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须”别再扔了!用它煮水喝,能调诸多病

秋天,农民在收获玉米时,大多把玉米须扔掉,其实挺可惜的,殊不知它是天然的治病良药,在中医中被称作龙须,有很多功效,最早记载于《滇南本草》:“玉米须可宽肠下气。治妇人乳结,乳汁不通,红肿疼痛,怕冷发热,头痛体困”。祖国医学认为,玉米须性味甘淡而平,入肝、肾、膀胱经,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的功能,主治急、慢性肾炎、水肿、急性胆囊炎、胆道结石和高血压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玉米须含大量硝酸钾、维生素K、谷固醇、豆固醇和一种挥发性生物碱。有利尿、降压、降血糖、止血、利胆等作用。如果用其泡水喝,有很好的养生功效! 玉米须主要以下作用:可治湿疹湿疹的表现症状是我们的皮肤出现红疹,颗粒样的皮疹或者疱疹。还会伴有渗出液体,等干了之后会变成灰白色或者黄褐色的痂皮,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皮肤病。用玉米须煮水喝可以帮助改善,这是因为湿疹的起因多是湿邪导致的。玉米须的性平,味甘淡,能清利湿热。故而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此外,医生建议,取适量鲜玉米须捣成泥状,涂于皮肤患处,每日5次,可有效缓解瘙痒的症状。有开胃作用玉米的性味甘、平,归胃、膀胱经,有健脾益胃、利水渗湿作用。玉米须有开胃作用,可用它煮水或熬米粥治疗手术后、化疗后和重病后食欲不振的病人,效果很好。帮助降低三高玉米须含有维生素K,因为对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有治疗效果。并且能对抗肾上腺素的升压效应。而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降压机制是以中枢性为主。所以玉米须煮水对降三高有帮助作用。除此之外,玉米须茶还有凉血、泄热的功效,可去体内湿热之气。玉米须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和药用物质,如酒石酸、苹果酸、苦味糖苷、多聚糖、豆甾醇等,是一味治疗糖尿病的良药。在《岭南采药录》中有记录玉米须加瘦猪肉煮汤可治疗糖尿病,这个方法在我国南方常用。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可以用玉米须泡水饮用,或将玉米须煮粥食用,这些方法坚持服用,对糖尿病都有不错的辅助疗效。保护心脏这是因为玉米须含有类黄酮,能抑制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产生,可以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此外,新鲜的玉米含有的纤维素是精米、精面的6-8倍,能降低血中胆固醇的浓度,继而起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利胆利用玉米须可以帮助胆汁分泌跟促进胆汁排泄的效果,让胆汁内的渣质减少,降低粘稠度跟胆红素含量。可以用于没有并发症的慢性胆囊炎或者胆汁排出障碍的胆管炎,做利胆药用。玉米须治胆结石。玉米须(干者30克,鲜者量加倍),加水适量煎汤饮用。玉米须性味甘淡平,具有利尿通淋、降压之功,还可促进胆汁分泌,对胆囊炎、胆结石疗效不错。本品煎水代茶,加适量糖常饮,清甜可口,对肾炎、膀胱炎、胆囊炎、胆结石、风湿痛、高血压、肥眫病等均有帮助。 此外,本方还可加用芦根30克,茵陈15克,加水适量煎服,每天一剂,早晚各一次,万物疗法公众号提示芦根性寒、味甘,有清热、生津、除烦、止呕的作用。研究表明,芦根能解热、镇痛、抗菌,还有溶解胆结石的作用。茵陈为治肝胆病要药,其性寒,味辛、苦,有清湿热、退黄疸的功效,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等疾病治疗。利水消肿玉米须对人有利尿的效果,并且增加氯化物的排出量,它的利尿作用是宵外性的,所以对消水肿也有一定的作用。用玉米须煎水,适量饮用,可以清热利湿、消炎利水,加速病情的康复。方法是玉米须20克,洗净放入砂锅中,加水2000毫升,煎煮半个小时,出锅后放凉频饮。 尿频、尿痛玉米须是治疗尿频、尿痛的偏方,尿频尿痛患者可取玉米须一两,车前子五钱,甘草二钱,或加小茴香一钱,水煎服,可缓解小便不通及膀胱炎,小便疼痛等问题。 也可以用玉米须、玉米芯各二两,水煎去渣代茶饮,治疗尿少、尿频、尿急、尿道灼热疼痛等毛病。慢性肾炎以及肾病综合证等有相关试验证明:取干燥玉米须50克,加温水600毫升,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过滤后内服,每日1次或分次服完,可治疗慢性血管球性肾炎。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利尿,肾功能改善,浮肿消退或减轻,尿蛋白消失或减低等方面。而且每次用干玉米须60克,洗净煎服,每日早晚两次,同时服氯化钾1克,每日3次,还可缓解治疗肾病综合证。美容防皱、减肥玉米须中营养物质能增强人体新陈代谢、调整神经系统功能,能起到使皮肤细嫩光滑,抑制、延缓皱纹产生的作用。每天泡玉米须当茶饮用,可减轻身体水肿现象,达到减肥的效果。 治过敏性鼻炎取玉米须6克煎水喝,每日1次,对过敏性鼻炎有辅助疗效。止泻对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特别是水泻,玉米须水煎服有止泻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玉米须有降血糖、降血压的作用,但平时就有低血糖与低血压的人最好不要喝,可能会导致症状加重,火功开锁疗法提示有基础疾病的人也要在医师的指导下适当饮用,不能一次就过量反而不利于健康,此外,因为有利尿效果,所以尿量增多的同时也要及时补充水分。玉米须的常用选方:  1、玉米须治急性肾炎:玉米须60g,西瓜皮30g,蝼蛄7个,生地黄15g,肉桂1.5g。水煎服,隔日1剂,连服4~5剂,症状消退后,服济生肾气丸,每日2次,每日6~9g。(《全国中草药汇编》)  2、玉米须预防习惯性流产:在怀孕以后,每日取1个玉米的玉米须煎汤代饮,至上次流产的怀孕月份,加倍用量,服至足月时为止。(《全国中草药汇编》)  3、玉米须治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玉米须30~60g,冬瓜子15g,赤豆30g。水煎服,每日1剂,15剂为1疗程。(《食物中药与便方》)  4、玉米须治慢性副鼻窦炎:玉米须晒干、切丝,与当归尾干粉混合,入烟斗燃点吸烟,每日5~7次,每次1~2烟斗。(《全国中草药汇编》)  5、玉米须治尿道感染:玉米须15g,金钱草45g,萆薢30g。水煎服。(《湖北中草药志》)  6、玉米须治糖尿病  方一:玉米须30g,黄芪30g,山药30g,木根皮12g,天花粉15g,麦冬15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82年)  方二:玉米须60g,薏苡、绿豆各30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7、玉米须治肾脏炎、初期肾结石:玉蜀黍须,分量不拘,煎浓汤,频服。(《贵阳市秘方验方》)  8、玉米须治胆石症(肝胆管及总胆管泥沙状结石,或胆道较小的结石在静止期者):玉米须、芦根各30g,茵陈15g。水煎服,每日1剂。(《全国中草药汇编》)  9、玉米须治尿血:玉米须30g,荠菜花15g,白茅根18g。水煎去渣,1日2次分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10、玉米须治急慢性肝炎:玉米须、太子参各30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眼。有黄疸者加茵陈同煮服;慢性者加锦鸡儿根(或虎杖根)30g同煎服 (万物疗法公众号提示该方来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11、玉米须治高血压,伴鼻衄、吐血:玉米须、香蕉皮各30g,黄栀子9g。水煎冷却后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12、玉米须橘皮治咳嗽:玉米须、橘皮各适量。共加水煎,日服2次;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痰多。  13、玉米须治糖尿病:取玉米须30克,猪胰200克,水煎,食猪胰,喝汤,每天1剂。  14、玉米须治齿龈出血:玉米须50g,置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0多分钟,1日内作数次饮完,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  15、玉米须治慢性前列腺炎: 取玉米须6克,马齿苋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每天2剂。   16、玉米须治眩晕:玉米须50g,煎汤代茶,每日1剂,分早、中、晚三次饮用。  17、玉米须治急性膀胱炎: 取玉米须50克,车前草20克,甘草6克,水煎取汁温服,每天2剂。  18、玉米须治高血压、头昏脑涨:玉米须50g,菊花10g,煎汤。此为1日剂量,分早、晚两次口服。  19、玉米须治肾炎水肿: 取玉米须30克,车前草30克,水煎,取汁代茶饮,每日1剂。  20、玉米须治特发性水肿: 取玉米须50克,大枣5枚,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每天1剂,连服1个月。  21、玉米须治妊娠水肿: 玉米须30克,冬瓜皮60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300毫升,分2次服,连服5天。  22、玉米须归膀胱经,利水而通淋,尤宜于膀胱湿热之小便短赤涩痛,可单味大量煎服,玉米须亦可与车前草、珍珠草等同用,玉米须用于石淋,如《贵阳市秘方验方》以本品单味煎浓汤顿服,也可与海金沙、金钱草等同用。     23、玉米须甘淡渗泄,功专利水渗湿消肿。玉米须治疗水肿,小便不利,可单用玉米须大剂量煎服,玉米须或与泽泻、冬瓜皮、赤小豆等利水药同用;亦可治脾虚水肿,与白术、茯苓等相伍;玉米须能利湿而退黄,药性平和,故阳黄或阴黄均可用。可单味大剂量煎汤服,玉米须亦可与金钱草、郁金、茵陈等同用。有关玉米须的其它民间验方:    1.肝硬化:玉米须,东瓜子,赤小豆,煎汤。  2.高血压、头昏脑涨:玉米须50g,菊花10g,煎汤。此为1日剂量,分早、晚两次口服。  3.眩晕:玉米须50g,煎汤代茶,每日1剂,分早、中、晚三次饮用。编辑万物疗法公众号  4.齿龈出血:玉米须50g,置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0多分钟,1日内作数次饮完,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  5.咳嗽:玉米须30g,陈皮9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  6.咯血:玉米须50g,冰糖50g,煎汤。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  7.鼻衄、吐血:玉米须、香蕉皮各30g,山栀子9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  8.特发性水肿:即找不到病因的水肿。玉米须50g,大枣5枚,以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剂,可连饮服1个月。  9、黄疸(黄疸性肝炎):玉米须30g,茵陈蒿20g,煎汤。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7天为1个疗程。  10.胆囊炎:玉米须30g,茵陈蒿20g、蒲公英10g,煎汤。此为1日剂量,分早、晚两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  11.糖尿病口渴、多饮、多尿:玉米须50g,新鲜蕹菜150g,以清水适量煎汤去渣取汁。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内服。  12.肾炎水肿尿少:玉米须50g,黄精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13.膀胱炎、小便黄赤:玉米须50g,车前子(各包)9g,甘草6g,煎汤。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  14.尿少、尿频、尿急、尿道灼热疼痛:玉米须、玉米芯各50g,水煎去渣代茶饮。每日1剂,分早、中、晚三次饮用。  15.尿血:玉米须50g,白茅根18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5天为1个疗程。  16.产后腹痛:玉米须50g,水浸20分钟,后水煎取汁。新经络公众号提示,此为1日剂量,分早、晚两次口服。服时可每次加入红糖20g。治妇女产后小腹挛痛,服后痛止,且乳汁增多。玉米须补充信息:玉米须晒干了还能喝吗?晒干了也能喝。非专业人士,请在你本地专业医师的辩证指导下使用文中药方。 2023-10-02 | 一代一路

一个食疗版的消斑方

桃花(干品)60克,冬瓜子75克,橘皮45克,共研成极细的药末,置于瓷瓶中保存,每次 1克,每日 2~3次,饭后用温糯米酒送服。桃花配冬瓜子,活血化瘀,润白肌肤。故本方也适合受较强阳光照射致皮肤较黑者。橘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对脾对肺都好,脾好则生化气血益肌,气血佳才能面若桃花。三味加上糯米酒益气生津活血,色斑,面黑等问题都得到改善。 2023-10-01 | 一代一路

痤疮知名验方:玉女煎

(1)处方生石膏20g,野菊花、知母、熟地各18g,赤芍、黄芩各15g,牛膝9g,甘草3g。风热较甚,皮损以丘疹为主者,加金银花15g,薄荷6g;热毒炽盛,皮损以脓疱为主者,加大黄、黄连各10g;痰瘀互结,皮损以结节为主者,加白芥子、三棱各6g;痰湿内蕴,皮损以囊肿为主者,加白芥子6g,法夏15g,僵蚕10g;因情志所伤而致者,加柴胡6g,郁金10g。本方有清泄肺胃,降火解毒,活血凉血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30天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食辛辣、酒等刺激品。 2023-09-30 | 一代一路

