称,凡暑热及温热病热盛伤津、口渴心烦、小便不利,均可食用。 二 【功效主治】 1. 清热解暑 用于暑热烦渴及热盛津伤,皆可用西瓜汁频饮。 用于脾胃积热、口舌生疮,可用西瓜霜外敷或常喝西瓜汁。 用于肺胃热盛、咽喉肿痛,可取汁常饮。 2. 清利小便 用于暑热伤津、心火炽盛下移膀胱小肠者,可常饮西瓜汁。 【鉴别应用】 西瓜瓤汁不加炮制;西瓜翠衣是西瓜剥下浮面青皮;西瓜霜是西瓜外面发出之白霜;西瓜膏则为清热解暑成药之一。 西瓜瓤汁,专清肺胃暑热,有“天然白虎汤”之称;西瓜翠衣能解皮肤间热;西瓜霜吹喉,治咽喉肿痛有效。 三 【配伍应用】 1. 配竹叶 西瓜甘寒,入心经,功能清热解暑,主治暑热烦渴,清心火;竹叶甘寒,入心经,功能清心除烦、生津,用于热病烦热口渴。 二药配用,清心除烦、生津止渴之力增强。 2. 配石膏 西瓜甘寒,功能清热生津、止渴,主治热入阳明、气阴两伤之里热亢盛证;石膏辛大寒,具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效,用于温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脉洪大等实热亢盛之证。 二药配用,一偏清,一偏泻,可用治气阴两伤之里热亢盛证。 3. 配黄连 黄连苦寒,入胃、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胃肠湿热所致之腹泻、痢疾,去中焦湿热,并有解毒作用;西瓜甘寒,亦入胃、大肠经,有清热止痢之效,可用治大肠湿热大便脓血。 二药配合,清肠止痢之效大增。 4. 配麦冬 麦冬甘微寒,入心经,功能清心除烦、养阴生津;西瓜甘寒,亦入心经,可清心火,除烦躁。 二药配伍,一偏生津,一偏清火,麦冬偏于守而不走,西瓜走而不守,相须使用,相辅相成,使清心生津之效增强。 【应用注意事项】中寒湿盛者忌用。 【用法用量】内服:取汁饮,适量。外用;西瓜霜外敷。 西瓜霜制取法:将芒硝合西瓜瓤装瓦罐内将口密封悬于通风处,待罐外析出白霜,用鹅毛扫下,收贮;或在西瓜上面开一小口,纳入玄明粉,孔仍盖好,悬挂通风处,后西瓜外面会发出白霜。用治咽喉肿痛、口舌溃烂,外吹患处。 2023-07-04 | 橘子胖子

桂枝芍药知母汤

【方剂组成】桂枝12 克,芍药9 克,甘草6 克,麻黄6 克,生姜15 克,白术15 克,知母12 克,防风12 克,炮附子6 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此于桂枝汤增桂姜、去大枣,另加麻黄、防风发汗解表,复用术附以逐湿痹。知母以消下肢肿,故以治风湿关节痛肢体肿而气冲呕逆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第8 条:诸肢节疼痛、身体尪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注解:诸肢节疼痛,即四肢关节疼痛。身体尪赢,即言身体瘦之甚。脚肿如脱,即言脚肿之甚。头眩短气、温温欲吐,为气冲饮逆的结果,此宜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按:慢性关节炎下肢肿痛者,用本方有良验,并以本方加石膏治年余不解的风湿热有奇效。又以本方合用桂枝茯苓丸,治疗下肢肿的脉管炎亦验。 【辨证要点】关节痛疼、肢体肿而气冲呕逆者。 【验案】徐某,男性,19 岁,病历号189520,l966 年2 月15 日初诊。左足肿疼己五六年,近二年加重。 经拍片证实为跟骨骨质增生。现症:左足肿疼,怕冷,走路则疼甚。口中和,不思饮,苔薄白,脉沉弦。此属风寒湿客注关节,治以发汗驱湿,与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10 克,白芍10 克,知母12 克,防风10 克,麻黄10 克,生姜12 克,苍术12 克,川附子6 克,炙甘草6 克 结果:上药服七剂。左足跟疼减,走路后仍疼,休息后较冶疗前恢复快。增川附子为9 克继服,一月后左足跟肿消,疼痛已不明显。 2023-07-03 | 一代一路

止痒汤方子

止痒汤是黄煌老师的高徒梁佑民博士治疗皮肤病的常用经验方,本方由越婢加术汤、麻杏苡甘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方加减而成。 组成:麻黄5g,杏仁10g,生石膏20g,甘草10g,生苍术20g,生薏苡仁20g,连翘20g,赤小豆20g,白鲜皮10g,大枣20g。 黄煌老师认为,越婢加术汤与麻杏苡甘汤均可以治疗皮肤痒,两方均可以除湿,但麻杏苡甘汤证病位较浅,仅仅是汗后当风,是风湿在表,故麻黄仅用半两,微微发汗即可,而越婢加术汤证是湿热在里,表有风寒,故汗多,水肿明显,而且汗多而肿不退。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用于体格壮实,皮肤瘙痒或渗液黏稠发黄,浮肿者。止痒汤为三方之合体,故内外表里之湿热均可祛除。据梁博士经验,符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或越婢加术汤体质,食欲佳或旺盛、基础健康良好、无麻黄禁忌证者均可应用。 其加法为:皮肤红、干燥、脱屑、扪之热烫(他觉)且食欲与消化功能良好不受影响者,加生地黄20~100g;便秘而大便干硬者,加制大黄或生大黄5~10g(后下);皮损严重或修复缓慢,心肾功能健全无水肿者,生甘草可加至20~30g;小便黄者,加滑石10~20g;麻黄证明显(不易出汗、浮肿等)且心功能良好无心慌、心悸者,麻黄可逐步加量至10~15g;瘙痒感严重者,白鲜皮加量至15g,赤小豆加至30g;兼见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与皮炎同时加重者,可异病同治,口鼻分泌物(痰涎、鼻涕)多而清稀者,可加干姜5g,五味子5~10g;对婴幼儿患者,应从小剂量用起,麻黄1~2g即可起效,无需大剂量。 2023-06-29 | 一代一路

累,是生病的前兆!

