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如何调理

一、创建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在睡觉之前先把房间整理干净,注意光线不要太亮,温度要适度,同时给自己准备一套舒适的床上用品更能赶走失眠。最好还要把电脑、手机、书籍等干扰睡眠质量的因素都请出卧室,记住床是用来睡觉的。 二、闭目入静 上床之后,半闭双眼(眼睛微微张开一条缝)。此时,虽然精神活动仍在运作,但交感神经活动的张力已大大下降,既放松了身心又能诱导人体渐渐进入睡意蒙胧状态。 三、鸣天鼓法 上床后仰卧闭目,左掌掩左耳,右掌掩右耳,用手指弹击后脑勺弹到感觉自己有些累为止。之后头慢慢靠近睡枕,两后自然安放于身之两侧,这种放松的状态下,失眠者会很快入睡。 四、果味芬芳有益放松 水果的芳香味对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其中的糖分还能使大脑皮质抑制,进而促使人们进入睡眠状态。所以,想要治疗失眠的患者不妨食用些苹果、香蕉、橘、橙、梨等一类水果。 五、身体放松,心理也放松 选择合适的睡姿能够令睡眠过程更舒适,也能令人的内心世界趋于平静。睡眠姿势当以舒适为宜,但以侧卧为佳。《睡诀》中曾说“左侧卧屈左足,屈左臂,以手上承头,伸右足,以右手置于右股间。右侧卧位反是。” 六、让音乐帮自己入静 聆听舒缓而有节律的音乐或音响,例如大提琴奏出来的音乐、火车运行声、蟋蟀叫、滴水声,这些声音可以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建立诱导睡眠的条件反射。 七、睡前泡个脚 泡脚的好处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安眠的作用了。因为脚上有无数的神经末梢和大脑相连,因此睡前用热水泡脚一方面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一方面也有助于使大脑皮层得到放松,因此建议常失眠的人可以经常用40度的水进行泡脚。 八、睡前洗个澡 无论平常的工作有多忙,在睡觉前半个小时一定要让自己洗一个澡,这样可以消除一天的疲劳感,更早的进入梦乡之中。 2020-03-09 | 井冽寒泉