漫谈气滞血瘀

气与血在生理上关系密切,及其为病又常互为因果。气滞不行可致血脉瘀阻,血瘀日久又可反过来阻碍气机,影响升降。故曰:"气滞多胀,血瘀多痛。气滞之疼痛,多为胀痛,痛无定处;血瘀之疼痛,多为刺痛,痛处不移。” 放之于现代,如今的人们生活节奏紧张,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缺乏运动,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气滞血瘀的发生。这种体制的人群需要调理气血,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善气滞血瘀这种体质呢? 气滞血淤,是指气滞和血淤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气滞血淤证,是由于气滞不行(包括机能障碍或机能减退),导致血液运行阻滞或障碍所出现的血液疲滞证候。 在中医理论中,血的流动是靠气的推动完成的。当气机阻滞,血的流动就失去了动力,血就会停滞不前,在某些地方停留下来,形成血瘀(瘀血)。 气滞血瘀多先由气的运行不畅,引起血液的运行淤滞,是先有气滞,由气滞而导致血淤;另一方面,也可由离经之血等淤血阻滞,影响气的运行,这就先有淤血,由淤血导致气滞。当然了,也可因闪挫等损伤而气滞与血淤同时形成。   气滞血淤证的形成原因 主要与精神情志和肝脏疏泄功能失常有关。气能行血,人体血液的循行,有赖于心气的推动、肺气的敷布和肝气的疏泄,因此,中医学认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此外,跌仆闪挫等外伤,也可导致机体局部气机阻滞,而使血行受阻,淤结不行,形成外伤性局部气滞血淤证。 气滞血淤的主要征候 血行迟缓不畅,多半是因为情绪意志长期抑郁,或久居寒冷地区,以及脏腑功能失调所造成,以身体较瘦的人为主。 临床表现 当血淤滞于脏腑、经络某一局部时,则发为疼痛,痛有定处,得温而不减,甚至形成肿块。此类型的人,有些明明年纪未到就已出现老人斑,有些常有身上某部位疼痛的困扰,比如:女性生理期容易痛经,男性身上多有淤青,身上的疼痛症在夜晚加重等等。   体质特点 头发容易脱落; 嘴唇颜色深,尤以唇缘为明显; 舌质青紫,或点点紫色,症状轻的人时有时无,重者常有,并且不褪不散; 眼眶暗黑,上下眼睑也呈紫黑色; 皮肤灰暗没有光泽,肤质粗糙,有皮屑,干燥,甚者如鱼鳞; 手指甲或脚指甲增厚变硬,稍轻的人指甲面高低不平,有条状或点状白色花纹; 头、胸、腹、背、腰、四肢等部位有固定的疼痛,时时发作; 常有胃脘部饱胀难消,按该部位,感觉不适; 妇女常有痛经、闭经现象。 养生方法 血淤体质者的病因与气血淤滞有关。气血一旦淤滞,既可能化寒,也可能化热,甚至痰淤相杂为患,养生根本之法在于活血化淤。最好能注意调整自身气血,吃一些活血类型的食物或补药,多做有利于心脏血脉的运动,调整自身心理状态,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精神调养 血淤体质之人在精神调养上,要注意培养乐观的情绪。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血液流通,有利于血淤体质的改善。反之,此种体质者若陷入苦闷、忧郁情绪中则会加重血淤倾向。保持心情的舒适顺畅对血淤体质者的身体益处十分重要。   ◎饮食调养 适宜血淤体质者食用的食物有莲藕、洋葱、蘑菇、香菇、猴头菇、木耳、海带、葛根、魔芋、金针菇、猪心、菠萝、橘仁、山楂、菱角、余甘子、刺梨等等。常食桃仁、油菜、茨菰、黑大豆能起到活血祛淤的作用。酒可少量常饮,醋可多吃,山楂粥、花生粥也不错,肉类煲汤亦可以多吃。   山楂红糖包子 【原料】山楂10克,红糖适量。 【制作方法】方法十分简单,只要将山楂与红糖研磨成馅,做成面粉包子,蒸熟即可。 【养生功效】有利于化饮食,消肉积、痰饮、痞满、吞酸,行结气,化淤血。 【禁忌】山楂红糖包虽然对于血淤体质的人来说是种不错的选择,但胃酸过高者不宜食用。 鲜藕炒木耳 【原料】鲜藕片250克,黑木耳10克。 【制作方法】鲜藕洗净连节切片,稍微炒一下;用温水将黑木耳泡软,放入少许调料,略微翻炒即可。 【养生功效】这道菜制作简便,并具有补脾开胃,益气补虚,止血,散淤和血的功效,对气血亏虚、干咳少痰、痰中带血、产后调养等均有益处。 桃仁粥 【原料】桃仁、生地各10克,粳米100克,桂心粉2克,红糖50克。 【制作方法】桃仁浸泡后去皮弃尖,与生地二药洗净后加入适量冷水,武火煮沸,改文火慢熬。30分钟后,除去药渣,将粳米洗净加入药汁中煮粥。粥熟后加入桂心粉、红糖。粥的稀稠可根据个人嗜好掌握。每次食1小碗,每天3~4次。该粥汤色红亮,米烂出油,香甜可口,口感滑利。 【养生功效】中医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桃仁可活血化淤、润肠通便、养血活血;桂心、红糖能温通血脉而止痛;粳米味甘性平,能益脾和胃,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铁和维生素B1等;红糖不仅能供给热量,又富含铁质。蛋白和铁质是造血的主要原料。此粥具有祛淤通经、活血止痛、滋养脾胃之功效。 【禁忌】本粥适用于消化性溃疡出血停止后或没发生出血者,中医辨证为淤血内停型,表现为胃脘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舌质紫暗或有淤斑。溃疡活动出血时,则禁食本粥。 学习更多中医医学知识,扫码下载app后查看!   ◎药物养生 血淤体质者进行药补时应选用活血养血之品,如地黄、丹参、红花、鸡内金、川芎、当归、五加皮、地榆、续断、茺蔚子等。养方有复元活血汤、血府逐淤汤等。   血府逐淤汤 【主要成分】红花、桃仁、当归、地黄、川芎、赤芍、柴胡、枳实、桔梗、牛膝、甘草。 【养生功效】血府逐淤汤是治疗血淤症的基础方。气虚血淤者,可用补阳还五汤以益气活血。寒凝血淤者,可用当归四逆汤以温经通络。淤热互结者,可用核桃承气汤以活血化淤、通下淤热。淤在膈下,可用膈下逐淤汤。淤在头面者,可用通窍活血汤。少腹血淤者,可用少腹逐淤汤。淤血身痛者,可用身痛逐淤汤。 ◎运动锻炼 多做一些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各种舞蹈、太极拳、八段锦、动桩功、长寿功、内养操、保健按摩术均可。总体来说,以全身各部都能活动,助气血运行为原则。   巧用药茶缓解痛经 中医认为痛经是因为气滞血淤、寒湿凝滞、湿热蕴注、气血虚弱、肝肾亏损所致,血淤体质者中女性多有痛经出现。下面提供几种缓解痛经的药茶,有这方面困扰者不妨一试:   1、取玫瑰花瓣15克,泡制成玫瑰花茶。此茶具有理气解郁、活血化淤的功能,适用于经期腹痛、以胀痛为主者。 2、用生姜3片,打碎大枣5枚,泡制成姜枣茶。此茶具有散寒止痛的效用,适用于痛经下腹冷痛者。 3、用当归6克,川芎2克,制成当归茶。此茶能够补血活血,适用于经期腹痛、疼痛绵绵、体质虚弱者。 气滞血瘀,百病丛生。研究发现,人体长期处于气滞血瘀状态,组织缺血,细胞处于“饥饿”状态,会加快衰老。因此,对气滞血瘀体质而言,行气活血有预防衰老的功效。女性身体不注意调理就很容易出状况,如果我们平时就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我们就能更加健康,远离疾病。 2023-10-03 | 井冽寒泉

肝不说话,却主宰着你脸上的斑!

俗话说:“胃是喇叭,肝是哑巴”。 因为:胃痛你有感觉,但没有人说肝疼,因为肝脏是唯一没有痛感神经的器官,因此人们经常忽略了它的健康。 而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所以:肝不好,未老先倒;肝净,皮肤都娇嫩! 一、肝脏“毒素”堆积的表现 1、常常莫名其妙的感到烦躁、发脾气、抑郁。 因为肝主情志,一旦肝经虚或者瘀,就会气机不畅,莫名出现情绪上的问题。 2、眼睛干涩、口苦口干、眼屎多、偏头痛。 肝主疏泄,喜调达;如果肝为情志所伤,或者肝气太盛,则肝失调达,郁结,循经上逆,就会出现这些症状。 3、眼睛模糊;指甲表面有凸起的棱线,或者凹陷。 肝主目,也主筋,如果肝血不足,则不能视,手握无力;指(趾)甲表面就不光滑。 4、乳腺增生,月经前乳房胀痛明显增加。 肝经通过乳腺循经上行,一旦肝经有郁结,在月经到来之前,会因气血的充盛而加重乳腺胀痛。 二、黄褐斑为什么又叫“肝斑”? “丑时睡得香,脸上不长斑”。这句话直接点出了斑与肝的关系。 丑时(凌晨1-3点),如果你进入了熟睡状态,那么肝经把血送回到肝脏,滋养肝脏,并且让肝进行新陈代谢和自我修复。 这里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你必须熟睡,肝才会开始工作,代谢掉血液中的“垃圾”。 中医认为,黄褐斑是因为肾气不足,肝郁气滞,血瘀,脾虚气滞,不能润泽颜面而造成的。 实际上,黄褐斑形成的主因还是肝郁。养好肝血,女人才会皮肤好,不长斑。 一个长期生活没规律,或者工作压力大的女性,一定会肝气虚或者郁,那她脸上一定满布黄褐斑。 所以,为什么黄褐斑又叫肝斑?主要还是因为跟肝有直接关系。 三、调肝养心,永驻桃花颜 不生气 肝应春,春为四季之首,主管全年。怒伤肝,春天动怒伤肝,易导致焦芽败种,影响一年之生长收藏。 春天大怒,容易造成一年抑郁。 对于肝火旺的女人,每天推腹,敲打大腿内侧段,搓搓整个脚底板都是滋阴降肝火的好方法。 敲打膻中穴,因为膻中为人体“气会”穴,也是心包的募穴,气容易在这里郁结,我们经常敲打膻中穴,能起到消气解郁的作用。女人只要气顺了,气血循环就会好。 起居有时 春天是肝气升发的季节,由于肝气上逆,身体会出现喜多跟肝有关的问题。春季养肝应重在平肝气、养肝血。 春季作息应遵循早睡早起,凌晨1-3点是肝经最活跃的时间,也是肝脏修复的最佳时间。 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人熟睡后,血液才能回流到肝脏,经过肝脏的过滤、净化。 如果我们长时间的晚睡,那么皮肤就会干、黄,那么也会长出很多对称性的黄斑,也叫肝斑,作为你长期晚睡的纪念! 调肝经 要想肝气调达,我们除了饮食上多吃绿色蔬菜,起居有时,不生气以外,每天按揉肝经是非常必要的!      蝴蝶式对拉伸腿部的经络,特别是肝经很好,也简单方便。 蝴蝶式做起来像一个蝴蝶张开翅膀,不仅对疏肝理气很好,也可以加快盆腔的血流量,对久坐的女性非常好。  肝经在大腿内侧,取坐姿,让腿弯一点,让内侧面朝上就可以操作了。可以敲打,可以按揉。自己能感觉有刺激的力度就可以了,每次每条腿10分钟就可以。 传统六爻预测身体健康状态,就来天机六爻排盘App! 2023-09-26 | 通用大师

耳朵里蝉鸣不断,一个中成药从根上来治,耳聋、耳鸣一扫光

在中医里,少阳是阴阳交通的枢纽,阴阳交通不利,就会出现耳病。 耳朵也属少阳,有生发之象,那么像耳鸣这样的病症就肯定跟阳气有关。 《黄帝内经》里对耳鸣的说法是“耳聋浑浑淳淳”,意思是耳鸣的时候耳朵里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声音,最主要的有两个象,要么如蝉鸣,要么轰轰响。 蝉鸣就是像知了叫一样,这是肾阴虚之证,主要是因为肾精不足。 有一味中成药用于肾阴亏虚导致的耳鸣耳聋:耳聋左慈丸。 由于肾阴在左,肾阳在右,慈是慈爱,耳聋左慈丸的得名正基于此。 其症状主要为:耳聋耳鸣声音细小,音调较高如蝉鸣,昼夜不息,夜间较甚,兼见头晕目眩,腰酸发软,心烦不寐,舌红,苔少,脉细数等。 方中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三味药主要是滋阴补肾的; 茯苓、泽泻、牡丹皮三味药主要是去泄,祛湿。 磁石属于矿石类药物,矿石类药有沉降的药性,归心经能镇静安神,药性寒能泻心肝之火,味咸入肾能纳气平喘。 柴胡解表退烧,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用在这里主要是疏肝解郁,平抑肝阳。 中老年缓慢发展的耳鸣耳聋属于肾阴亏虚的也可以用,但不能用于突发性的耳鸣耳聋。 另外,耳聋左慈丸的用法也是有讲究的,古书里说——淡盐汤送。 中医讲五味入五脏,咸味入肾,用淡盐水送服,不仅利用咸味来补肾,还能起到引药入肾的作用,帮助药物更快发挥疗效。 本方也是一个补虚方,多用于慢性病和需要滋补的疾患。 补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就达到满意的疗效。需用药保持持久性。 同时,用此药要注意辩证,如果是耳道病变,以及突发耳鸣者,就不适合用。 如果是肝火旺或肝胆湿热引起的耳鸣,应当用龙胆泻肝丸。 如果是痰浊上扰导致的耳鸣,当用清气化痰丸。 还有一种耳聋耳鸣是由于气滞、血瘀堵塞耳道导致的,可以参考王清任的通气散。 2023-09-25 | 一代一路