第1步:累,是生病前兆! 不得不说,现在的人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可能经常会感觉到累。比如总是打不起精神,身上没劲儿,整个人都昏昏沉沉的,打瞌睡,有时还会莫名沮丧。 这些都是身体或精神发生了疲劳。表面上看,身心劳累,只是因为自己体力或者脑力消耗太多,休息一下就好了,不是什么大问题。 实际上,从中医角度看,疲累不会无缘无故,疲劳的人,往往是因为身体里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器官的功能受到了影响,无法给我们的身体提供充足的动力。 比如脾脏功能受影响,人容易腿软,肾脏功能受影响,人容易腰酸,颈椎功能受损,脖子就自然会感觉到累和僵硬等等。 所以,当身心感到疲累时,我们应该想到,这是脏器功能萎靡,疾病发生的前兆,也是身体发出的警告,告诉你“我已经累了”,再这么下去是不行的。 第2步:身体出现一些症状! 假如疲累没有引起你的注意,你依然还是保持原有的工作生活作息,那么毫无疑问,体内脏器功能受到的影响会越来越大,慢慢的,身体就会开始出现一些症状。 用中医的说法,就是身体里的状态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体内出现发热、发寒、气滞、血凝、湿重、淤堵,从而带来身体内外的一些变化。 身体内,会出现发热或者怕冷,有的人“湿”气重,会感觉穿了一件淋过雨的衣服感觉身体及不舒服,还有人会磨牙,晕车,拉肚子,肌肉酸痛,感觉体力透支等等。 身体外,会出现如黑眼圈,眼袋,掉头发,目赤,长斑长痘等等表现。 中医认为,出现症状并不算坏事,症状其实是身体排斥外邪的一种反应,意味着你身体的防御功能还在,能比较快的做出反应,就好像呛到了水人会咳嗽一样。 但同时,身体里有了症状,也说明你离疾病已经不远了,如今的很多人都处于这个状态,身上有这种那种的症状,稍不注意,就会发展为疾病。 了解更多中医医学知识,扫码下载app后查看! 第3步:疾病来了! 生病3步,走到最后一步,疾病就发生了,那么什么是疾病? 中医认为,“疾”是小病,“病”是大病,疾病指的就是身体里大大小小的病,当人体阴阳平衡被打破时,疾病就发生了。 而人体的阴阳平衡,一定程度上又体现在正气与邪气之间。中医把造成机体内在平衡失调的因素称为“邪气”任何疾病的产生,可以说都是人体内“正气”与“邪气”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正气”充足,盖过“邪气”,人就健健康康;正气与邪气势均力敌时,正邪相争,人的身体就会感到累,出现一些症状;假如正气过于不足,不足以与“邪气”抗衡,身体基本上就处于疾病当中。 所以当疾病发生时,必定是我们身体某个地方的“邪气”大大胜过了“正气”,可能是“邪气”过盛,超过正常“正气”所能抵御和调节的程度,也可能是太弱,无法正常抵御“邪气”。 四、别让自己熬到最后一步! 生病需要时间积累,并非突然就会发生,我们有很多的方法,阻止疾病发展到最后一步。 如今大多数人的常态是,因为工作学习等原因,整天忙忙碌碌,轻伤不下火线,顾不上劳累,忽略了身体的警报,往往都是已经生病了才想起调理,火急火燎上医院,这样一来,不止身体受到了创伤,时间精力也耗费了不少。 实际上,医院对大多数人来说,应该是有些遥远的地方,除了怀孕体检这些,能不去就不去。绝不是像如今这般,一大波人熬夜排队挂号,看医生,费尽心思找专家,这岂不是在折磨自己吗? 疲劳和症状,是身体给我们的警告,也是在求助我们,及时调整,作出应对,身体感觉累的时候,或者出现了症状,就需要早日做出调整,比如充分的休息一下,配合饮食作息调理,辅以艾灸、刮痧、按摩等外治疗法,将疾病扼杀在摇篮之中。 2023-06-27 | 周公易梦

前阴抽痛:芍药甘草汤

组成:芍药,炙甘草各18克。 芍药甘草汤治疗腹挛痛,或其它体部挛急者,古人称芍药甘草汤为去杖汤。 本方治疗脚挛急,脚弱无力,行步困3难者;四肢,胃腹等处挛急疼痛者亦验。 经方大师胡老医案:刘某,男性,50岁,前阴抽痛,伴经常胃脘痛半年,舌苔薄白,脉沉细弦,证属津血虚而筋脉失养,为芍药甘草汤适应证。 结果,服三剂阴抽好转,六剂痊愈。 2023-06-21 | 一代一路