养生小方法 给你大健康

长期面对着生活压力,处于不良情绪中,以及缺乏锻炼,这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隐患。这几个养生方法可以很好的帮你恢复健康,消除健康隐患。 1.快跑5分钟,堪比慢跑45分钟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研究发现,每周进行3次5分钟短跑或每天骑车45分钟,都能增 强新陈代谢,促进心脏健康。与慢跑、健步走等运动相比,高强度的运动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相同的结果,而且更有利于坚持下去。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系教授陆 一帆指出,运动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快跑属于后者,能增强爆发力和反应速度,维持内分泌平衡,减少跌倒风险。现在学界普遍认为,老年人也需要一些无氧运动。老人快跑时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摔跤和过度疲劳。平时还可练习仰卧推举、引体向上、俯卧撑等,加强四肢、腰背部的力量。 2.冥想5分钟,等于熟睡1小时很多人认为冥想“很玄”,冥想是西方化的叫法,在中国被称为“内观”,心理学称之 为“正念”,与传统的禅修、打坐颇为相似。冥想就是关注自己的一呼一吸,将心神收归身体,不去胡思乱想,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对身体健康也有好处。一项神经 科学研究表明,正念冥想可提高大脑的连通性,增强记忆力,消除恐惧和压力。傅春胜说,最初级的冥想简单易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想”:不带任何评价地看待 一件事物,比如凝视一朵花、观察一片叶、仰望一次夜空……只需几分钟,就能放松大脑和心情,解除焦虑和疲惫,回归精神饱满、思维清晰的状态,就像从熟睡中自然醒来一样充满活力。 3.午睡10分钟,堪比熟睡2小时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午后小睡10分钟就可以赶跑困意,对神经的放松效果堪比深睡 眠2小时。如果每天午睡30分钟,可使激素分泌更趋平衡,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减少30%。用午睡给自己“充电”,可提高大脑的反应能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 率。晚上睡眠不好的人,更要在中午小睡一会,能改善睡眠不足带来的影响。施明建议,午睡时间可选在午饭后半小时,不要吃完饭马上睡觉;午休时间不宜超过半 小时,否则更疲劳。上班族午睡时尽量不要趴在桌上,可自备折叠躺椅。 4.大笑20分钟,堪比慢跑半小时有研究显示,大笑20分钟带来的健康益处,相当于慢跑半小时。美国罗玛 琳达大学的研究人员让14名受试者分别观看20分钟战争片或喜剧片,或者运动半小时,结果发现,看喜剧片的人,血压、体内应激激素水平、胆固醇水平都显著 下降,而且食欲大增,效果与运动一样。这说明,情绪会对身体产生影响,而大笑和运动带来的机体变化极为相似。从生理角度来说,笑是肌肉放松的过程,可以让 自身免疫力得到提高;从精神层面来看,笑是一种愉悦的情绪表达,能释放负能量。对于无法完成太多肢体运动的老年人来说,经常大笑对保健更重要。傅春胜建议每个人都要经常笑,并从中学会自我调节。可以经常看看幽默影视剧、相声、小品,或细心观察身边有趣的事情。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不妨用幽默自嘲来应对。 5.每天1杯茶,等于7杯鲜橙汁法国巴黎预防医学中心尼古拉唐善教授的研究表明,与不喝茶的人群相比,爱喝茶的人 死亡风险降低24%。而英国一项抗氧化实验表明,一杯300毫升的茶水,抗氧化效果相当于1.5瓶红葡萄酒(每瓶约750毫升)、12瓶白葡萄酒、4个苹 果、5只洋葱或7杯鲜橙汁。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江用文表示,人的衰老就是一个缓慢“氧化”的过程,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抗氧化。而茶的抗氧化能力 很强,养成每天饮茶的习惯能有效对抗老化问题。他强调,茶叶有“三抗”和“三降”等六大好处,即抗癌变、抗辐射、抗氧化、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日本的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与每天喝茶少于3杯(每杯30毫升)的人相比,每天喝10小杯茶的男性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指数降低42%,女性降低18%。绿茶的茶多 酚类物质保留最多,抗氧化功效最好。但茶多酚会对胃造成刺激,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的人群最好少喝绿茶,可以用红茶代替。茶中含有少量咖啡因,睡眠不稳、心 脏不好的人不宜饮用,切忌睡前及空腹喝茶。建议饭后1小时饮茶最好,可以在茶杯中放3~5克绿茶,每克茶叶冲50毫升开水,泡3~5分钟,冲三四泡即可。6.遛狗2个月,等于健身1年英国一项调查发现,养狗的人锻炼时间比健身房会员还要多。这份资料采集了5000多 人的数据,结果发现,狗主人平均每天会带着爱宠出去溜达48分钟,一周下来,散步时间可达5小时38分钟。他们每周至少会带着宠物进行3次长距离的行走, 又增加了2小时33分钟的锻炼时间。算下来,遛狗两个月,运动效果就相当于健身一年。人都有惰性,运动计划容易半途而废,而养狗的人不得不满足宠物外出的 需求,无形中增加了锻炼积极性。据统计,若将一只宠物犬从小养到老,主人遛狗的里程可超过2.3万英里(约合3.7万公里),约等于徒步环绕地球一周。养 狗还能让人们和爱犬建立依恋关系,实现情感交流,结识更多朋友,感受到自我价值。 7.每天穿休闲装,助你多走500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显示,穿休闲装上班可以使活动量提高8%,相当于每天多 走500步,一年坚持下来可减掉0.8公斤体重。服装的舒适度往往会影响到人们的运动欲望,人在最舒服的状态下容易舒展筋骨,更愿意参加运动。身着西装革 履虽然有气度,但会在无形中拘束身体,过于合身的衣服一般少有“舒适”的。因此,平时多穿一些版型宽松、面料舒适的衣服,能增强运动意愿。 最后想提醒大家,健康是一生的功课,需谨记“欲速则不达”。虽说这些“小”的养生法也能起到“大”的保健功效,但这并不能替代正规锻炼,更不能投机取巧,而是让我们利用好每一点细碎的时间,积累健康。 2020-03-08 | 松树林