天机话秋分|秋分讲究三润:润肺、润肤、润肠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分,八月中。解见春分,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分”即为半,秋分,昼夜均而寒暑平。一个“分”字,把秋天分成了两半,一为日夜时间均等,二为气候由热转凉。 在秋分,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天。来自南方的冷空气遇到逐渐衰减的暖湿气流,导致降水和气温一再下降。正如人们常说的,是“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了,但秋分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这时,北方和南方的耕作方式是不同的。 秋分意味着真正进入秋天。随着北半球天气转凉,鹅、燕子、杜鹃等。开始从逐渐寒冷的北方成群结队地飞往南方。 秋分三润 1、润肺 肺为娇脏,喜润恶燥,不耐寒热。立秋过后已然燥邪盛起,时值秋分,当燥气之盛时。此时,呼吸道黏膜容易干燥,整个呼吸道的抵抗力也会下降,导致容易受到寒湿侵袭,引发机体的一些症状,极易出现鼻腔干燥、喉部发痒,甚至呼吸道感染、肺炎、气管炎等,甚至咳嗽过敏上火等症状。 饮食润肺,应以“清润”为宜,平时注意补水,多饮些淡茶、豆浆等。 白色入肺,可润燥养肺,可多食如萝卜、梨、荸荠、百合、藕、燕窝、莲子等,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作用。 尽量少吃或不吃辛辣、煎炸等易上火的食物,否则往往会助燥伤阴,尤其对咽喉产生不利影响。 运动润肺,当以有氧锻炼为先,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肺内污浊的排泄,提高肺活量,增强肺部功能。同时闲暇时间,适当进行深呼吸锻炼,以增加肺部肌肉的弹性。 2、润肤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秋燥易伤肺阴,肺阴虚皮肤则燥,常会出现全身皮肤干燥、瘙痒、面部皮肤失去弹性,痘痘、黄褐斑等皮肤问题也随之加重。 秋季皮肤干燥瘙痒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天气转凉,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下降,肌肤的水分容易丢失;其次,人体的新陈代谢逐渐减慢,皮肤表面上的水分和油分也跟着减少,使皮肤变得干燥。 饮水可以说是最根本的防燥补水方法,但光喝水有时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带给我们的负面效应。水分进入人体后,很快就会被蒸发或排泄出体外。古代名医主张适当饮用药茶,主要选用杭菊花、枸杞、麦冬、北沙参、罗汉果、百合等养阴润肺、濡泽肌肤之品,同时可酌加少许冰糖,不仅增加药茶的口感,而且能协同药茶发挥润燥降火的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皮肤干燥瘙痒,甚至脱屑,很多人误以为皮肤不够干净而频繁地清洗,这样非但不能减轻干燥瘙痒,反而会破坏皮肤表面形成的油脂保护膜,加快皮肤水分的丢失,使本来缺水的皮肤更加“干渴”。因此每周进行1-2次全身深层去角质即可,这样有助于促进皮肤表面坏死的角质层不断更新,让皮肤更加光滑细腻。 3、润肠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当干燥的天气来临,肺燥则肠也难逃厄运。 这是因为人体失去自然界空气中水分的滋润,同时,环境的干燥,使身体内大量水分也经皮肤挥发,整个机体处于一种缺乏水分滋润的状态,大肠也是如此。大肠内阴液干涸,大便则干涩难行,便秘也就自然而然出现了。有的人肠燥便秘难通,甚至还引起痔疮出血。 在多饮水润肠的同时,也应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但莫贪凉,俗话说,“秋瓜坏肚”,性味偏寒凉的瓜类水果,特别是西瓜、甜瓜等应尽量少吃,以免伤害身体。为保护脾胃,应多进温食,节制冷食、冷饮。 秋分食物禁忌 1、忌食辛热香燥的食物 蒜、葱、生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品,多食助燥伤阴,可以加重内热,使燥邪侵犯人体,秋分的天气相对比较干燥,这些食物一旦食用后,会对自己的健康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因此在秋分时要少吃这些食物。 2、忌食油腻煎炸的食物 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吃炸鸡腿、炸鹌鹑等煎炸的油腻食物,但是这些食物对于身体健康其实是不利的,食用后难以消化,容易积于肠胃之内。加之脾胃功能较弱,食用油腻煎炸的食物会加重体内积滞之热,不利于人体适应秋季干燥的特性。 3、忌生吃水生植物 秋分是大部分水生植物收获的季节,也是囊蚴最多的季节。如荸荠、茭笋、菱角等,它们大都质白鲜脆、清凉爽口,吃起来味道很美,并有清热解毒、开胃消食、化痰止咳等医用功效。但是,生吃这类水生植物,极容易导致姜片虫的感染,使肠黏膜发炎、出血、水肿,甚至形成溃疡,一般常伴有腹泻、食欲不振;儿童感染后,会出现脸部浮肿、发育迟滞、智力减退等现象;少数情况严重者,可因衰竭或虚脱导致死亡。因此,秋分忌生吃水生植物,这一点不可以忽视。 4、忌吃肥甘食品 中医认为,秋分应该注重养肺。如果肺气太过,往往会导致肝气抑郁。秋燥易伤津液。因此,在饮食方面,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主,尽量清淡一些,对于肥甘食品要忌口。 秋分习俗吃什么水果 1、雪梨 是寒性水果,有润燥降火之功效。秋燥之时,吃梨是上佳之选。梨素有“百果之宗”的美誉。秋季气候干燥,人们常感口鼻干燥、皮肤瘙痒,容易产生干咳少痰等不适,此时每天吃一两个梨则可以有效缓解秋燥,有益身体健康。 2、甘蔗 甘蔗性有清热润燥,生津止渴,解毒透疹的功效,秋季阴虚肺燥导致咳嗽,吃点甘蔗最适合不过。甘蔗浆汁甜美,为果中佳品,据分析,甘蔗的果汁约占70%,其中糖含量可达17%,因而有“糖水仓库”之誉,其所含的糖大部分是蔗糖,其次是葡萄糖和果糖。 3、鲜枣 鲜枣富含让肤色红润的铁,还含有非常多的维生素C,而维生素C是对抗自由基、对抗衰老的最好武器,可以还原黑色素及抑制黑色素产生、淡化斑点及色素沉着,还可以改善皮肤色泽。 4、葡萄 葡萄不仅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果糖外,还包含氨基酸、维生素C、钙、铁等多种营养物质,其中多种多酚类化合物,如原花青素、花青素等更具有极佳的抗氧化,比维生素C高出18倍,保护人体不受自由基侵袭造成老化、维持肌肤弹性,修复紫外线伤害。 秋季养生小动作 1、搓搓手 手心的劳宫穴,是心包经的荥穴,可激发心包经的气血,改善乏力、疲倦、情绪低落状态。 2、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是我们常用的保健穴,在秋季,按揉足三里可以增强脾胃功能,减少腹涨、腹泻情况发生。 3、按揉迎香穴 迎香穴在鼻翼两侧,按揉此穴可减少鼻塞、鼻炎的发生。 2023-09-23 | 井冽寒泉

“懒”竟是体虚的信号!看看你是什么虚?

生活中有不少人都很“懒”:往沙发上一坐就不想动,甚至在床上躺一整天,平时总是没精打采,说话有气无力,稍微干点活就累得不行……   然而有时候真的不是人太懒,而是身体太虚!正是因为体虚得不到改善,才导致许多人常年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是虚不是懒,4类虚证要分清  1、不爱活动:血虚   血液是人体传输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物质的重要载体,然而血液生成不足或者营养匮乏时,就会削弱血液对身体的滋养功能,形成血虚亏损的状态。   血虚体质的人容易有头晕目眩、手足发麻、贫血、月经不调、肌肉无力等症状,以致于平时不爱活动。 2、无精打采:气虚   中医认为“气者,人之根本也“。气是构成人体及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及最重要的物质,并构成人体脏腑及经络生理功能。情绪低落、熬夜、睡眠质量降低等都容易损伤气机,造成气虚体弱的后果。   气虚者会明显感觉到精神不振、困倦乏力,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并且会影响到内分泌激素水平和各器官功能,容易使免疫力下降。  3、畏寒怕冷:阳虚   很多人都容易出现阳气不足的症状,比如畏寒怕冷、腰膝酸软、关节疼痛、频繁感冒等。   阳虚还容易弱化我们的脾胃消化功能,导致消化不良、腹泻腹胀等,不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   4、心烦失眠:阴虚   阴虚往往伴随着阳气过亢、津液不足,容易使人感觉口干舌苦、心胸烦热,或者有咽喉肿痛、食欲不振、失眠盗汗或便秘的症状。 照照镜子,1分钟看出虚证 【血虚】面色、唇色苍白,舌质淡白,指甲按压后不能立刻恢复红润,手掌冰凉少血色,掉发增多。   【气虚】面部长斑,手心偏黄,眼白浑浊发黄,眼睛干涩沉重。   【阳虚】面色黯淡,口唇青紫,舌苔淡白。   【阴虚】皮肤干涩、两颊颧红,舌质红、舌苔少,口唇发干,头发枯 传统六爻预测身体健康状态,就来天机六爻排盘App! 2023-09-19 | 蒙了蒙了

苦甘冲剂的功效

苦甘冲剂用以亚急性呼吸系统感染。那么,苦甘冲剂药理学与当代科学研究又是什么?成年人少年儿童使用量、功效作用又是什么呢?一起来跟着我们的天机排盘看一下详细介绍吧。 苦甘冲剂的主要成分: 金银花茶、柴胡、乌药、杏仁、橘梗、香薄荷、甘草。 生产药用价值与当代科学研究疫苗 1.广谱抗菌功效:药理学研究表明,苦甘冲剂中药浸膏对橙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菌等几类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2.抗病毒治疗功效:身体实验结果显示,苦甘冲剂漫膏液对感冒病毒引发实验鼠肺炎具备明显医治功效。体外实验说明,对副流感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副流感病毒均有抑制效果。中药浸膏液抗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最少合理浓度值为2mg/ml。 3.清热解毒功效:试验结果显示,苦甘冲剂对伤寒、副伤寒甲乙及香蕉水引发的家兔体温升高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4.抗感染功效:30%和15%的苦甘冲剂中药浸膏液对因为巴豆油引发的实验鼠耳发炎具备十分明显的抑制效果。苦甘冲剂中药浸膏液有减少实验鼠毛细管渗透性的功效。 5.免疫力功效:试验结果显示,苦甘冲剂对实验鼠免疫器官胰腺、肝脏具备明显的体重增加功效。 6.镇咳功效:实验鼠镇咳实验说明,苦甘冲剂有十分明显的镇咳功效。 7.止喘、化痰功效:豚鼠止喘实验、大白鼠化痰实验显示信息,该口服液有显著止喘、化痰功效。 生产功效与作用主治疫苗苦甘冲剂具备散风清热解毒、肃肺止咳化痰、止咳平喘作用,用以亚急性呼吸系统感染。 使用方法: 用开水冲服。每一次8g,一日3次。小孩酌减或遵医嘱。 2021-05-25 | 天机八卦

如何提升身体的阳气?