天机话夏至|夏至养生攻略及端午禁忌事项

夏至的寓意 夏至的时候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南移动,白昼渐短。 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能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多,所以在短时间内气温继续升高。 「至」也有极点的意思。在传统的阴阳理论中,夏至是阳气生发到极点,开始收藏的节气。 易经姤卦,为五月卦,一阴起于下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孚夏至之时令。阳气虽盛已经失势,阴长阳消之象。 夏至饮食和起居注意事项 饮食:宜清淡、忌生冷 由于天气日渐炎热,很多人会吃冷饮来消暑,但中医认为,进食过多生冷会损伤体内阳气。 面对逐渐升温的天气,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加上夏季腠理发泄,出汗较多,此时宜适当食用酸味及咸凉食品。酸味食物既可起到收敛作用,防止出汗过多,又能开胃,又可清火散热。相反,荔枝、芒果、菠萝这些热性水果易上火,不宜多吃。 夏季饮食上宜清淡养生,多食五谷杂粮,通便通利。要少食辛辣、热性燥烈之品,以免助热;也不宜肥甘厚味,以免化热生风诱发疔疮之疾,避免暴饮暴食。夏天食物容易变质,因此尽量不要吃隔夜食物。 建议人们日常可选择饮用一些具有辛凉散表热的菊花、桑叶、竹叶、荷叶茶等以助解毒散热。 起居:通风、避免潮湿 夏季骄阳普照,地热蒸腾,很多人喜欢呆在空调房度日。中医认为,要使气机通畅,毛孔疏泄正常,夏季应少开空调,自然出汗,让毛孔得以开放,同时利于体内积聚的废物、毒素随汗液排出体外。即使开空调,室温以不低于25℃为宜。 午睡是夏季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既能补偿夜间睡眠的不足,又能顺应人体生理特点的养护需要,还可有效预防冠心病等心脏疾病的发生。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30~60分钟为宜。夏天无论多热,都不可以袒露在外,可在腹部盖上毛巾被,以免受寒。 夏季的运动量要适当减少,运动强度也不要过大,建议以轻松运动方式为主。如散步、保龄球、太极拳、瑜伽等。虽然只是轻松运动,但由于夏天气温高、出汗多,运动时水分、蛋白质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消耗不可小视,一定要及时补充。 夏季天气躁热,令人心烦,心烦则更热。要重视心神的调养,保持愉悦心情,面对生活、工作压力要心平气和,切忌大悲大怒,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有助于达到养心的目的。 夏至养胃蔬菜 1、丝瓜 丝瓜可分为有棱和无棱两种,前者又称八棱瓜,皮质更为坚硬,烹炒时不易发黑,北方多见。此外又有许多衍生品种,外形大小长短不一。丝瓜处理极方便,口味也均清淡滋润,夏日食之,最是沁人心脾。   2、苋菜 不知有多少小女孩曾深深迷恋这种汤汁鲜红的蔬菜,吃出一嘴的娇艳颜色舍不得抹去。而苋菜叶不仅有红色,也有绿、紫、花色等,故古人分白苋、赤苋、紫苋、五色苋等数种。常见食用的还是红苋菜,即赤苋。 传统的臭豆腐即是以苋菜梗发酵腌制的卤汁炮制而来。此外南方也常见的绿色苋菜,自三四月间便可上市,再往细分,又有上海白米苋、广州柳叶苋及南京木耳苋等品种。口味略有区别,但都是无一例外的绵糯清香。 3、圆白菜 圆白菜被誉为天然“胃菜”,生津止渴助消化,能够促进胃液分泌,保护胃黏膜。胃不好的人,尤其是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人,可以将圆白菜榨汁饮用,每天一杯,还可以加入少量蜂蜜食用,对促进溃疡愈合有非常好的帮助。   4、黄花菜 北方人口中的黄花菜,南方人叫做金针菜,由萱草属植物黄花菜的花蕾晾晒风干而来。阳历六月里,盛开的黄花菜犹如地下钻出的阳光,其形细巧,其色金黄,故有此名。但新鲜的花蕾却做不得食用,以其中含秋水仙碱,对人体有毒性作用,需先经过沸水浸泡、清水冲洗,方能除去。 夏至的注意事项 饮食要多吃“苦” 夏至的时候要注意清淡饮食,多吃苦味蔬菜:如苦瓜、香菜等,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清心明目等作用。不过,苦味食物多属寒凉,体质较虚弱者不宜多用。 忌夜食生冷、空腹饮茶 一些体质较弱或是上了年纪的人,经常会感到肚子冰凉,不易消化摄入的食物。夜间要注意不要吃生冷、粘腻之物,否则会引起腹胀、吐泻等情况。空腹饮茶,易伤人体阳气,咸味引茶入肾,易伤肾阳,容易引起腹泻、痛经等症状。 忌冷水淋浴 夏至天气炎热,人的汗腺处于开泄状态,因此,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受损。容易引起手足发冷、小腿抽筋等症状。即使是热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后避风,尤其是小朋友更要注意。 端午节禁忌 1不穿——不穿红衣服 端午节最初是夏季驱瘟祭龙的节日,后来演变成拜祭祖先和纪念先贤的节日,在这一天屈原投汨罗江自尽后,端午节就成了祭拜屈原的节日。不管是祭拜先祖,还是祭拜屈原,人们的心情都是悲痛的,此时是不宜穿大红衣服的。 2不去——不去游泳,不去阴森恐怖的地方 老一辈的人认为,端午节这一天不宜下河游泳,因为当年的屈原,就是在这天跳进江中自尽的,老人们怕遇见什么不干净的东西,所以这天是不能下河游泳的。况且,此时的天气还没有热到需要下河游泳的时候,这时候下河,水温还是很凉,对身体健康会很不利,所以这天也没有下水的必要。 一般医院、墓地等场所被称为阴森恐怖的地方,老人们认为去这些地方容易碰到不好的东西,导致生病,所以端午节这一天,尽量避免去这些地方,尤其是不满周岁的孩子更不能去这些地方。老人们认为,五月是毒月,会有灾祸降临,所以端午这一天有“躲午”之说,孩子要送到外婆家,去躲避灾祸。 3不做——不搞喜庆活动、不招惹五毒,不在娘家吃粽子 上文已经说过,端午节是一个缅怀先人、祭祀祖先的日子,庄严肃穆,人们的心情的沉痛的,所以这一天是不适合举行婚礼、店铺开张、庆生、开工等喜庆活动。这天大家见面问候也不能说“端午节快乐”,而要说“端午节安康”。 五毒分别是指蝎子、蜈蚣、蜘蛛、蟾蜍、 蛇,据说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的中午,极度的高温加上潮湿,会让蚊虫蛇蝎等倾巢而出,此时的五毒都刚出土,毒性特别大,我们要告诉孩子,千万不要去招惹这些毒虫,遇见“五毒”以后,要赶紧离开,不要上前捉弄。 这一天,出嫁的闺女不要在娘家吃粽子,因为女儿嫁出去了,就不是家里的人了,如果还在娘家吃粽子,会把婆家的恶气带回来,还会将娘家的福气带走,影响娘家的气势和运势,让娘家越来越穷。所以,这一天尽量不要在娘家吃粽子,虽然觉得有点迷信,但是也不是什么大事,宁可信其有吧。 4要做——挂菖蒲艾草,挂钟馗像、贴辟邪符,带香包五色线,吃5黄 农历5月初五这天,市场上会有菖蒲艾草售卖,他们把菖蒲艾草一把把用稻草捆扎好,买的人很多,因为家家户户都要挂在大门上,据说这天的艾草味道最浓,艾油最多,挂在门上,能够驱毒辟邪。 钟馗是有名的驱鬼高手,相传唐明皇感染瘟疫,久治不愈。一天晚上,他梦到有人抓走了瘟疫病鬼后,病情就好了。当时他问钟馗是什么人,答说叫钟馗。唐明皇醒后,便叫画技吴道子画成图象张贴于厅堂,用以驱邪。这就是后人传说能驱邪的钟馗像。所以端午前后,大家也会在客厅悬挂钟馗之像,用于镇宅辟邪之用。 端午节这天,大人们会在孩子身上佩戴五彩线和香囊用以驱邪,还要在孩子身上涂抹雄黄酒,孩子的五彩线和香囊要在端午后下过一场大雨后,丢入河里,那这一年就会平平安安,身体健康,不会有什么灾难。总的来说,对于老辈留下来的风俗禁忌,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迷信的一面。 端午节的一个重要的节日,与之相对应的美食当然也不少,除了我们大家都知道的粽子之外,还有吃5黄的习俗,5黄是指5中带有黄字的食物,它们分别是黄鳝、黄瓜、黄鱼、蛋黄,雄黄酒,人们认为,端午节吃5黄,可以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有家人顺利安康的寓意。 2023-06-21 | 雨后初晴

白菜的药用价值

               白菜由于其营养丰富、清爽可口,一直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古代的文人墨客笔下,白菜同样颇受赞誉。   如宋代文豪苏东坡在诗中写道:“白菘类羔豚,冒土出熊蹯”,形容白菜味道鲜美,精心烹饪后堪比羊羔、熊掌。南宋文学家范成大也赞道:“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   当代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也在其画作中为白菜正名,“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菜王何也?”读来妙趣横生。   白菜,古称“菘”,又称白菘,古代医籍《名医别录》列其为上品。   关于“菘”之名称由来,北宋训诂学家陆佃在《埤雅》中说:“菘性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是说白菜有松树的风骨,“凌冬晚凋”,因此以“菘”命名,以“艹”为形旁,是标其草本的种属特性。   我们平常食用的白菜主要是它的茎和叶部分。   《本草纲目》载其功效“通利肠胃,除胸中烦,解酒渴,消食下气,治瘴气,止热气嗽,和中,利大小便”。《本草求真》载其:“专入肠胃,生则辛冷,熟则甘寒。漆毒生疮,用白菘菜捣烂,涂之即退”。另孟诜在《食疗本草》中说“发风冷内虚人不可多食,有热人食亦不发病”。南北朝时的本草学家陶弘景则曰“性和利人,多食似小冷”,李时珍亦曰“气虚胃冷人多食,恶心吐沫,气壮人则相宜”。   综合这些资料可以得出结论,白菜味甘性寒,具有消食下气、通利肠胃、解热除烦、生津止渴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积食腹胀、肺热咳嗽、便秘尿少、消渴烦热、酒渴瘴气等等临床疾病。   俗语常说:白菜“赛羊肉”,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华北、华东和华中的大部分地区,老百姓既有吃羊肉的习俗,又有储备、食用白菜的习惯。而从现代营养学角度分析,白菜热量低而营养丰富,富含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维生素 B1、维生素 B2、维生素 C、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及钙、磷等矿物质。羊肉虽然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钙、磷等矿物质,却缺乏了膳食纤维及类胡萝卜素。   白菜中的高膳食纤维,能进入人体的消化道中吸水膨胀,增加粪便的体积并软化粪便,刺激胃肠道蠕动,从而起到利便通肠的作用。白菜中的类胡萝卜素更是种类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防治白内障、心血管疾病等,并兼有提高免疫力、抗氧化的功效。   另外,白菜物美价廉,价格不到羊肉的十分之一,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不是“白菜赛羊肉”呢?   近年来,通过动物实验发现,白菜中富含的吲哚-3-甲醇可有效抑制细胞癌变,从而防止肿瘤的发生,这也许就是中国古代流传的“白菜可以解毒”的另一种诠释。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传统医学还是从现代营养学角度,食用白菜,特别是经过烹饪的熟食白菜,对中老年群众非常适宜,软硬适度,营养可口。   但要注意两点:一是白菜性寒,因此气虚胃寒者不宜过多食用,特别不能生食凉拌;二是白菜储存时间长易产生亚硝酸盐,所以不要吃放置过久或者腌制时间较长的白菜。   最后介绍一道好吃营养的食疗汤:   香菇白菜瘦肉汤   选用新鲜大白菜1斤,干香菇若干,红皮花生2两,上好的猪里脊肉半斤,矿泉水适量。   先把香菇泡发洗净切丝,和红皮花生放入砂锅同煮,大火烧开,改中火炖1小时后,把猪肉切成大块除水,放入砂锅中,加两片去皮生姜,再煮1小时,最后放入切成小块的白菜再煮20分钟,加入适量食盐调味,趁热食用。   这道食疗药膳具有健脾益气、生津润燥的作用,常吃可以调补气血,使毛发润泽,特别适合工作繁忙的人群服用。 2023-06-20 | 橘子胖子

六神丸外用,可治这10种常见病

六神丸主要由六味药材组成,分别是:牛黄、珍珠、麝香、冰片、蟾酥、雄黄。 牛黄,其实就是牛胆囊里的结石,也叫丑宝,人得了结石得治,牛得了结石反而像得了宝贝一样,还能拿来入药。事实上,牛黄不仅能入药,还是能挑大梁的一味药,它最主要的作用是清热,尤其是像高热不退,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热到后面有可能会抽搐,会昏迷,牛黄一吃下去烧就退。 珍珠长在蚌里,蚌生活在水里,所以珍珠吸收了满满的阴寒之气,性寒它就能清热。珍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叫敛疮生肌,皮肤出现了破损,它能让疮口收敛,能让溃烂的部分一点点长回来。 雄黄可以避邪,可以解毒,可以燥湿。注意,这里的邪指的是自然界的各种蛇蚁蚊虫。 麝香号称世间活血化瘀药排在首位的,一旦含在嘴里的时候,那咽喉的瘀血立马就化开了。 最后,冰片和蟾酥,清热、解毒、止痛。 综合来看,六神丸的作用主要有三方面: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敛疮生肌。 下面我们就来讲讲六神丸外用的10种功效。 1、治荨麻疹 虽说荨麻疹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痒起来却让人坐立难安。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这种荨麻疹好发于夏秋季,这段时间,气候湿热,蚊虫肆虐,有时候只是在草木中呆上那么一小会儿,回到家胳膊上、腿上就会长出红色的小疹子,有的顶端有水泡,有的是那种硬一点的大丘疹。 和普通的蚊虫叮咬不一样,这种疹子一来奇痒难忍,二来挠过后就变大,开始可能只有绿豆大,你一挠,它就变得像花生那么大了,去医院一检查就是丘疹性荨麻疹。无论哪一种,只要是和湿热有关,就都可以用六神丸外敷。 2、治扁平疣 风热之毒蕴结于皮肤,慢慢长成的有形的物质,就叫疣。可见,调治扁平疣,清热解毒是关键,用六神丸也是比较对症的。 3、治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溃疡面中间凹陷,像烂了一点肉一样,别看只是这么小小的一个疮口,却也难到了无数英雄汉,因为它刚好长在口腔,稍微吃点刺激性的食物它就痛,严重的喝口水,咽口唾沫都痛。六神丸里有珍珠,有冰片,皮肤也好,黏膜也好,凡是溃烂肿痛的都可以快速收口。 4、治痤疮、粉刺 你看自然界的火都是往上窜的,人体的火也一样。窜到哪里,哪里就出问题。窜到脸上,起痤疮,起粉刺,如果起的痤疮粉刺有明显的红肿热痛,就可以用六神丸外敷。 5、治麦粒肿 麦粒肿也是因为体内有热,火热之气从下往上蒸,熏蒸到眼睑,导致眼睑红肿疼痛,六神丸把蕴结的热毒驱除,麦粒肿很快就会减轻甚至消失。 6、治痛风 痛风有多痛?古人形容说像有老虎在啃关节一样。痛风带给人的除了撕心裂肺的疼痛,还有关节红肿,这就是有湿热之气聚在那里了。关节部位皮薄肉少,稍微囤积点邪气,立马显现出来,发红发肿也就在所难免了。有痛风症的人,也可以用六神丸外敷,能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7、治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也叫蛇串疮,一旦得了这种皮肤病,从腋下到两肋,从前胸到后背,密密麻麻的布满小水泡,像长蛇一样,连成一片,这六神丸里的雄黄可不是专克“蛇虫”么?你再看这疱疹,颜色红红的,痛起来也是火烧火燎的,可见,它里面的火毒也很重,也在六神丸的治疗范围之内。 8、治流行性腮腺炎 民间也叫痄腮,春天的时候比较多见,而且主要以孩子为主,主要症状就是面部肿胀,同时伴有发热,六神丸把火热之气一消,那面部肿胀就能像潮水一样退去。 9、治鸡眼 鸡眼其实就是局部气血瘀滞而成的一团“死肉”,六神丸可以把这团“死肉”退掉,让受损的肌肉重新长回来。 10、治急性乳腺炎 很多女性发现,只要一生气,乳房就跟着胀痛,这就是急性乳腺炎,这个时候就要及时干预了,否则再往下发展就是乳腺增生、乳腺结节、乃至癌瘤。把六神丸敷到乳腺炎局部,把那些因为生气而郁结在一起的火热一撤,乳房一松通,胀痛感就会逐渐消失。 六神丸外用,方法是取丸适量,研磨成粉末,用凉开水调成糊状,外敷或者涂擦患处。 这个成药也可以内服,不过,个人使用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来服用,因为它里面的蟾酥是有毒的。另外,六神丸里有麝香,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妇是万万不能用的。 2023-06-17 | 一代一路

烦恼太多,不易入眠?送你七个食疗偏方治疗失眠

偶然失眠不能算作疾病,它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 长期、反复的失眠称习惯性失眠,又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 习惯性失眠就是病态了。         【偏方一:龙眼冰糖茶】 原料:龙眼肉25克,冰糖10克。 制法:把龙眼肉洗净,同冰糖放入茶杯中,冲沸水加盖闷一会儿即可饮用。 用法:每日1剂,随冲随饮,最后吃龙眼肉。 功效:补益心脾、安神益智。适用于思虑过度、精神不振、失眠多梦、心悸健忘。 【偏方二:柏子仁炖猪心】 原料:猪心1个,柏子仁15克,调料适量。 制法:将猪心洗净、切片,与柏子仁同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沸后,调入葱、姜、椒、食盐、味精、猪油等,煮至猪心熟。 用法:每日1次。 功效:适用于失眠。    【偏方三:大枣桂圆粥】 原料:大枣10枚,桂圆肉1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制法:先取粳米煮粥,待沸时加入大枣、桂圆肉,煮至粥熟时,调入冰糖即成。 用法:每日1次。 功效:适用于失眠。 【偏方四:莲子百合煲瘦肉】 原料:莲子、百合各50克,瘦猪肉200克。 制法:莲子去心,与百合、猪肉一起入锅,加适量水煲汤,加食盐、味精调味。 用法:佐膳食用。 功效:适用于失眠。    【偏方五:小麦粥】 原料:小麦30~60克,粳米100克,大枣5枚。 制法:将小麦、大米、大枣洗净,先将小麦加水煮热,捞去小麦,再入大米、大枣同煮,或将小麦捣碎,同枣米煮粥亦可。 用法:经常食用。 功效:适用于心悸失眠。   【偏方六:茯苓饼】 原料:茯苓粉、米粉、白糖各等份。 制法:将茯苓粉、米粉、白糖加适量水,调成糊,以微火在平锅里摊烙成极薄的煎饼。 用法:可经常食用。 功效:健脾补中、宁心安神。适用于气虚体虚所致的心悸、气短、神衰、失眠以及浮肿、大便溏软等症。    【偏方七:当归枸杞羊肉煲】 原料:当归15克,枸杞子12克,羊肉100克。 制法:羊肉洗净成小块,与当归、枸杞加入适量的水同煲,至熟即可。 用法:佐膳。 功效:适用于血虚失眠,特别是女性血虚者。 2020-08-14 | 华佗扁鹊