如何提升身体阳气? 1、每天的 9点至11点,晒后背,时间15分钟; 2、吃水果连皮一起吃,补阴阳; 切记! 早晨一起床不能洗头洗澡,但是晨练之后可以洗澡,每晚七点之后不要锻炼身体。轻微的跳舞是可以的。 2023-09-13 | 海立信智能

闭目养神中蕴含的奇特养生奥秘

闭目可以静心、消食、解乏、养气,所以我们常说闭目养神,你是否知道闭目养神中蕴含着奇特的中医养生奥秘呢? 闭目养神是我国先民养神修性的一种简便易行而又收效明显的方法。中医学认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的总称,对心身健康关系重大。《内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见神的充耗,关系到人的壮老;神的得失,关系到人的昌亡,养生者当慎养之。 目为人之灵窍,心灵的窗户,传神的灵机,人体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闭目可以养生,闭目养神对于终日劳心用脑、长期专一使用目力者或中老年人都是大有裨益的。闭目养神时,要排除杂念,精力集中,无思无虑,达到入静的境地,才称得上专意保养。有暇之时,闭目养神,持之以恒,定会获益。 日常生活中闭目养神主要有以下几种作用: 1、闭目静心:在日常诸事纷扰、头痛脑涨之时,找一清静之地,正襟危坐,双目闭合,眼睑下沉,调匀呼吸,意守丹田。良久则头脑清醒心平气和,心静如水,烦恼渐渐消失,进入静谧祥和状态,机体阴阳气血通达顺畅,心理平衡,情绪愉悦,头脑清晰,浑身轻松。 2、闭目降气:凡遇愤愤不平或遭受屈辱,于暴躁难捺之时,要理智地控制感情,离开是非之地,闭目思量。同时用自己的双手食指端轻轻压在眼睑上,微微揉摩,至眼珠发热发胀,便觉胸膛闷塞顿开 3、闭目行悦:在忧郁悲伤、失望空虚、心烦意乱之时,退避静舍,闭目独坐,眼珠上视,神聚头顶,微微仰面昂首,放松思想,尽量默忆、想像能愉悦身心的以往得意欢愉之事,即会觉得心神平衡,悲伤烦乱之情就会逐渐消失。 4、闭目意驰:当事不如意,若有所失、心中烦闷时,闭目抬头,臆想浩渺广阔的天空,你就会精神振作如释重负。或静立于高处,闭目俯视人间万景,定会使人心旷意驰。人身犹如沧海一粟,何堪忧虑,奈何患得患失庸人自扰。至此境界就会精神振作,如释重负。 5、闭目卧思:人有三种思维方式:第一为睁眼思维形式,第二为梦境思维形式,第三即是闭目思维形式。闭目思维是一种临界思维“现象”,即卧而不寐,闭目意想联翩。在这种思维状态下,大脑排除了外界的物像干扰,又处于充血充氧状态。如此,可促使大脑细胞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以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6、闭目消食:吃完饭后静坐休息10分钟~30分钟的时间,再去睡午觉、散步或是做别的事情。这对人们肝脏的保养,尤其是有肝病的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当人们在吃完饭后,尤其是午饭,因为午饭吃得一般都比较多,身体内的血液都集中到消化道内参与食物消化,而且,有数据能够说明,当身体由躺下到站立,流入肝脏的血流量就要减少30%,如果再行走、运动,血液就又会有一部分流向手足,此时,流入肝脏的血流量就要减少到50%以上。如果肝脏处在供血量不足的情况之中,它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对肝脏的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患有肝病的朋友,建议饭后闭目养神10分钟~30分钟。 传统六爻预测身体健康状态,就来天机六爻排盘App! 7、闭目养气:“人活一口气”,这“气”就是心气儿,是精神状态,是活到100岁的动力。老年人常感到气不够用,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和哮喘病人,闭目静养以培补元气,是十分必要的。 8、闭目赏乐:你可以常常闭目听一些自己喜爱的音乐和戏曲,或引吭高歌,或弹奏乐器。优美的旋律可增进大脑活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使人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对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9、闭目解乏:劳逸结合对老年人来说特别重要,当体力劳动累了,或读书看报写字作文疲乏了的时候,不妨闭目静养片刻,这对迅速恢复精力和养生保健都大有益处。 10、闭目释烦:常言道:“眼不见,心不烦。”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意思是说闭上眼睛不但可以养目,而且可以静心。心静则神安,神安则灾病不生,福气永存。遇到繁杂吵闹的场合、自己不愿看的场面,又不便避开之时,不妨闭目静养,既能洗目清心,闹中取静,消除烦忧,又能偷空养生,何乐而不为? 11、闭目养阳:古人有曝背之乐,老年人适当的闭目静心晒晒太阳,实为养生一妙法。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克劳瑟发现,如果不是严重高血压症,经常晒太阳就能够降低血压。当人的皮肤受到阳光照射时,便会产生维生素D,维生素D参与人体的血液循环。科学家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一组服维生素D,一组接受光疗法。一段时间后,服维生素D片的患者血压没有出现变化,而接受光照的患者血压有明显的降低。 12、闭目动形:老年朋友们不妨试试,找一处清静之地,双目微闭,全身放松,以尽可能慢的动作打一套太极拳,充分体会缓慢柔韧、圆活连贯的要领,定会有意想不到收获。 13、闭目强记: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日渐衰退,常常会遇到要记起某个人、回忆某件事,一时半会儿就是想不起来,抓耳挠腮甚是痛苦。其实此时不妨闭目静养几分钟,待全身放松,心平气和,或许会灵机一现,豁然开朗。 14、闭目神游:静坐闭目,给想象插上翅膀,飞向野外,观灵山秀水、望天高云淡、攀泰山华山、听飞瀑松声、游长江大海……此时心怡神驰,心灵与天籁之声切切私语,人天合一,会有一种身轻如燕的感觉。人到老年,不能日行百里,却能神行万里,这种“精神畅游”非常有利于身心健康。 15、闭目静息:老年人瞌睡少,睡眠欠佳是常有的事。遇到一时睡不着,或半夜醒来再也难以入睡时,千万不要心烦意乱,不妨闭目养神,以静其心。或许不久就能安然入眠,即使不能入睡,静息也能达到养生的效果。 2023-09-12 | 涅槃从生

神经衰弱症方

百合地黄汤合甘麦大枣汤:百合40克,生地20克,浮小麦5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 1、徐某,女,50岁。因思虑过度,夜不能寐已一周,曾服西药镇静剂,但疗效差,药停则仍不能入寐。伴头胀痛,口苦,咽干,不欲食,心烦胆怯,并自觉背后从下往上串热气。 查:精神萎靡不振,两目发直,暗淡无神,走路不稳,舌淡红少苔,脉沉细数。经西医内科、神经科会诊,未见阳性体征。 中医辨证,此乃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心阴虚,心神失养,故头胀痛,心烦,夜不能寐;脾阴伤,故不欲食,口干苦,舌红脉数。 治拟百合地黄汤合甘麦大枣汤。药用:百合30克,生地15克,甘草10克、浮小麦50克,大枣10枚。 3剂药后,每日能睡眠2小时,口不干,背后热气上串感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又进6剂,心烦胆怯除,饮食如常,每日能睡眠6小时。再进3剂后,诸症若失,病家喜告痊愈。 2、吴某,女,50岁。因工作失意后生气,出现右面部肌肉发紧。开始眨眼抬眉后觉宽松些,此法也渐渐不起作用,只有打哈欠或使劲上抬右侧嘴角才能使紧张的面部肌肉松弛,患者苦不堪言。 同时伴有多梦,睡眠欠佳,腹胀,大便不实,已8个月。查:面红,苔薄白,脉沉细。 予百合40克,生地20克,浮小麦5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6剂后,自觉面部肌肉发紧减轻,继服20剂,病愈。 2023-09-11 | 一代一路

容易上火又怕冷?是阳气跑错地方了,教你调回来

如果你出现了口腔溃疡、口干口臭、牙龈出血、长痘痘、眼睛红肿、嗓子疼、胸闷烦躁等等问题,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呢? 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用俩字概括:「上火」。 兵来将挡,见招拆招。既然上了火,那当然是想尽办法「下火」。去火药、绿茶、苦瓜、菊花、莲子心……总有一个法子能搞定当下困扰你的症状。 不过,有这么一类人,虽然常年上火不断,但同时又会表现出很多虚、寒、弱的症状,尤其是身体的中下部。 而且呢,这类容易上火的人,越是用性寒凉、味苦涩的清热泻下之物「灭火」,虚寒的表现越会加重。哪怕是心烦气躁,就贪了两口水果、一杯冷饮,可能痛经、拉肚子等等问题都会跟着找上门来。 如果你被这样的怪现象纠缠许久,那么就该考虑考虑自己是不是变成了传说中「上热下寒」的体质。 「上热下寒」到底是啥? 在中医的概念里,人体内的气血阴阳运行有如自然界天地的循环一样。心主火,位居人体的上部,好比天上的太阳;肾主水,位居人体的下部,好比地上的河流。 正常情况下,心火借助胃气的下降,向下沉降以温煦肾阳,人就不会因肾阳不足而畏寒、痛经、腹泻、腿脚冷等等;肾水借脾气的升发,向上升腾以济心火,人就不会因为心火亢盛出现红肿热痛、心情烦躁等问题。 上面描述的这个状态,中医称之为「水火既济」。说白了,就是体内气血阴阳的循环正常,能让该暖和的地方暖和着,该凉快的地方凉快着。 话说到这里,大家应该能够明白几分了,所谓的「上热下寒」,其实就是「水火不济」造成的结果。 「上热下寒」的具体表现 对于「上热下寒」体质的人来说,一般会同时出现下述左右列表中的一个或多个症状: 上热:口腔溃疡、舌疮、嗓子疼、牙疼、腮肿、流鼻血等反复发作。 慢性中耳炎、目赤红肿、眼干眼涩、青春痘、甲状腺类问题。 下寒:肚腹不温,经常拉肚子、腰膝酸冷,肤色暗沉,女性痛经,男性阴囊冰冷潮湿,手脚冰凉,特别怕冷,饮食耐温不耐寒。 [上热下寒]怎么破?  1、适当运动 之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会出现「上热下寒」的体质,除了大家熟知的熬夜劳神、恣情纵欲、饮食生冷、露体受寒等因素之外,久坐久卧、缺少运动同样是不可忽视的一大原因。 运动不足,经脉的运行自然会逐渐下降,接着会导致阳气生发不畅、郁闭阻塞,该暖的地方又暖不到,「上热下寒」也就不足为奇。 针对「上热下寒」体质,可重点练习「摇头摆尾去心火」和「双手攀足固肾腰」两式:  2、泡脚降火 若畏寒、四肢不温十分明显,泡脚便是再合适不过的法子。 取艾叶(最好是艾绒)15克,桂枝10克,制吴茱萸10克,加入适量清水煮沸20分钟,然后放凉到你能接受的温度,切记别兑凉水,直接泡,水温不够了就直接再续热水。 一般来说,泡脚水最适宜的温度大概是40~44℃,水面超过脚踝大概2~3厘米最好,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微微出汗为宜。 边泡脚边用双手搓后腰,效果更佳。泡完之后再搓搓脚底的涌泉穴,滋养肾水,既能补阳,又不至于让人上火。  3、自制肉桂小米饭 取肉桂6克,磨成细粉;小米150克,蒸至烂熟。食用时将肉桂粉均匀撒在小米饭上,拌匀,当作主食吃。 肉桂能补火助阳、引火归元,小米可以养肾气、去脾胃中热、益气。两者配合,同气相求,不仅能让上窜的火归位,还能补脾肾、助阳气,两全其美。  4、艾灸 对于「上热下寒」体质的虚浮之火来说,需要用合理的方法把它引到应该去的地方,同时依靠外力驱散积聚在身体下部的寒邪,那么艾灸就是非常合适的选择了。 调理时,取神阙、关元、三阴交、涌泉等穴位,每个穴位灸25~40分钟左右最佳,连续灸5天,休息两天,然后继续进行。 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脚心的涌泉穴应当放在最后灸,而且不可缺少,这样做才算是让「引火归元」这个过程实施完成,而且不至于让你因为艾灸重新上火。 学习更多中医医学知识,扫码下载app后查看! 2023-08-29 | 雨后初晴

常用方:酸枣仁汤

【方剂组成】酸枣仁60 克,甘草3 克,知母6 克,茯苓6 克,川芎6 克【用法】以水四杯,煮酸枣仁,得三杯,内诸药,煮取一杯,温服。【方解】酸枣仁为一收敛性的强壮药,尤其有强壮神经安神作用。本方用为主要药,取其补虚敛神以安眠,复以芎□、甘草和血缓急,知母、茯苓解烦安悸,故治虚烦不得眠而心悸者。【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金匮要略血□虚劳病》第17 条: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注解:虚劳虚烦,暗示血虚而致的心烦悸,因致不得眠者,酸枣仁汤主之。按:本方证的虚烦不得眠,与栀子豉汤证形似而实非。本方证的虚烦,虽烦而无热或少热,而栀子豉汤证的虚烦,则烦而多热。又本方证确属虚证,而栀子豉汤证只是胃中不实而其人并非真虚也,临证时须细辨之。【辨证要点】因血虚见心悸虚烦不得眠者。【验案】张某,女性,65 岁,病历号16248,1965 年12 月13 日初诊。多年失眠,久治无效。现症。头晕、口干、心悸、心烦、汗出,轻时虽得暂时入睡,但梦扰连绵;重时则连续一二日不得暂时入眠,苔白,舌质红而少津,脉象虚数,左手为甚。证属阴血虚损,阳不得入于阴,治以养血益阴,敛阳入阴,与酸枣仁汤加减:生枣仁30 克,知母12 克,茯苓15 克,川芎10 克,炙甘草6 克,生牡蛎24 克,生龙骨12 克结果:上药服三剂后,睡眠已稍安,但心悸烦,自汗出,头晕口干不欲饮等仍明显,上方加当归10 克,白芍12 克,桂枝10 克,白术l0 克,继服三剂,一切症状均消,为巩固疗效,继服三剂。 2023-09-06 | 一代一路