神效入眠汤

对于入睡难,容易醒,睡眠短的患者,大部分入睡困难的患者都是由于中宫运化失常,脾胃输转失宜所致。我们中医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不足夜间血液不能正常归于肝就会失眠,肝主魂,血不藏肝则魂不归位,就会多梦易醒。入睡困难还有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思虑太过,思虑亦伤脾胃。脾胃输转失宜,卫气不能正常入里,亦会入睡困难。临床发现此类患者或多或少都有胃脘痞,无明显饥饿感,不能饱食等情况;伴随的大都有易激动,腹部胀满或者微有泻利的情况。其原因还是中宫失运,心火就会虚浮,肾水不能上滋;心火虚浮就容易烦躁易激动,肾水不能上滋就会腹满而泄。很多患者伴随既怕冷又怕热的情况;其症状虽然复杂,但我们只要抓住中宫运化失常,大多可以收到显著的疗效。 处方:茯苓 20g 麸炒白术 15g 桂枝 15g 干姜 10g 黄连 10g 姜厚朴 15g 制附片 30g(先煎) 炙甘草 20g 大枣 50g 木香 10g 炒酸枣仁 20g。共7剂,每日1剂,每剂分3次服用。附片先熬一个小时。 本方以苓桂术甘汤合干姜甘草汤为主方,加附片在于温脾。此方妙在加黄连厚朴汤,除烦止利。黄连苦寒,泻心除满厚肠止利;厚朴苦温,消胀泻满其功不缓;二者虽都有味苦而泻的功能,药性却不同;黄连独用其气,厚朴专用其味;黄连降火,使气能通其阴自升;厚朴升阴则欲其阳自降。大枣善于补脾,木香长于暖胃,加炒枣仁以引血入肝而安神。 2023-06-16 | 一代一路

胡希恕治疗颈椎痛、腰椎痛、关节痛的方药大法

1、急、慢性关节炎,尤其发热无汗而恶寒甚剧者——葛根加朮汤 主要症状:项背强痛,发热恶寒,无汗恶风,腰酸身重,苔白,脉弦滑。 本方用于急、慢性关节炎,尤其发热无汗而恶寒甚剧、身重的急性关节炎,不问有无项背强几几,多属本方证。他如腰肌劳损、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柱炎等慢性关节病,若符合上述症候,皆可应用。 葛根加朮汤:葛根四钱,麻黄三钱,桂枝二钱,生姜三钱,白芍二钱,炙甘草二钱,大枣四枚,苍朮五钱。 《金匮要略·痉湿喝病》第18条:“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 微发汗是治疗痹证的重要原则。葛根汤清凉解肌、发汗(《神农本草经》谓葛根治诸痹、痉与痛,值得深讨);同时加入苍朮利湿,这样湿从小便走,热也随湿解,使风湿俱去。 发汗剂中加入利尿、利湿药,为小发汗、微发汗法,宜注意。 2、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而偏于湿热明显者——麻杏薏甘汤 主要症状:周身关节痛,发热午后明显,身重,或四肢关节肿,口中和或口黏,舌苔白腻,脉沉弦滑。 本方证多见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而偏于湿热明显者。 麻杏薏甘汤:麻黄三钱,杏仁二钱,薏苡仁六钱,炙甘草二钱。 本方以麻黄辛温发汗,用薏苡仁甘寒利湿,亦是小发汗之法。《神农本草经》谓:薏苡仁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久风湿痹。 痹证湿热明显时,更不可以发大汗退热,而是在发汗的同时利湿。本方即承此意,虽组成简单,但如方药对证则疗效卓著。 3、慢性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大变形而伴见气冲呕逆者——桂枝芍药知母汤 主要症状:周身关节疼痛,四肢或膝关节肿、僵硬,或肢、指、趾关节变形,头眩气短,苔白,脉弦。 本方多用于慢性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呈现太阳少阴合病,尤其是见关节肿大变形而伴见气冲呕逆者。若风湿热关节红肿热明显者,可加生石膏。 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四钱,麻黄二钱,白芍三钱,生姜五钱,白朮五钱,知母四钱,防风四钱,炮附子二钱,甘草二钱。 4、胡希恕治疗痹证应用最多的方药——桂枝加苓朮附汤 主要症状:腰、膝、肘关节痛,头项强痛,或心悸,或胃脘痛,汗出恶风,四肢常冷,口中和,舌苔白,脉弦。 痹证之中,常见外有风寒在表、里有水湿停滞之证。里有所阻,表亦不透,故不兼利其水则表必不解。若强发其汗,激动里饮,变证百出。此时惟有于解表方中兼用利湿祛饮药,始收里和表解之效。 本方证不仅是外寒里饮,而且也有陷于表虚寒的少阴证。因此治疗不但用桂枝汤及苓朮解表和利水,同时更用了附子温阳强壮。 当关节痛偏在一侧时,认为是瘀血阻滞,常加入少量大黄以活血通络。在其他方证见到一侧偏痛时也可加用大黄,这是经验之谈。 方药:桂枝加苓朮附汤: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炙甘草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苍朮三钱,茯苓三钱,炮附子三钱。 5、长期关节疼痛,汗出恶风明显者——桂枝加黄芪汤 主要症状:长期关节疼痛,汗出恶风明显,四肢关节冷,或身热,或肢体麻木不仁,苔薄自,脉缓。 本方与桂枝加苓朮附汤都是桂枝汤的变方,但本方证病在太阳,而后者病在太阳少阴。本方重在固表祛湿,后者重在温阳祛饮。这便是黄芪、附子应用之别,很为重要,宜注意。 桂枝加黄芪汤: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二钱、黄芪三钱。 黄芪味甘微温,《神农本草经》谓:“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补虚。”从所主来看,均属肌肤间病。也可知补虚主要是补表气的不足。故若是由于表虚水湿邪气不去,而形成的痹痛、麻木不仁、疮痍等,均有用本药的机会。 6、腰颈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椎炎等,以腰背酸痛为主者——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主要症状:腰髋,项背酸痛,膝软无力,心悸,心下满,自汗盗汗,或下肢浮肿,舌苔白、脉沈弦细。 痹证以腰背酸痛为主者,多见于腰颈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椎炎等病。病位多在太阳少阳,而呈血虚水盛之证。故治疗当两解太少,养血利水。 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柴胡四钱,桂枝三钱,干姜二钱,黄芩三钱,花粉四钱,生牡蛎五钱,当归三钱,白芍三钱,川芎二钱,白朮三钱,泽泻五钱,茯苓四钱,炙甘草二钱。 本方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两解太少,当归芍药散养血利水,两方合用,是胡老长期临床总结出的经验。该方对长期慢性痹证,尤其是老年人出现的血虚水盛证,适证应用,疗效突出。 2023-06-15 | 一代一路