10+种中药,快速缓解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的“大名”,相信很多药店人都知道。有数据显示,60%~70%的中国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咽炎。其中,慢性咽炎的发病率更是高达30%~50%。 然而,知道是知道,但很多药店人并不会处理慢性咽炎。有的顾客临店,第一句就说自己是慢性咽炎的“老病号”了,问店员该用什么药来缓解。很多药店人的第一反应,往往还是抗生素,别的药物能不能派上用场,心里还是拿不准。 那么,问题来了:药店里有什么药物,可以快速缓解慢性咽炎的症状? 首先,分清是实火 or 虚火 中医认为,慢性咽炎属“慢喉痹”的范畴,主要表现为经常喉咙干痒、疼痛,连续干咳,甚至咳中带血等不适。 慢性咽炎可分为实火和虚火,在门店服务的过程中,药店人可以通过以下4点进行辨别,从而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看发热 如果是实火,发热的温度往往偏高,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烧。如果是虚火,发热的温度往往偏低,患者可能会出现低烧。 注意:虚火的患者,往往手心、脚心感觉热。 看小便 如果是实火,患者往往会小便发黄,气味比较大,甚至感觉尿道发烫。如果是虚火,患者往往会小便色轻、色淡、量少。 看出汗 如果是实火,患者往往会浑身出汗,甚至是满额头出汗。有的患者还会面红目赤、口唇干裂、口苦燥渴、大便干燥。如果是虚火,患者更可能出现潮热盗汗的症状。 看咽喉 如果是实火,患者往往会咽喉红肿、疼痛。如果是虚火,患者则有可能出现咽喉疼痛,但不红肿的症状。 然后,搞清怎么用好中药 中医认为,慢性咽炎主要由于脏腑虚弱、邪滞咽喉,以致咽部失养,治疗多以化痰、益气滋阴为主。按照实火和虚火的不同,药店人也可以对症下药。 实火 病因:实火多为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所致。此外,情绪波动过大、精神过度刺激、脏腑机能活动失调、中暑、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过食辛辣之品,贪食肥腻之品、中毒、缺少睡眠等,也可引起。 治则:宜苦寒制火、清热解毒、泻实败火。 可选成药:保和丸、牛黄上清丸、牛黄解毒丸等。 可用方剂:疏风清热汤。防风6g,金银花9g,连翘9g,黄芩10g,赤芍9g,牛蒡子6g,桔梗6g,甘草4.5g,桑白皮9g,玄参9g,浙贝母9g,天花粉9g。 虚火 病因:多因肾精亏虚,导致虚火上炎,又称为“龙雷之火上奔”。 治则:滋阴填精。 可用方剂:收火汤。熟地30g,山萸肉12g,茯苓9g,肉桂3g。孕妇忌服。 注意:多数慢性咽炎患者体质偏寒,喉咙处的火为虚火。而凉茶多选用寒凉之品,容易败脾伤胃,使虚火更旺,不适宜用凉茶来灭火。 缓解慢性咽炎,药店人除了要关注“火”,还要关注患者的脾胃。因为,从临床的病例来看,还有不少慢性咽炎患者的病根不在“火”,而在脾虚。 脾胃虚弱 病因:慢性咽炎与饮食失节有关,过食高热厚味、劳逸失当,都会损伤脾胃元气。脾虚型的慢性咽炎,除了咽干咽痛、灼热、咽痒、异物感等普遍症状外,还可能有胸闷、头晕乏力、大便稀溏、颈部两侧有牵引性疼痛、容易恶心呕吐等症状。 治则:补脾益气升阳。 可用方剂: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这两个方剂都有中成药,每次服用时,可用枣汤送服。 (本文内容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药品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2023-09-05 | 井冽寒泉

常用方猪苓汤

【方剂组成】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各10 克【用法】先以水煮四味,汤成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方解】猪苓为一寒性有力的利尿药,而有消炎解渴作用,与茯苓、泽泻、滑石为伍,协力利尿,复用阿胶止血润燥,故治小便不利、或淋沥、或出血而渴欲饮水者。【验案】韩某,女性,31 岁,病历号5157,1965 年l 月25 日初诊。尿急、尿痛四个多月,13 年前曾诊断为急性膀胱炎,治愈后有轻微尿痛,腰痛,未彻底治愈。去年11 月又急性发作,尿频尿急,日达50 余次,夜达30 余次,尿时痛如刀割,有血丝血块,尿道灼热,腰痛腹胀,经服中西药不效,曾用益肾降火及补中益气等法也不效,近症:仍尿频,日10 余次,尿痛热如刀割,左腰痛引及下肢亦疼,时头晕,心悸,少腹里急,口干渴甚,脉细数,苔白舌红。证属湿热瘀阻,治以利湿化瘀,与猪苓汤加减:猪苓10 克,茯苓皮10 克,泽泻10 克,生苡仁45 克,滑石15 克,阿胶珠10 克,大黄1 克结果:上药服三剂,尿色变清,尿道痛已,腰痛亦减未尽除,尿频减,脉仍细数,仍服上方,同时间服肾著汤,2 月17 日复诊时,已无不适,吃东西也增加一倍。 2023-09-04 | 一代一路

一个畅通气血的中成药,调理四肢麻木、抽筋,关节疼痛

中医讲,气虚则麻,血虚则木。所以,麻木这个症状,说到底是气血的问题。 如果是“虚”,固然会造成气血不足,四肢失养而麻木。 但是,很多麻木,并不仅仅是气血虚衰导致的,还可能是经络不通、气血不能周流造成的。 气血在经络里面流走,本是通着的,滋润身体每一个地方。 如果有外邪侵犯,占据经络、堵塞经络,造成气血运行不畅,当然会出现麻木。 这里的外邪,一般就是风、寒、湿邪。 中成药天麻丸,就是专门祛除经络中的风寒湿,治疗手脚顽麻、疼痛的。 组成:天麻、羌活、独活、杜仲、牛膝、萆薢、附子、当归、地黄、玄参。 成分中的天麻是个好东西,在古代被叫做定风草。 风在体内到处游走,天麻可以给它定住。 我们都说无风不作眩,如果经常头晕,用了补血的化痰的,清火的都不好,可以从风的角度来考虑。 其性虽微温,但不偏于发散,也不偏于滋补,适当配伍下,内风、外风都可治疗。 羌活、独活、粉萆薢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杜仲、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共为臣药。 佐使以少量附子以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通行十二经脉,以温经止痛; 用大量地黄配玄参以滋补肝肾之阴,既可防止风药燥烈伤阴,又可扶正以固本; 用当归以养血活血,散寒止痛,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诸药合用,通过滋补肝肾、祛除风湿、疏通经络,来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适用于手脚抽筋,肢体麻木,肌肉、筋骨、关节疼痛的患者。 服用天麻药丸忌辛辣,忌生冷,忌油腻。别一边吃着药,一边还煽风点火。 别吃太长时间,按说明书疗程服用。 2023-09-03 | 一代一路

甘姜苓术汤/肾着汤

【方剂组成】甘草、白术各6 克,干姜、茯苓各12 克【用法】水煎温服。【方解】虽苓术并用,但以来自于甘草干姜汤,故反治小便自利。干姜重用伍苓术反更治湿□,此方所以治肾著而腰以下冷痛也。【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第16 条: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注解:古人以腰属肾,湿□在腰,故名为肾著。腰被寒湿,故其人身体重而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肿状,但反不渴而小便自利,与一般的水气病不同,水不在胃,故饮食如故。病在下焦,故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此病多由于身劳汗出、衣里冷湿而久久得之者,宜以甘姜苓术汤主之。按:以腰冷重为目的应用,本方于腰痛水肿、以及遗尿等证均有验。【辨证要点】腰冷重小便自利者。【验案】刘某,女性,16 岁,外地学生,初诊日期:1966 年10 月19 日。自八岁遗尿,经中西医久治无效,特来求医。自感无特殊不适,唯腰稍酸沉,苔白润,脉细缓。证属寒湿下注,治以温化寒湿,与甘姜苓术汤:茯苓12 克,干姜10 克,苍术10 克,炙甘草6 克结果:上药服两剂证已,12 月1 日特来索处方以备后患。 2023-09-03 | 一代一路

一个中成药,打通瘀阻,为血管大扫除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这个中成药是贵州苗药,成分也是比较地道的,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脑动脉硬化。 苗族创造了本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其中的医药文化以天然绿色、方法奇特、简练实用和疗效确切而著称。 我们来看看这个药,它包含丹参、银杏叶,灯盏细辛,三七、山楂、绞股蓝、大蒜、艾片。能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消食化滞。 气,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如果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自然无法提供充足的动力,血液也就会循环不畅,最终导致瘀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出现在哪里,哪里就出问题,而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的就是此类疾病: 1、胸痹,因气滞血瘀所致,症见疼痛剧烈,心前区憋闷,痛有定处,两胁胀痛,气短,心悸,头晕,舌质紫暗或瘀斑,脉弦涩或结代;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2、中风,因气滞血瘀所致,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言语謇涩,舌质暗,脉涩;中风后遗症、脑动脉硬化见上述证候者。 3、高脂血症,因痰浊内阻,气滞血瘀所致,症见头晕头重,胸闷泛恶,腹胀纳呆,肢体麻木,舌暗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涩。 其实有不少中药方剂或中成药可以治疗气滞血瘀引起的心脑问题,比如血府逐瘀汤,速效救心丸。 但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特别的地方在于,还考虑到了痰浊脂质。 现代人大鱼大肉吃多了,超过了脾胃的工作量,一些未被完全消化的鱼肉便化身为痰浊脂质,混进血中,增加血液的黏稠度。 如果瘀阻心脉,就形成冠心病心绞痛或动脉粥样硬化,甚至可因痰浊瘀血痹阻经络,邻近的肩背也成了背锅侠,疼痛及肩背。 所以说这个中成药既行气活血,又化痰浊脂质。 方中银杏叶、丹参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故为君药; 灯盏细辛能活络止痛,山楂能活血化瘀、消食行滞,故为臣药,与君药合用可增强君药药性,并兼顾消食导滞之功效; 绞股蓝可益气健脾,三七能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艾片能温经止痛,故为佐药; 大蒜可通阳散结,解毒消肿,为佐使药;纵观全方,功补兼施,故能起到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消食化滞的功效。 气滞血瘀患者,舌质常表现为紫黯或有瘀点,脉沉细。而痰浊脂质在舌苔上的表现,为腻象。 最后补充一下,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低盐,忌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忌烟酒、浓茶。 中风急性期应综合救治,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用药。 2023-09-01 | 一代一路

常用方四逆汤

【方剂组成】炙甘草9 克,干姜8 克,附子(生用)6 克【用法】水煎温服。强人可酌增姜附量。【方解】此即甘草干姜与干姜附子汤的合方,故治二方的合并证。【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伤寒论》第29 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注解:见甘草干姜汤方证。《伤寒论》第92 条: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注解:病发热,头痛,脉反沉,为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证。若不差,即指服过麻黄附子细辛汤后,若脉沉不解而身疼痛者,此是虚寒在里、血气外郁的证候,故宜四逆汤以救其里。按:本条所述的身体疼痛,纯由于里气不振、血气外郁所致,已无关于表证,故谓当救其里,宜四逆汤。《伤寒论》第225 条: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注解:脉浮而迟,为表热里寒之应,今下利清谷,为寒极于里虚热外浮可知。故宜四逆汤主之。《伤寒论》第323 条: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注解:脉沉为里虚寒,少阴病见此脉,虽有表证亦宜四逆汤急温其里,缓则吐利厥逆等险恶证候随之而来。《伤寒论》第324 条: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注解:见瓜蒂散方。《伤寒论》第353 条: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注解:大汗出,为精气亡于外。热不去,为邪反留于内。腹内拘急,津虚并复有寒,四肢疼痛,外邪亦兼血郁,中气沉衰。因又下利,阳去入阴,故厥逆而恶寒,则宜四逆汤主之。按:大汗出而热不去,已是精却邪胜之象,又复下利以至厥逆,胃气已极沉衰。此时虽有表候亦急宜救里,若误与桂枝汤以攻表,则祸变立至。《伤寒论》第354 条: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注解:大汗,大下利均足以亡津液、亡血液,若至血气不充于四末而厥冷者,已虚极陷于阴证,宜以四逆汤主之。《伤寒论》第372 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注解:见桂枝汤方。《伤寒论》第377 条: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里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注解:胃虚有寒则呕而脉弱,上虚不能以制下,故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而见厥,更属阴寒内盛,虚阳外浮的恶候,故为难治,亦只宜四逆汤主之。按:本条所述,乍看似无关于生死大证,实际不然,其关键就在身有微热见厥的“见”字上面,里阴证以至于厥,反有微热见于外,多属残阳欲息的凶候。以是可知,呕和小便利,亦非一般痰饮水气的为患,大有上越下泄的虚脱情祝。此时惟有以本方温中救里的一策,振起一分胃气,即有一分生机,舍此更无别法。《伤寒论》第388 条: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注解:既吐且利,又复汗出,津液亡失至速,组织枯燥,故四肢拘急,虚极转阴,故四肢厥冷,虽发热恶寒则宜舍表而救里,宜四逆汤主之。《伤寒论》第389 条: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注解: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则津液亡失于上下内外。下利清谷则寒已甚于里,寒甚于内者,热常浮于外,故内寒外热。胃阳不振、津液虚竭,故脉微而欲绝,此种情况只有急于温中以滋液,以四逆汤主之。按:以上二条,均述霍乱的虚脱重证,皆属津液外脱、虚寒内甚的危笃证候,乘其生机未至断灭,急以本方温中救里,胃气一振,则谷气布,津液复,还可望其得生。【辨证要点】四逆、脉微欲绝里虚寒甚者。【验案】例1 孙某,男性,38 岁,病历号134809,1964 年4 月6 日初诊。1961 年患无黄疸型肝炎,以后肝功正常,但时有腹胀,右胁及胃脘疼。先找西医治疗无效,后求中医多方治疗,效也不明显,审其方药多为疏肝理气之类。近来症状为:腹胀,饭后明显,时胃脘及胁痛,四肢逆冷,晚上常用热水袋焐脚,但半夜常因冷而醒。检查:肝大一指,质中硬,轻微压痛,心下有振水声。舌淡苔白,脉沉细。此属里虚寒甚,为四逆汤方证:炙甘草10 克,干姜8 克,制附片15 克结果:上药服三剂,四肢冷大减,已不用热水袋焐脚,仍腹胀,上方加枳壳、陈皮、党参随证加减,服三月腹胀消。例2 刘某,女性,50 岁,1976 年4 月23 日初诊。近月来食则昏冒。甚则休克,下肢瘦弱不能站立,静卧少许时可复常。自觉胃中冷,脉沉细,苔薄白。此属里虚寒甚,治以温中祛寒,与四逆汤:炙甘草10 克,干姜10 克,制附片15 克结果:服三剂,诸证已,迄今未再发。 2023-08-30 | 一代一路

阴阳五行颜面望诊

肝胆——三角区(太阳穴)和鼻梁中间为肝区,老人斑都长在这个区域。鼻梁两侧的位置为胆区。胆不好的人在鼻梁两侧都会有斑点或肉瘤,代表肝胆有毛病。若此部位有红血丝状、青春痘,或早晨起床后嘴里发苦,说明胆部有了轻微炎症;若有斑,可能有胆囊炎。若此部位有竖褶子、或笑时有竖褶子,说明此人胆囊有问题。若此部位有痣、痦子,证明胆功能先天不足。眼袋晦暗亦证明胆不好。若肝胆两个部位发青暗或有斑,或者凹凸不平,也有可能是脂肪肝。若这两个部位或其中一个部位有青春痘(疙瘩),证明此人肝火旺,情绪不稳定、更年期等。若这两处都有明显的斑,且脸色晦暗无华,看起来很难看,人也比较清瘦,即说明此人有肝病(肝炎或肝硬化)。 大肠系统——眼睛外侧划下来到鼻孔的位置。如女人的蝴蝶斑,还可引起便秘。若此部位有红血丝、青春痘、斑、痣、痦子,说明此人大肠排泄功能失调,一般会大便干燥、便秘或便溏,若此部位有呈半月状的斑,证明此人是便秘或痔疮。 直肠——鼻根下部线和外眼角下垂线交点处是,此处有斑是痔疮,若此处发红或有白点,有直肠癌变的可能。大肠内侧代表小肠,小肠主要负责吸收的,脾胃不好的人,小肠自然也跟着不好,若此部位有、青春痘、斑、痣或痦子,证明小肠吸收功能不好,一般人会瘦弱,小肠区域有明显的红血丝,很多可能是低血压引起的,或者家族有血压不正常的遗传基因。 呼吸系统(肺)——眉毛分成二段,中间的这一块。如果这个部位毛孔粗大、或发红,代表呼吸系统有问题。长期吸烟的人会长斑、色素。若额头中间比较凹,且颜色晦暗、或发青、或有斑,说明此人肺部有疾病,呼吸不畅;如有粉刺,证明此人近期患过感冒或喉咙疼。若两眉头部位有痣、痦子或发白或明显的川字纹,则证明此人易患咽.喉炎、或扁桃体炎,或胸闷气短,或肺有病,同时也可遗传给自己的子女。肺功能不好的人,一般大肠排泄功能不好。 心脏系统——额头上方三分之一处(发际边),此处出现青春痘(疙瘩),或和面部额色不一样,说明此人心理压力比较重。若出现斑,说明心脏有疾病(如:心肌无力);有痣、痦子,说明心脏功能先天不足。 心脏——在两眼角之间的鼻梁处,此处出现横纹或横纹比较明显,可能心律不齐或心脏状况不好;若出现的横纹深而且舌头上面也有很深的竖纹(沟),可能是有比较严重的心脏病。心脏病者一般小肠功能不好;还能引发血管、脑、甲状腺、甲状旁腺等疾病。下耳唇有皱纹是冠心病,嘴唇发紫是心脏病。 脑——在两眉头之间,此处出现竖纹,竖纹很深并且本部位发红的话,证明此人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头痛、神经衰弱、多梦、睡眠不良、心悸、烦躁等,眼睛周围发暗,证明大脑供血不足或睡眠休息不好。 胸(乳) ——在两眼角与鼻梁之间。若男性此部位晦暗或发青,说明他胸闷气短。若女性此部位晦暗或发青,说明她经期时乳房胀痛。上眼皮内侧部位有痣、痦子或闭上眼睛此部位有粉痘状的突起,说明女性乳房有小叶增生、男性胸膜炎。若女性眼角部位有小包,说明女性乳腺增生或乳腺积瘤。 2023-08-28 | 一代一路

面相面部望诊

1、病在心:两眉锁皱山根细,气色青黑暗三阳,心痛心忧愁郁际。 2、病在肝:两眼睛红颈筋粗,气色干燥金伤木,定然束怒气嘈嘈。 3、病在脾:满面青黄瘦不支,神衰唇白难运食,成湿成痰定必宜。 4、病在肺:颧红肺火颧黑寒,血咳吐血殊哮喘,寒热两关颧上看。 5、病在肾:耳黑额黑面乌暗,补水制火节欲心,眼睛昏暗房劳禁。 6、盅胀亡:山根低小面黑黄,纵有病人面略白,眼深鼻断象孤寒。 7、手足伤:山根一断气难扬,肾亏筋弱殊火烁,跌扑伤病鼻骨殃。 8、夹色病:两眼昏暗神不清,两眉粗压目蒙昧,夹色伤寒阳缩惊。 9、主长寒:面有垢神色暗黄,黑是寒兼黄是热,有痰宜辨眼睛黄。 10、主狂痰:眼突睛黄下白现,杀重性刚主狂颠,痰生肺火胸中战。 11、遗精症:皮色青黄色木荣,有时红艳如脂抹,相火虚痰亦泄精。 12、痛心病:头低眉皱山根青,兼印多纹抑郁重,精舍暗黑痛难胜。 13、火烁金:颧红血壮发须少,露筋露骨齿牙颓,定知火盛筋骨烧。 14、主长寒:须浓困口不分清,黑更须防餐饭少,老来噎食定优惊。 15、必吐血:山粗露骨瘦且小,面青骨赤血必防,纵然不吐疮衄照。 16、必痨症:面皮网鼓眼神急,人瘦气短性操兼,鼻剑背薄颐尖龈。 17、失血来:面皮背黄色不荣,须红须赤发早脱,此时失血乃成形。 18、热呕血:额黑耳暗面皮焦,唇裂紫黑验如此,面上无光定不调。 19、粪后红:年寿之间有暗乌,定然食燥则生血,痔血便血作常遭。 20、肾水亏:眼下阴阳有暗乌,必是少年多纵欲,眼深暗黑又干枯。 21、发哮喘:两颧暗黑多乌点,此是肺寒实无疑,唇黑兼之检自宜。 22、多衄血:鼻梁光焰似火形,疮疾须防前后见,荡疼疔疥一齐成。 23、多盗汗:面白唇青发淡黄,脾弱肝虚神不壮,总官壮胃补牌方。 24、手足震:皆因末指屈难仲,血不荣筋方有此,老来气疾占其身。 25、痰必多:眼下浮胞自带黄,肉胀痰凝气不运,乃从此位认真妆。 26、气不足:面皮淡白无荣色,或浮或肿或削瘦,总是气弱为真的。 27、多热病:面红发焦火生燥,唇烂口疮亦多逢,皮肤血热或兼到。 28、阴份亏:面青面黑皮干枯,唇黑肉削眼昏暗,定是阴虚命必无。 29、生瘰为:人瘦筋露面黑赤,发眉暗浊山根小,肝郁或形身病的。 30、阳不起:满面暗黑如烟蔽,三阳枯陷眼无光,综是阳缩肾病发。 31、身将死:命门口汞井窀乌,两目直视无转侧,应知不久即呜呼。 32、死复生:满身病重眼神清,观视玲珑一点照,三阳远透耳光荣。 33、身将病:山根乌暗身灾现,倘有鸟鹊集大庭,准头暗黑命将遗。 34、经不调:眉毛纷乱认其端,束热定然颧额赤,虚寒唇白面青凝。 35、遗白带:黄白无光面是真,或成崩漏皆无肉,浮气虚痨则赢身。 36、小儿多惊险:耳根青暗头筋现,两耳不重失气形,无风波浪急如箭。 37.多疮疥:头骨过重肉不称,阳为头骨火必多,疮疥依然生列宿。 2023-08-28 | 一代一路

治疗眩晕的专方

江尔逊老中医论治眩晕的独到经验,拟诊为脾肾亏虚,风火痰上扰,试投“柴陈泽泻汤”加味:柴胡10g,黄芩6g,法夏10g,党参15g,茯苓12g,陈皮10g,甘草3g,白术10g,泽泻30g,钩藤12g(后下),菊花10g,天麻10g(轧细吞服),生姜10g,白芍12g,生牡蛎30g。主治眩晕。眩晕是常见病、多发病,有的是缠绵痼疾,根治不易。历代医家论治眩晕,有“无风不作眩”“无火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等学说,虽各具道理,终是一隅之见。 中医认为眩晕的基本病机为风、火、痰、虚综合为患,治疗大法为祛风、清火、豁痰、补虚面面俱到。 江老自拟专方:柴陈泽泻汤。 此方实为小柴胡汤、二陈汤、泽泻汤、六君子汤之合方。 其中,小柴胡汤旋转少阳枢机,透达郁火,升清降浊;二陈汤化痰降;泽泻汤涤饮利水。 方中尚寓有小半夏加茯苓汤,亦可降逆化痰,涤饮止呕;又寓有六君子汤,运脾和胃以治本。 加天麻、钩藤、菊花者,旨在柔润以熄肝风。 据大量临床病案验证,此方一般仅服2~4剂,多能迅速息止眩晕之急性发作,可为高效验方。 2 案例:患者,女,42岁。患眩晕症10余年,常因受凉、劳累、生气、失眠而发病,发时时感觉天旋地转,目不敢睁,伴耳鸣、耳闭、恶心,甚则呕吐。西医诊断为美尼尔氏病。发作时中西药杂用,迁延7天以上才能逐渐缓解。长则半年,短则1个月,必发无疑,右耳听力大减。 5年前用江老自拟方“柴陈泽泻汤”:柴胡、黄芩、法夏、党参、白术、泽泻、茯苓、陈皮、天麻、钩藤、菊花、生姜、大枣。 仅服2剂,眩晕即止,诸症消失。患者大喜,乃索要处方,并预购药物以备急需。以后每次发病,急服此方2~3剂,不用任何西药,多能迅速息止眩晕。未发病时,遵医嘱常服香砂六君子丸、逍遥丸等。 临证多年,用过很多方子均是不惬意,于是一直留意老中医的经验,后终于得到余国俊先生传授其老师的治疗眩晕的高效验方——柴陈泽泻汤。运用于临床,疗效斐然,确实是一首好方。我自学之后,运用此方,治疗眩晕如鱼得水,现也成了我的专方之一。 3 验案:乔某某,男,80岁。最近因眩晕不止,两次住院治疗,怀疑高血压,脑梗,经西医治疗一段时间,眩晕略为减轻,仍然走路天旋地转,欲扑地。无奈,慕名从河南来陕西求治于中医。 刻诊:人高魁梧,面黄,不能走动,一动就晕,欲栽倒。血压略高,该年令亦属正常,舌淡苔白腻,脉弦滑有力,尺略显不足,饮食二便尚可,腰时有酸痛。辨为阳虚水泛,少阳郁火,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西医似美尼尔综合症。 处方:柴陈泽泻汤合真武汤。柴胡10g,黄芩10g,法夏30g,党参15g,甘草5g,大枣10g,生姜10g,陈皮10g,茯苓50g,苍术15g,泽泻70g,天麻30g,钩藤12g(后下),菊花30g,制附子10g,白芍15g。7剂,水煎服,每日3次。 1周后复诊,眩晕基本止住,病人很是高兴,直赞中医好。效不更方,因有轻微耳聋,上方去附子、白芍加三甲,又7剂痊愈。 2023-08-28 | 一代一路