一生受用的女子养生法

月经病养生重在养心   妇女以肝为本,肝藏血,心生血。月经不调同心肝的关系最密切。精神因素,心志失衡,思虑恼怒,是造成月经不调的主要因素,故其养生重在养心。此处的养心指广义的心神,也就是重在心理养生。 心理养生主要措施是制怒、避虑和防惊。怒则伤肝,情志不畅,气血逆乱。所以制怒是月经病养心的首务。 女子常常多思善虑,时时多疑心重,多虑善忧,心境不佳,月经不调。一是要多关心、呵护女性,使其愉快。二是自身要保持清静,克服多思多虑,不宜前思后想,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做到每天有个好心情。   气血不足,运行不畅造成心神不宁,易生惊恐,这是月经不调的成因,所以调经必防惊。防惊者一避二调,尽量避免惊恐,受惊后则要迅速调整,及时回归常态。 带下病养生重在节食 带下病指带下增多,常见两类:一类是湿热下注,带下黄黏有味,可伴刺痒。二是脾胃虚弱,带下清稀无味,可伴疲乏。两类成因都跟饮食不节有关。过食辛辣肥甘、膏粱厚味造成湿热下注;暴饮暴食、过食生冷造成脾胃虚弱。因此,带下病的养生重在节食。 节食要遵循宜忌、定量、清素3个原则。   ●宜忌:忌食易产生湿热下注的辛辣肥甘、炙煿熏烤之品。有利于防治带下病的食品有薏米、山药、茯苓、扁豆、莲肉、芡实、银杏、赤小豆。   ●定量:暴饮暴食损伤脾胃,也是造成带下病的主要原因。要强调养成饮食定时定量的良好习惯,尤其晚餐不宜过饱,宵夜也属不良的饮食习惯,要尽量避免。   ●清素:清素饮食并不是纯素饮食,素食常会造成营养失衡而产生包括带下病的各种疾患。适量荤食是饮食平衡的必需。清素饮食是指营养平衡,品种丰富,易消化、易吸收的饮食,如瘦肉、奶类、豆制品、绿叶蔬菜等。 介绍防治带下病的两个食谱。   ①湿热下注证。 赤豆粥:赤小豆100g,薏米100g,洗净,山药去皮切丁熬粥,加蜂蜜或食盐调味食用。 ②脾胃虚弱证。 山药包子:山药粉、茯苓粉各150g,面粉350g,和匀酵母粉发酵,扁豆500g,洗净水焯加适量肉末做馅,包成包子,蒸熟食用。 妊娠后养生重在防劳 妊娠后主要有3个病证,一是呕吐,二是浮肿,三是流产。3个病证都跟劳累有关,所以妊娠后的养生重在防劳。 防劳分为劳心、劳力两个方面。劳心指思想负担,多思善忧,一是怕胎儿先天畸形,二是怕产时痛苦,整天忧愁,精神抑郁。劳心者宜适度户外活动,如散步观景,琴棋书画,陶冶性情,分散注意力,乐观人生,也可看戏听乐,一则放松心情,二则实施胎教,一举两得。 但要避免情节惊险、节奏强烈的刺激,以防更加紧张,加重劳心。劳力者指过度活动。一般妊娠前5个月强调以静为主,可小动,不可不动,采用室内踱步、床上做操、阳台散步等方式,达到小动防劳的目的。妊娠后5个月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户外打太极拳、慢跑等,但切忌过度。 防劳还可辅助多种措施:橘子皮煎水代饮,防治妊娠呕吐;玉米须煎水代饮,防治妊娠水肿;仙鹤草、益母草、生黄芪、枸杞子、生杜仲、白扁豆煎水代饮防治流产。指针足三里,轻度揉压刺激也有防劳辅助作用。 更年期养生重在抑躁 调养法则 ●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 ●规律、正常的性生活。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合理安排饮食。 要适当控制进食量,少食过甜和含脂肪高的食物,以防肥胖。同时,应多食高蛋白的食物,如鱼、瘦肉、豆制品、花生,多吃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小鱼、虾、蟹和蛋类,以增加人体含钙量,防止出现骨质疏松症;多吃含纤维素高的水果和蔬菜,如香蕉、梨、芹菜、韭菜、白菜,以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遵循这些法则就容易安度更年期。  方药调治 妇女更年期容易出现苔薄黄、舌质红、脉弦数、烘热胁胀、头痛眩晕、烦躁易怒等症状。因此,治疗要清肝泻火,清烦抑躁,方以丹栀逍遥散加减。同时运用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增加调整大脑皮质中枢的石菖蒲、郁金和调整内分泌功能的蛇床子、菟丝子、女贞子、川断等,以增加疗效。 食疗保健 ●合欢茶:合欢花、白菊花各30g,绿茶1撮,沸水冲,当茶饮。能疏肝解郁,调整心情,可以长期服用。 ●枸杞菊花粥:枸杞子20g,白菊花20g,粳米50g,白糖少许,共煮成粥,能补肾清肝,可以经常食用。 ●地黄枣仁粥:酸枣仁30g,生地黄30g,大米100g,共煮成粥。适用于五心烦热,面热汗出,耳鸣腰酸,烦闷易怒,口苦尿黄,多梦便干等症。 2023-05-16 | 涅槃从生

夏天护好这里,就是护好身体阴阳交通要塞!

夏日炎炎,很多人又可以名正言顺地吹空调、喝冷饮、吃凉食了!然而正是这些错误的生活习惯在时时刻刻地耗损着你的身体。  春夏养阳  或许会有朋友说了,有那么多寒气吗?当然有啊,因为寒气属阴,是阴气,与阴气相对的便是阳气。 父母给我们的先天之阳气称元阳,成长过程中,到达十五岁,是阴阳平衡最佳状态,也是元阳发挥的极限。十五岁以后,我们身上的阳气日益减少,六十多岁时,阳气衰退,九十岁时元阳基本消耗至尽,一百二十岁,元阳灭尽。 其实一百二十岁可以算是我们的天年,就是我们人类的正常寿命。为什么很少有人活到这个年纪呢?便是因为我们没有重视我们的元阳,保护珍惜我们身上的阳气。 大家需要知道的一个养生基本常识,就是关于四时、季节养生,即《黄帝内经》里讲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意思是说,春夏是大自然阳气隆盛的季节,这个时候,我们要借助天时,来驱散一年存留在体内的阴寒之气,养我们自身的阳气。秋冬是大自然阴气隆盛的季节,这个时节,我们要适当借助天时滋补身上的阴气。  现代人的夏天 但是我们夏天一般是怎么做的呢? 吹空调——将空调温度打得非常低,一到室外,又是热浪滚滚,这样冰火两重天,使我们的身体不断进行调试,稍一不注意,便会调控失败而生病。或者痛饮冰冻饮料,这时最易寒气直中脏腑,而生病 什么叫贼风呢?就是从我们的汗毛孔隙进入的,不易察觉而可能致病的风。晚上睡觉也贪凉彻夜吹空调或者对着吹电扇,将家里窗户大开,过堂风吹来吹去。很容易招受这些「虚邪贼风」的入侵而生病。 这是因为人们在睡眠中人体各器官活动减弱,免疫机能减弱,外来的风就容易趁虚而入,损害我们的健康。  护好颈部  有时候会有病人来医馆,诉苦:常年背心冰凉,脖子僵硬,膀子疼,难受啊!医生号完脉,一般便会叮嘱他,要穿带衣领的衣服啊。 病人往往会反问,这都到夏天了啊,不热吗? 所以说疾病是起于无知,起于生活细微处。我们人体有手足阴阳经脉十二条,也称十二正经,还有任督二脉,这些经脉循布周身,滋养着人体,并都行经于颈部,在这里交汇。 人身上头属于阳,躯干四肢属于阴,那么脖子就是沟通我们阴阳的交通要塞。既然是交通要塞,就是正气邪气必争必经之地,脖子受到伤害,十四条经都不通,自然百病丛生,危害健康。 只有颈部经气保持疏通,这样我们的阳气才可以从后面的督脉膀胱经升起来,从前面的中脉降下去,保持这样一个气机流畅的循环状态,才能得到健康无病。 现在很多女性,为了漂亮,喜欢穿没有衣领的衣服,也包括男性,为了漂亮,或者贪图凉快,露出脖子,却不知道,这无疑将我们的军事要塞暴露给敌人,这些敌人便是风寒暑湿燥火,而风为百病之长,走窜无形,害人无影。 寒为诸病之因,寒凝血滞,气脉不行,疾病的因便由此种下来,颈椎病、心脏病、咽喉病、胃病、肩周炎…… 当你身体正气稍微减弱时,便会趁机发作,一个个疾病便接踵而来。当人生病时,也许会发出天问:为什么是我?但万事有有因有果,万病也不离因果。生病起于无知,健康源于正知正觉! 而观念一转,病气即散。所以夏天呢,就要穿个带领,立领子的衣服,脖子不要对着空调,风扇直吹,晚上睡觉注意不要当风,脖子肩膀都要盖上薄毯。 有时走在大街上,看着熙来攘往的人群,会猜测,其中有几人,真正是属于健康生活,身体处于正常状态呢? 求医的人越来越多,一个中医师只有两双手,能帮助到的人和天下所有病苦的人相比来说,犹如水滴与汪洋。 也许,我们只能好好修持自己,成为一个有正能量,可以发光发热的人,自然可以温暖到周围的人。 2023-06-13 | 井冽寒泉

类风湿百治效方

【主方】黄芪200g,秦艽20g,防己15g,红花15g,桃仁15g,青风藤20g,海风藤20g,地龙15g,桂枝15g,牛膝15g,白芷15g,白鲜皮15g,甘草15g。 【加减】以内热为主,可加漏芦30g,漏芦清热而不伤阴;以内寒为主者,可加制附子10g,增强散寒止痛之力;顽痹正虚、关节变形者,可加当归20g,制附子10g,伸筋草15g,加强温补穿透之力。 【主治】类风湿关节炎。 2023-06-10 | 一代一路

吴佩衡: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妙用

伤寒论: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提要:少阴太阳两经同病之证治。 解释:凡肾阳素虚之人,外寒易入少阴。邪入少阴,本不应发热,此病始得之而反发热者,是寒入少阴之经而兼太阳之表,亦即太阳少阴两感于寒之证。因少阴水脏,肾阳内虚,故其脉自沉而不浮。此证虽有少阴里虚之脉象,但尚未至下利清谷、四肢厥逆之候,且外寒闭束,两经合病,故反发热而脉沉,并应兼见恶寒、头体痛、倦卧无神、但欲寐等情。法当以麻辛附子汤温经解表,辅正除邪,使得微汗而两经并解,此特效之良剂也。 麻黄细辛附子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解:本方以味辛苦、性温之麻黄,开腠理发汗,而解太阳之表寒,得味辛苦、性大温之附子强心温肾,补命门之真火,以驱少阴之里寒,再得辛温之细辛,直入少阴,协附子纳阳归肾,以温散其经络骨膜之寒,使太阳少阴两经之寒邪,一鼓而退,从汗而解,汗后毫不伤正,且精神振奋,效力宏伟,诚妙剂也。 尤在泾曰:“此寒中少阴之经,而复外连于太阳之证,以少阴与太阳之表里,其气相通故也。少阴始得,本无热,而外连与太阳则反发热,阳病脉当浮,而仍系少阴则脉不浮而沉,故以附子细辛专温少阴之经,麻黄兼发太阳之表,乃少阴经温经散寒,表里兼治之法也。”此注阐述经旨比较透彻,特选录于此。 按语:在本论中,用本方者仅此一证,因方中三味药品其性较猛,业斯道者,若畏其猛而不敢用,舍此而另用他方,必治愈者少,治重者多,甚至变证莫测,而有生命之虞。盖附子无麻、辛,则不能开腠理而解表邪,易致发热不退;反之,用麻、辛而无附子,则不能固肾阳,易致大汗虚脱。因此,本方组合,相互调协,对少阴经有表证者,服之其性纯而不烈,发汗而不伤正,稳妥之至,可谓尽美又尽善也。根据编者临床实践,如能掌握辨证论治规律,灵活运用,其适应范围,实不只此一证而已。兹略举数端于下,以供临床采用。 1. 治偏头风痛或头疼如斧劈,久治不愈,精神缺乏者,属寒伏少阴,清阳不升,头部经络不通,以此方加天麻、羌活治之。若浊阴不降,上逆于胃,心翻呕吐,再加干姜、吴萸、半夏,可服数剂,其效卓著。 2. 治鼻流清涕,喷嚏不止,或兼恶寒、头痛者,亦系寒入少阴,以此方加生姜治之,一剂立效。 3. 治涕稠、鼻阻已数月或数年之久,不闻香臭者,属风寒内伏,阻遏肺肾之气机不通,以此方加葱白、干姜、辛夷,连服数剂即愈。 4. 治目疾。凡目痛初起,多因外感风寒,凝滞目内血络不通,以致赤丝缕缕而肿痛、流泪多眵、涕清鼻阻,或则恶寒、头痛、体酸,甚则生翳,舌苔多白滑,不渴饮,即应以此方加生姜、桂枝、羌活,服一、二剂,得微汗,立奏奇效。此证绝非风火肝热所致,若照眼科专书通套之方,以平肝泻火,或滋阴补水,则病益增剧,易成瞽目,因此谚云“眼不医不瞎”,实为经验之言。予非专习眼科,但以六经辨证,每治必效,且常问瞽者,始患目疾时,所服何药,所点何药,即可证明多为寒凉药物所误。至于肝热风火眼痛者,应见目眵稠黏、红肿痛甚、鼻阻涕稠、口苦咽干、舌红而燥、多喜饮清凉,并无恶寒、涕清、体酸、舌白滑、不渴等情,则此方绝不可用,又当泻肝火而清风热或滋阴补水以治之。 5. 治咽喉疼痛(即扁桃腺炎或喉头炎)。凡咽喉疼痛初起,多见红肿,或恶寒头疼,舌苔白润,不渴饮,或痰涎清稀,属风寒闭束,少阴经络不通。以此方加桔梗、甘草、生姜,甚则加肉桂,服一、二剂,无不效如桴鼓。若误用苦寒清喉火之品,必致肿痛益甚而成喉蛾,壅阻不通,气机窒息,每有生命之虞。 6. 治骤患声哑失音。此证每因感冒寒入少阴,夹湿痰凝滞,壅闭声带,发音不宣,以致突然声哑,其证必痰多、恶寒、体困、舌苔白滑、不渴饮、脉沉细或沉紧。以此方加生姜、桂枝、半夏,服一、二剂,得微汗,各证即可消失,声音恢复正常。 7. 治牙痛。凡牙痛龈肿,并见恶寒、困倦无神,或则涕清、舌苔白滑、不渴饮者,亦系寒入少阴。盖牙属肾,肾属虚,寒邪凝滞牙龈,血络不通而肿痛作,甚则腮颊亦肿痛。此非实热邪火所致,即应以此方加生姜、肉桂、甘草,服一、二剂,得微汗,即愈,其效无比。 8. 治初犯腰痛。由于寒入少阴,阻滞腰背经络不通,以致腰痛如折,畏寒体困,甚至难以转侧,舌苔白滑,不渴饮,脉沉细或沉紧。以此方加桂枝、生姜、茯苓、甘草,服一、二剂,得微汗即霍然而愈(此证可能为急性肾炎)。若误用寒凉或滋阴、补水之剂,则易成腰背常痛之慢性肾炎。 9. 治风湿关节痛。凡身体较虚之人,易得潮湿,复受寒风袭入,以致风寒湿三邪阻遏经络,关节不通而酸痛者,初起即以此方加桂枝、苍术、苡仁、羌独活、伸筋草、石风丹、五加皮、甘草等,灵活加减治之,连进数剂,无不奏效。若方中夹杂滋补清凉之剂,不但无效,且易酿成慢性关节炎,顽固费治。 10. 治妇人乳痈初起(即乳腺炎)。每因产后乳妇气血较虚,抵抗力弱,易患此证,痛苦异常。本证良由哺乳时乳房外露易受风寒而成,在初起时,乳房内肿硬作痛,畏寒,体酸困,或则发热,头体痛,舌苔白滑,不渴饮,亦有涕清鼻阻者。如感风寒较轻,乳肿痛不甚者,倘医药不便时,可用热敷随时温之亦效;若风寒较重,头疼体酸,或恶寒发热,肿痛较甚者,即以此方加桂枝、通草、生姜、甘草、香附,服一剂汗出表解,肿消痛止,最多服两剂即愈。如表解乳痛止而肿硬未全消,再以白通汤加细辛、通草,服一、二剂,无不奏效。倘外敷清火消肿之药,内服苦寒泻火之剂,必至红肿溃脓,痛苦万状,抑且影响哺乳及母子健康。若已红肿有脓,服药不能消散,即请西医开刀排脓为妙。 11. 无论男妇老幼,感冒风寒(包括流感在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头昏或昏痛,体酸困,脉沉细,舌苔薄白而润,不渴饮,或喜热饮不多,神倦欲寐,甚则头体皆痛,脉沉而紧,此为太阳少阴两感证,用此方酌予加减分两,以温经解表,辅正除邪。其体痛者,加桂枝;舌白或呕,加生姜、甘草;咳嗽加陈皮、半夏,服一剂得微汗即瘳。据《内经·素问·热论》篇云:“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但仲景用本方治太阳少阴两感于寒之证,不但必可免于死,而且疗效确捷,可收药到病除、覆杯而愈之效。编者屡治屡验,特介绍以作参考。再者,对本证而用本方或他方,若杂以清凉之药,则引邪深入,或误加温补之剂,犹闭门逐寇,必致变证百出,且有生命之虞,正如《热论》所谓“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也”。 12. 治产后伤寒(即产褥热)。因产后气血较亏,腠理疏泄,一旦受寒,则易入少阴,证见或已发热,或未发热,恶寒无汗,头昏痛,体酸困,脉沉细,精神缺乏,甚则头体均痛,脉沉而紧,舌苔白滑,不渴饮,即渴而喜热饮不多。此亦系太阳少阴两感证,即应以此方服一剂,汗出霍然而愈,如用药稍杂,则易变证危笃,费治。除以上十二证外,麻辛附子汤之圆通应用治效尚多,容俟另著详述之。 再按:本方之分两,以编者之经验,麻黄由五分至五钱,细辛由五分至三钱,附子由五钱至三两,视其人之老幼、身体之强弱、病邪之轻重,于临床时灵活掌握,变通加减,使之能多发汗,少发汗,微似汗出,或不令汗出,或反收虚汗,有此五种之作用,均能奏效而不伤正也。 2023-06-09 | 一代一路