天机话处暑|吃蜜不吃姜,吃果不吃瓜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 饮食注意事项 1、吃蜜不吃姜 蜂蜜有润肺养肺的作用,而秋季需要的就是固护肺阴。 另一方面,要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类的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 这些食品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对人体的危害。 比如生姜,在古代医书中就出现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 古时也有 “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的抗秋燥饮食良方,早上喝些盐水,晚上喝些蜂蜜水其实在一年四季都是不错的养生秘方,在立秋后尤其适合,是当季美容养颜、润肠排便的简便良方。 除蜂蜜外,也可多进食些芝麻、杏仁等食品,既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止秋燥带来的津液不足,常见的干咳、咽干口燥、肌肤失去光泽、肠燥便秘等身体不适症状也能得到缓解。 2、吃“果”不吃“瓜” 民间有“秋瓜坏肚”的说法,瓜类大多属于阴寒性质,老人、小孩和肠胃不好的人多吃容易吃坏肚子。秋季“天人相应”继之会出现“秋燥”征象,表现为口干咽燥、干咳、皮肤干痒、大便秘结等。 但一些“果类”却可以多吃。 梨可润肺,能够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 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钾,不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还可止泻。 桃子性温,适合大多数人食用,能够滋养身体,同时桃子中又含有非常多的胶质,能够帮助吸收人体肠道的水分,清除肠道内的垃圾,所以能有效的预防便秘的产生。 葡萄可以预防疲劳,有益气、补血、利筋骨、健胃、利尿等作用。 3、吃粥补充水分与润燥 秋天早餐若能吃些温热粥或药膳粥,可说是养生一大良方,尤其是脾胃虚、消化吸收功能比较差的人,吃粥有助健脾胃、补中气。 百合粥、银耳粥、杏仁粥、莲子粥、坚果粥与芝麻糊等,都是很好的养生早餐。 中医提醒,老年人、体质较虚弱者,或是每年冬天都会明显感觉不舒服的人,应该从秋天就开始调理保养身体,多喝水、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食谱推荐 1、银百秋梨羹 材料:银耳10克,百合10克,秋梨1个,冰糖适量。 做法:将秋梨洗净去核切小块,加入水发银耳及百合、冰糖,放入碗中在火上蒸1小时后,食梨喝汤,有滋阴润燥、止咳化痰的功效,适用于秋燥咳嗽、干咳少痰者。 2、百合莲子汤 材料:干百合100克,干莲子75克,冰糖75克。 做法:百合浸水一夜后,冲洗干净。莲子浸泡4小时,冲洗干净。将百合、莲子置入清水锅内,武火煮沸后,加入冰糖,改文火续煮40分钟即可食用。本品有安神养心、健脾和胃的功效。 3、百合脯 材料:生百合60克,蜂蜜2汤匙。 做法:将百合清水洗净放入碗内,浇上蜂蜜,放入蒸锅内蒸30分钟出锅,或烘干或风干即可。分七次睡前服用。本品有清肺、润燥、生津的功效。 23日乃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正处于北方所说的“秋老虎”时期,此时正处夏秋相交之时,天气非常炎热,下雨也只能缓解一时的燥热。 4、冬瓜甜汤 功效:该汤很适合小孩以及喉咙痛或者睡不好的人。 材料:冬瓜500g,荷叶15g,蝉蜕15g,灯芯花8扎,生薏仁12g,生姜3片。 做法:冬瓜去皮切块;荷叶、蝉蜕、灯心花、生薏仁洗净;把食材放入瓮中,加水2000毫升(约8碗水),煲40分钟到1个小时,下点红糖即可。 饮食禁忌 1、忌暴饮暴食 中医认为,秋季是夏冬两季的过渡时期,气温由热向寒转变,养生也应从“养阳”转向“养阴”。此时人们要保持健康,饮食应有所禁忌,不可胡吃海喝。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于气候宜人,食物丰富,往往进食过多。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使人发胖。 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 2、忌辛辣生冷 秋天还应当少吃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等。 也要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凡是带有辛香气味的食物,都有散发的功用,因此提倡吃辛香气味的食物如芹菜。 另外,由于秋季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饮食特别注意不要过于生冷,以免造成肠胃消化不良,发生各种消化道疾患。 3、忌吃过燥的食物 中医学认为,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与秋季燥气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 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所以,秋令饮食养生应忌过燥的食物,比如一些煎炸类食物。 忌吃油腻、煎炸的食物 油腻煎炸的食物不易消化,积聚在胃中,加重体内积滞的热气,不利于润燥,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常在秋季复发或加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4、忌盲目控制饮食 秋季人易胖,有些怕胖的人为了控制体重,在秋季只吃瓜果蔬菜,不吃主食。这种做法不可取。无论任何季节,忽视主食进行减肥的行为都极其不当。 起居小常识 1、通风透气,早晚添衣 处暑时节,正值初秋,暑热尚未退尽,此时不宜过多过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以提高机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当然,‘秋冻’还要因人而异,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更应及时增减衣服。 一定要确保室内通风,白天只要室内温度不高就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风涤荡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睡觉时腹部盖薄被,以防脾胃受凉。同时,室内可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文竹等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含氧量。可在床头摆放散发香气的水果,能起到促进睡眠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入睡之前莫贪凉,最好把窗户关上,以防寒湿之邪侵入人体。 2、早睡早起 进入秋季后,人体出汗减少,人的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水盐代谢开始恢复原来的平衡,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负担缓解,肠道功能日渐正常,由此,身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应,一些在夏季时潜伏的症状就会出现,机体也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如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这种状况就是“秋乏”。 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泻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人的起居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个小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秋乏”。 2023-08-23 | 星座优享

为什么有的人会越睡越累?

有的人明明夜间睡眠时间已经不短,但第二天起床后却仍然觉得很累,像刚刚干完重活一样。这种越睡越疲惫的情况往往预示着身体存在健康隐患。 睡眠之机理 人体摄入饮食以后,变成营卫两种营养物质,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为阴,卫为阳。营行脉中,贯穿五脏六腑,并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卫行脉外,其性刚悍,温煦肌表,防御外邪。 《灵枢·口问》说:“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卫气在外,表现为人的精神饱满,乐观开朗,活动自如,抗病能力强。正常状态下,黎明以后,自然界阳气生长,人就应该自然醒来,醒后周身轻松,意志踌躇,能量满满。经过一天的工作劳动,阳气渐虚,慢慢感觉到疲劳,晚上就会自然入睡。《黄帝内经》言:“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如果卫气虚弱,阳气不足,则白天萎靡不振,周身疲惫。但是阳气的生长依赖于夜间营气的滋养,所谓“阴者,藏精而起亟也”。 营卫相贯,互相滋生,一个人阳气旺盛来源于营阴充足。在营阴不足或五脏藏精不足的情况下,卫气夜行于阴时,得不到充足的滋养,第二天就不能很好地生长精神。 睡眠有要义 养阴补血夜晚,主气机向内收敛,向下沉降,将内收之阳气转化成五脏所藏之阴精营血。夜晚安眠有利于五脏六腑的自我修复,故而可以缓解疲劳,促进生长发育,还能美容养颜,增强身体抗病能力。不良的睡眠习惯将对健康造成隐患,轻则阴虚内热,面黄色斑;重则脏腑无以化源,日渐衰竭。 涵养阳气夜间阴血充足,五脏得到滋养和休息,化生出源源不断的气血,则第二日阳气盛,自然苏醒,精力充沛,面色荣光。五脏藏精,还有助于涵养五志,保持心理健康,喜怒哀乐能够发而皆中节。 越睡越累的原因 胃气虚胃主腐熟水谷,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也是营卫之气的来源,和睡眠功能密切相关。中医养生学指出:“不以脾胃热冷物,不以脾胃软硬物,不以脾胃熟生物。”如果一个胃气虚弱的人,晚餐又食用生冷油腻坚硬之物,则胃整夜都不得休息,第二天身体会感觉更加疲惫。如果有胃胀、胃痛、嗳气、口臭、多梦等情况,就属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第二日出现四肢酸软无力,头晕脑胀,心慌气短等。 心脉瘀阻心藏神,又主行血。心神的安宁依赖于血脉的通畅。如果阴虚血瘀、气滞血瘀、阳虚寒凝、痰浊阻络等情况导致血脉不通畅,心行血的压力就很大,导致心气疲惫。心血瘀阻会导致出现血压升高、心悸、打鼾、胸口如压重物、唇舌发紫、幻觉等情况。 另外,睡卧时床垫太硬,枕头过高,筋骨得不到放松;或者床垫太软,覆被过厚,脏腑受到挤压,也会影响气血流通。第二天也会感觉胸憋气短,项僵腰痛,起床困难,或者精神不振,脑力不济。要检查一下是否有枕头过高、被褥过厚、床垫过硬或过软、俯卧睡觉等情况。 肝血虚肝为罢极之本。肝藏血不足时,会魂不守舍,表现为睡眠时乱梦纷纭,筋惕肉瞤。第二日也是心情低落,消极懈怠。春困者,大都是肝血不足,不耐少阳升发所致。如果有心情压抑、脾气暴躁、头发陡然增白、爪甲色淡、目暗昏花、关节僵硬、皮肤粗糙,女性月经量少等情况,多属于肝血虚。建议加强运动,特别是早晨的舒展运动,有助于生发阳气,帮助生血。切忌整日躺着不动。还可以服用灵芝、当归、枸杞、酸枣仁等药物,补血养肝,祛邪安魂。 肾之不足肾藏精,主惊恐,肾虚之人常常在睡梦中出现惊恐的场面,惊醒后易失眠到天亮。肾精不足,水不涵木,肝血亏虚,导致人整日困乏。出现这种情况提示肾精亏虚,应补肾填精。 《黄帝内经》曰“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如果有畏寒怕冷、小便淋漓,第二日腰痛如板,时时欲睡等情况,属于肾阳虚。如果夜间燥热不安、口干舌燥、腰膝疼痛、关节弹响,一般属于肾阴虚。 肺气虚肺藏魄。肺虚则魄虚,胸满失志,睡卧覆首,睡不安稳。《黄帝内经》有言:“肺气盛(指肺正气虚邪气盛),则梦恐惧、哭泣、飞扬”。肺主气,补肺可从补气的角度入手,日常可服人参、黄芪、五味子等代茶饮。 学习更多中医医学知识,扫码下载app后查看! 2023-08-22 | 周公易梦

千古奇书《渊海子平》五运六气——天人合一的另一种诠释

“五运”,指宇宙天体,特别是五大行星相对地球做周期性运动导致对大气所发生的周期性的影响,中医中将其记为木、火、土、金、水五行周而复始的运动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为五运在气象上的表现。 一、“五运六气”源自中医学的天人相应思想 中医学将人的生命体等同于自然界,这样自然界的五运六气变化就会对应到人的身体及五脏支之中。具体天人相应的方式是通过天干地支推演而来。“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素问》 《黄帝内经》在《素问·五运行大论》中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已亥之上,厥阴主之。不合阴阳,其故何也。 中医是将五行与干支相结合,判断其阴阳属性,并归之于经络之中。 《黄帝内经》采用干支格局推演六十甲子年的气运变化。 《天元纪大论》称:“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君火以名,相火以位。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 这里说,天气的变化呈现出六年的周期,地的变化则以五年为周期,二者回合周期是30年,60年则是完整周期。 明代杰出医学家张景岳称:“天以六期为备,地以五岁为周,周余一气,终而复会,如五个六,三十岁也,六十五,亦三十岁也,故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也。”七百二十气,即七百二十个节气,恰为三十年,为天气六年和地气五年的最小公倍数。但周期太小则过密,周期太大则恐疏,于是与甲子相配,则翻一倍为六十年,如此周期既有变化弹性,又不至于过于疏漏。 “五运六气”对应天文星辰与“天地之门户” 在《黄帝内经》中对于十干纪运还有一段与天文学相关的内容:“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鈐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于天地之门户也。夫侯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太始天元册》中记载,丹天(赤色火)的气象经过牛宿、女宿及西北方的戊分(奎宿、壁宿);黅天(黄色土)的气象经过心、尾二宿及东南方的己分(角宿、轸宿);苍天(青色木)的气象经过危宿、室宿与柳宿、鬼宿之间。 所谓戊分,即奎宿、壁宿所在的方位。己分就是角宿、轸宿所在的方位,是天地的门户。这是推演气候的开始,是自然规律的所在。 “天地之门户” 当太阳视运动到奎宿、壁宿之间时,正是由春天进入夏天的时候,夏天为阳中之阳,此处为天门;当太阳视运动到角宿、轸宿之间时,正是由秋天转入冬天的时候,冬天为阴中之阴,此处为地户。所以古人称奎、壁、角、轸为天地之门户。 宋代医家刘温舒根据《黄帝内经》中对天干五运的描述,在其所著的《素问运气论奥》中绘制了著名“五气经天图”,如下: 此图从内到外分共由四层,最里一层是五气经天示意图,丹天、黅天、苍天、素天、玄天指红色、黄色、青色、白色、黑色五种气,分别代表火、土、木、金、 水五行之气; 第二层是二十八宿,用来标记日月五星运动位置。 第三层是天干、地支、八卦层。 最外层是标注的东、南、西、北四方位,并对应第二层将二十八宿划分为四组。 即角、亢、氐、房、心、尾、箕属东方苍龙; 井、鬼、柳、星、张、翼、轸属南方朱雀; 奎、娄(lóu)、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属西方白虎; 斗、牛、女、虚、危、室、壁属北方玄武。 五运六气 上古时期,古人观察的五天之气 丹天之气贯穿于牛宿、女宿,奎宿、壁宿之间,即癸、 戊之位,所以戊癸主火运,即戊癸合化火; 黅天之气贯穿于心宿、尾宿,角宿、 轸宿追案,即甲、己之位,所以甲己主土运,即甲己合化土; 苍天之气贯穿于危宿、室宿,柳宿、鬼宿之间,即壬、丁之位,所以丁壬主木运,即丁壬合化木; 素天之气贯穿于亢宿、氐宿,昴宿、毕宿之间,即乙、庚之位,所以乙庚主金运,即乙庚合化金; 玄天之气贯穿于张宿、翼宿,娄宿、胃宿,即丙、辛之位,所以丙辛主水运,即丙辛合化水。 五气经天图所描述,就是“天干五合”的本源与机制原理 。 中医学是建立在古人将宇宙天体运动及自然变化规律对应到人体上的天人相应的具体体现,构建起宇宙本源与生命机理的联系,揭示自然规律与生命变化的关系。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从生命学角度反观宇宙自然,进而优化阴阳五行思想理论体现的通道。 “五运六气”学说开拓疾病预测新思路 “五运六气”学说就是以天干地支组合的六十甲子,以天干纪运,以地支纪气的方式推算运和气的旺衰,预测气候的变化。试图建一套天时与疾病发生的联系的规律,并以此为据对即将发生的疾病做好防范与准备。这套演算系统与命理学用四柱干支求测有颇多相似之处,至少在天干地支的正五行与合化冲害关系上是一致的。 命理学和中医学本同源,然而两个学科又是不同的,有各自的出发点。运气学说是以年运为主要测算对象,以自然现象及社会群体为求测结果;命理学则是对个人的,以个人的出生信息推测其个人的疾病预测。 命理学自宋明发展至今,虽古代人对命理学的主要诉求是求官、求财,但现今社会,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对养生的需求日益旺盛。命理学者、中医学者试图将命理学与中医学都在进行康与疾病预测领域的探索。如有的学者通过中医体制检测报告与检测者禄命结果的信息进行计量分析,试图寻找他们之间的相关性,并获得了一些成果。 命理学对于疾病预测的功能所能服务的人群范围小,但若借助中医学的“气运”学发展,则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服务于更多的人群。这一结合的未来趋势必引领出新的医养概念。 2023-08-21 | 一代一路

生姜泻心汤

【方剂组成】生姜12 克,炙甘草10 克,人参10 克,干姜3 克,黄芩10 克,半夏12 克,黄连3 克,大枣4 枚【用法】水煎温服。【方解】此于半夏泻心汤减干姜量,而加大量生姜,故治半夏泻心汤证寒饮较重,呕逆下利较甚者。【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伤寒论》第157 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注解:伤寒经过发汗汗出后,伤寒证已解,但又发作胃中不和的证候。噫气即暖气。食臭即伤食的酸臭味,干噫食臭,即所谓消化不良,吞酸嘈杂的意思。胁下有水气,即胃中有水气。心下痞硬、腹中雷鸣、下利与前甘草泻心汤的为证同,此宜生姜泻心汤主之。按:人有宿痰,常由新病而诱发,本条所述胃中不和,并不是药有所误,亦是早有的宿病,因新感后又复发作也。又由于本条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的说明,则本方有用于胃下垂、胃扩张、以及胃酸过多等疾患的机会甚明,并由于腹中雷鸣下利的说明,更可知亦有应用于胃肠炎机会。总之,一般胃肠疾病,现以上三方证者很多,依证选用之均有良效。【辨证要点】心下痞满、噫隐食臭、肠鸣下利者。【验案】彭某,女性,30 岁,病历号31221,1965 年8 月26 日初诊。因吃葡萄而患腹泄已三天,每日三次水样便,腹微疼,咽干不思饮,心下痞满,纳差,暖气,腹时胀满而肠鸣漉漉,四肢乏力,苔白腻,脉弦滑。原本中寒,又值外邪相加,中阳不运,水饮内作,因见肠鸣下利,暖气,纳差等症,与生姜泻心汤;生姜12 克,干姜3 克,炙甘草10 克,党参10 克,半夏12 克,黄芩10 克,黄连10 克,大枣4 枚结果:上药服一剂,腹泄,腹疼止,服三剂诸证好转。 2023-08-15 | 一代一路

中医方剂最常用的5种疏肝方

一、 四逆散 【来源】汉代张仲景《伤寒论》。 【组成】柴胡、白芍、枳实、甘草。 【功效】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肝脾气郁证。症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现代常用于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病、胰腺炎、急性胃炎、急性阑尾炎、肋间神经痛等属于肝郁脾滞者。 【方解】柴胡既可疏肝解郁,又可升清阳以使郁热外透,为君药。芍药养血敛阴,与柴胡相配,一升一敛,使郁透解而不伤阴,为臣药。佐以枳实行气散结,以增强舒畅气机之效。炙甘草缓急和中,又能调和诸药为使。 【临证发挥】陈老临证中善用此方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病。临床常用治疗肝胃不和的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即由本方化裁而来。 临证中,陈老喜欢加乌贝散(乌贼骨、浙贝母)制酸止痛,疼痛严重时加延胡索、香附、乌药、川楝子等行气活血止痛。因四逆散中有芍药、甘草,芍药味酸,甘草味甘,酸甘相合既可化阴又可止痛,此即仲景之芍药甘草汤,对缓解平滑肌痉挛有很好的疗效。 对于胆囊炎患者,陈老喜用此方加金钱草、川楝子、乌药、丹参、香附等,可利胆行气、活血止痛。胆囊结石者加鸡内金、广金钱草、海金沙、川楝子、郁金、延胡索等利胆排石。 二、 柴胡疏肝散 【来源】明代叶文龄《医学统旨》。 【组成】柴胡、枳壳、芍药、川芎、香附、陈皮、甘草。 【功效】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症见胁肋胀痛,胸闷不适,喜太息,情志抑郁,心烦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现代常用于肝炎、慢性胃炎、胆囊炎、胁间神经痛等属肝郁气滞者。 【方解】方用四逆散去枳实,加陈皮、枳壳、川芎、香附,增强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效,故服后肝气条达,血脉通畅,痛止而诸症亦除。 【临证发挥】临证见有肝胃不和之胃痛,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效果尤佳。另外,对肝气郁滞之胸痹、胁痛,运用柴胡疏肝散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品,效果显著;对妇人之乳腺增生、月经前期乳房胀痛之症,采用柴胡疏肝散合逍遥丸加减,功效倍增。 三、 逍遥散 【来源】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当归、白芍、柴胡、白术、茯苓、甘草、生姜、薄荷。 【功效】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主治】肝郁血虚证。症见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现代常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经前期紧张症、乳腺小叶增生、更年期综合征、盆腔炎、不孕症、子宫肌瘤等属肝郁血虚脾弱者。 【方解】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尤其当归之芳香可以行气,味甘可以缓急,更是肝郁血虚之要药。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使运化有权,气血生化有源。 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虽为佐使之品,却有襄赞之功。生姜煨过,温胃和中之力益专。薄荷少许,助柴胡疏肝郁而散肝热。如此配伍既补肝体,又助肝用,气血兼顾,肝脾并治。 本方加牡丹皮、黑山栀各一钱,名加味逍遥散或丹栀逍遥散。治怒气伤肝,血少化火之证。以牡丹皮能入肝胆血分,以清泻其火邪;山栀入营分,能引上焦心肺之热屈曲下行,合于前方中解郁散火,火退则诸病皆愈。 【临证发挥】陈老认为,逍遥散及丹栀逍遥散不仅适用于妇人,男子如果遇到肝郁血虚之证,亦可运用。另外,采用逍遥散及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脾虚、肝郁化火之不寐及乳腺增生、甲亢、月经不调等疾病效果显著。 学习更多中医医学知识,扫码下载app后查看! 四、 一贯煎 【来源】清代魏玉璜《柳州医话》。 【组成】北沙参、麦冬、生地黄、当归、枸杞子、川楝子。 【功效】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证。症见胸脘胁痛,泛吐酸水,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并治疝气瘕聚。现代常用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肋间神经痛、神经官能症等属阴虚肝郁者。 【方解】方中重用生地黄为君,滋阴养血,补益肝肾。北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为臣,益阴养血柔肝,配合君药以补肝体,育阴而涵阳。 并佐以少量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复肝木条达之性,该药苦寒,但与大量甘寒滋阴养血药配伍,则无苦燥伤阴之弊。诸药合用,使肝体得以濡养,肝气得以条达,胸脘胁痛等症得以解除。 【临证发挥】陈老认为,一贯煎与逍遥散都有疏肝理气作用,均可治疗肝郁不舒所致之胁痛。不同的是,逍遥散疏肝养血健脾的作用较强,主治肝郁血虚所致胁痛,并伴有神疲食少等症。 一贯煎滋养肝肾的作用较强,主治肝肾阴虚的胁痛,并见吞酸吐苦等。陈老在临证中,对于乙肝之肝肾阴虚胁下隐痛,遇劳即发者,多采用逍遥散加味;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属胃阴不足者,宜采用一贯煎加味。 五、 杞菊地黄丸 【来源】清代董西园《医级宝鉴》。 【组成】熟地黄、山茱萸、怀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枸杞子、白菊花。 【功效】滋肾养肝。 【主治】肝肾阴亏证。症见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现代常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病、糖尿病、肺结核、肾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中心性视网膜炎及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等属肝肾阴虚者。 【方解】本方由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而成。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枸杞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菊花善清利头目,宣散肝经之热。诸药合用,具有补益肝肾之阴、清肝明目之效。 2023-08-15 | 雨后初晴

半夏泻心汤

【方剂组成】半夏12 克,黄芩10 克,干姜10 克,炙甘草10 克,人参10 克,黄连3 克,大枣4 枚【用法】水煎温服。【方解】半夏、干姜驱饮止呕,黄芩、黄连解痞止利,饮留邪聚均由于胃气的不振,故补之以人参,和之以草枣,此为呕而肠鸣、心下痞硬的主治方。【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伤寒论》第149 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注解:见大陷胸汤方证。《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第10 条: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注解:水因热激故呕而肠鸣;胃虚邪凑故心下痞硬,半夏泻心汤主之。【辨证要点】上热下寒因见呕而肠鸣,心下痞硬者。【验案】程某,女性,33 岁,病历号37488,1967 年3 月7 日初诊。原有肝炎,近一月来恶心纳差,心下痞满,腹鸣便溏,舌糜且痛,苔黄,脉细弱。证属上热下寒,治以苦辛开降,与半夏泻心汤:半夏12 克,党参10 克,黄芩10 克,黄连6 克,干姜10 克,大枣4 枚,炙甘草6 克,生石膏45 克结果:药服三剂证愈。 2023-08-13 | 一代一路

平消瘢痕疙瘩汤

平消瘢痕疙瘩汤 【组成】白花蛇舌草30g,牡蛎30g,夏枯草20g,象贝20g,玄参20g,威灵仙20g,天花粉20g,半枝莲20g,三棱10g,桃仁10g,红花10,赤芍10g,炒谷芽10g,甘草5g。 【功效】活血散瘀,软坚消结 【主治】瘢痕疙瘩,属气血凝滞不散者。症见由于皮肤外伤、烧伤及皮肤感染化脓治愈后或手术后受损部形成高出皮面,触之坚实,颜色嫩红或深红的瘢痕疙瘩,表面可见毛细血管像树枝一样分布,有的向外伸出如蟹足状分布,局部微痒或奇痒、刺痛,阴雨天加重。 【用法】水煎两次,分2-3次温服,每日1剂。夏秋季可取头汁适量浸透纱布外敷局部,1日2-3次,每次20分钟左右。 【方解】方中红花、赤芍、三棱、桃仁通经活血,散瘀止痛,破血行气,兼疏肤腠之瘀;夏枯草、象贝清郁热、消痞结;牡蛎、玄参软坚散结化瘀,其中玄参直走血分而通血瘀,亦能外行于经隧而消散热结;威灵仙、天花粉通经达络,消肿解毒;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清热消瘤,消炎止痛;佐以甘草、谷芽补虚解毒,健脾和中,以防祛邪伤正之弊。 【加减】根据瘢痕疙瘩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加入相应的引经药。如头面部加白蒺藜6g;肩、上肢加桑枝20g;胸胁部加青皮6g,柴胡6g;腹部加香附或乌药10g。 【点评】本病为大量结缔组织增生物,属皮肤肿瘤之类,类似中医文献中的“肉龟疮”,是临床上较顽固的疑难病症。本方具攻补兼施,祛邪扶正等特点,依据中医外病内治原理,运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作用的中草药治疗,使气血畅行,血瘀得化,壅聚之物消散。同时,可改善局部组织微循环,使异常增生的瘢痕疙瘩逐渐软化、缩小,甚至消失。 【验案】刘某,女,36岁,1991年12月15日初诊。于1983年3月,因胸部(相当于膻中穴)皮肤表面有一如指甲大小红色疙瘩,微痒疼痛。曾在南京某医院手术,术后照光6次。约40天又长如手术切口大的疙瘩约5cm。1983年底至1991年1月先后在多家医院肿瘤科诊治无效,于1991年12月来诊时,胸部瘢痕疙瘩已有约6cmx7cm大小,局部灼热作痒,阵发刺痛,伴心烦失眠,溲黄便干,舌胖苔淡黄腻,脉细弦略数。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方用平消瘢痕疙瘩汤加青皮6g,柴胡6g,水煎服,每日1剂。服10剂后瘢痕表面皮肤变软,范围逐渐缩小,全身及局部症状缓解,继服10余剂告愈,于1992年5月10日,因胰腺炎来诊时,胸部瘢痕已平。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2023-08-11 | 一代一路
关注:(3) 文章数:(6777)
+关注本站 订阅号:106
    天机APP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 天机易学院
天机APP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