五藏藏五神

五藏这五个宝库,还藏有五神。五神是五个神仙吗?当然不是。神是特殊的真气。 先说说五方之真气。 《黄帝内经》讲,五藏之中有五种真气,一是南方之气,红色;二是北方之气,黑色;三是东方之气,青色;四是西方之气,白色;五是中央土气,黄色,以时入脾胃。 在我们平常的观念中,五种气就是空气罢了,不过从哪边来的,就叫哪边的名字。其实不是这样。真气和空气不是一回事。 这五种真气,它们全是空空无色这样一类物质。但有自己的真色,用肉眼是观察不到的。 这五种气,是严格按节气和时间循环运动的。比如,大年初一,东方春气来临,青绿色,经过胃经的太乙穴进入人的肝藏。而肝藏也会和东方春气进行气交,人的肝也会传一些自己的气给东方青气。气交,礼尚往来也,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不是人类瞎编的东西。 其实,人类是对天地自然、宇宙万物有责任的。人类不能在地球上乱搞,更不能在宇宙中乱搞,人类对宇宙自然有责任、有义务。我们的家,并不仅仅局限在地球。 五方之气至少有六十花甲、一年四季、一天十二时辰三个大的规律。比如2006年底、2007年、2008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水旺。这里的所谓旺相,就是内眼看不见的真气正在兴旺、激烈地运动。虽然属于空无一类的物质,但是这些东西是客观的实有的,是人类控制不了的。 而五藏之中运动的最重要的东西之一,在中医看来,就是这五气。脾藏中贮藏的,是黄色的土气。土气是亮金黄色的、灿烂的、嫩嫩的亮黄。这五气不仅仅是无形弥布和散漫的,更是通过有组织、类似管道一样的介质直接传给人类的,好比拉进每家每户的天然气。 你能想象一个人,在春天身上拉着一根东方绿气的管子吗?这和加油加气的汽车、飞机差不多。相不相信老祖宗的话由你,但宇宙五方之气这五个加气管子,一年四季轮番给你身体加气是加定了,加不加不由你。 2023-06-07 | 一代一路

治鼻炎的中成药

辛芩颗粒,针对过敏性鼻炎,效果很好。 过敏性鼻炎,是鼻炎中最常见的类型,容易反复发作。 尤其是在季节交替的时节,气候特点都是早晚凉、午后热,气温忽高忽低,而且空气湿度相对低,气候干燥。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性喜温润,温度的变化和气候相对干燥,容易诱发肺内停聚寒饮。 寒饮的排出,就要借着打喷嚏或是流鼻涕。 这是肺的一种排邪反应,为要把邪气往外赶。 《灵枢》中说:“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提示该病的病机是因为肺气虚弱。 肺主皮毛,我们的皮肤和毛孔都是肺脏来控制的。 一旦肺气虚弱,就会使毛孔闭合不利,就像是起风了,想要关窗户却一直关不上。 这时候外邪就会趁机而入。如果此时我们的正气也不够足,就没有足够的力量把邪气排出去。 辛芩颗粒这个中成药,能在补益肺气的同时又驱邪,标本同治。 这个药的配伍很不错,简单明了,不故弄玄虚。 既然是受了寒,细辛可以帮助我们把藏在肺里面的寒邪给驱赶出去,温化肺脏,通鼻窍。 桂枝温通阳气、温经散寒,给我们受寒的肺脏来一点温暖。 黄芩是一味苦寒的药材,清热燥湿、清火解毒,防止侵入进肺脏的寒邪化热。 白芷气味芳香,芳香的药物尤其功善治疗头面部的疼痛,很多人鼻炎都会有头痛的毛病。 向上走的苍耳子能通鼻窍,还能把体内已经打通的阳气给引到鼻子。 石菖蒲芳香的味道可以加强白芷的开鼻窍之功。 防风、白术、黄芪三味能够增强肺气,补足正气。 荆芥解表散寒,能将体内的风邪往外逼。 诸药合用,益气固表,祛风通窍,特别适合受了点风寒,同时肺气还有点虚的人。 表现出来为鼻痒、喷嚏、流清水鼻涕、易感冒。 如果是流黄浊涕呢,有一个中成药叫辛夷鼻炎丸,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2023-06-07 | 一代一路
关注:(3) 文章数:(6777)
+关注本站 订阅号:106
    天机APP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 天机易学院
天机APP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