手脚冰冷,这些都是暖身最佳选择

寒冷的手和脚是女人最害怕的事情。女明星也会有这样的麻烦。冷的手和脚会导致身体冷,减缓新陈代谢。冷手和脚不仅使女人更悲伤,而且对女人的健康也是有害的。 吃坚果 坚果,核桃,芝麻,松子等;蔬菜,韭菜,胡萝卜,卷心菜,菠菜等;水果,杏,木瓜等都是最好的选择。其他,如牛肉,羊肉,海鲜,四神糯米,糙米,大豆,豆腐,芝麻,红糖等,都属于温暖的食物,是冷手和脚的人们应该选择的更多食物。 维生素E经常被补充。 维生素E可以扩张最终的血管,这对于最终的血液循环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维生素E的效果更慢,需要长期食用。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包括小麦胚芽,棉花,南瓜,绿叶,蔬菜,蛋黄,坚果,肉类和乳制品。 咖啡尼古丁酸对稳定的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改善神经紧张、紧张的腹泻和皮肤炎。富含烟碱酸的食物有动物,鸡蛋,牛奶,奶酪,糙米,全麦产品,芝麻,蘑菇,花生,绿豆和咖啡。 适量的辛辣食物可以保持星星的形状和温暖的身体。 辣椒,胡椒,芥末,大蒜,青葱,咖喱和其他辛辣的香料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并与普通饮食一起吃,如炒面和炒米粉。当你喝汤时,加入更多的胡椒;当你吃饺子时,你会吃很多辛辣的香料。 经常吃温暖的食物如人参茶、生姜、母鸭、桂元茶、黑芝麻甜汤圆。当身体温暖时,手和脚不再冷。在中药中也有许多药物可以改善和预防手足寒冷。 如人参,党参,当归,丹参,鹿茸,兔丝,哈伯,玉桂,肉桂,玉桂,桂枝,麻黄,姜,胡椒,肉豆蔻,肉豆蔻,豆蔻,肉豆蔻。 2020-03-07 | 揽月

七成病由心生 “入静养生”要调身、调息、调心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养生的终极目标,人归根到底要顺其自然。要想“法自然”,就要去掉心对身的干涉,去掉人的意识对身体的干涉,让脑子管得少一点。好的办法就是入静。 【七成以上的病由心而生】 现在的疾病已经被认定,七成以上属于“心身疾病”,这些病都是从“心”上得的,是想得太多导致的。 先来看婴儿的例子。儿科医生向来反对婴儿一哭父母就来抱,让婴儿多哭几声增加他们的肺活量。但医生也会告诉父母,特别健康的婴儿是很少哭的,甚至不哭,因为他们身体没有任何不适,没有反映身体不舒服的负性情绪,也就没有需要宣泄的地方,所以很少哭闹。这就说明,人的心情都是身体状态的直接反应,身体健康心情自然就好,反过来,心情不好肯定要拖累身体。 前苏联科学家很早就发现,人的大脑可以产生数百万种神经肽,这些内分泌物质,不仅在两个大脑半球之间传递信息,而且还将大脑的信息传递给全身,从而影响全身的内分泌腺和器官,使整个身体完成大脑的指令。这就是心理影响生理、心情左右身体的具体过程。用中国人的俗话说,就是“病由心生”,“心”和“身”是互相作用的。 现在做医学实验时要制作胃溃疡的动物模型,方法之一就是不断用夹子夹实验用的大白鼠的脚,使其紧张、恼怒、疼痛,乃至破坏它的情绪,一般情况下,经过几个月这样反复的刺激,大白鼠的胃就会出现溃疡了,这是心情受到重大打击引起的。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陈小野在着作《入静养生的原理》中,一开始就提出:人之所以生病,是因为“高层次功能对低层次功能的抑制和干扰,这是人体与生俱来的重要的致病根源”。这个高层次首先就包括大脑皮层,就是中医讲的“心”。大脑皮层的功能用得越多,心思就越重,对身体的影响也就越大。大脑的功能是高层次的,身体功能是低层次的。 在同样的外因影响下,生病与否,归根结底在于内因。一个“心重”、思想复杂的人,受到情绪影响留下的痕迹就重,对身体的影响也重,别人是小病,他就可能是大病。因为他们的高层次功能对下层的抑制过重,所以就比心宽的人更容易得病。 大家都有体会:人一生气,精神一紧张,就不想吃饭,血压也会升高,因为主管情绪的高层神经抑制了主管胃肠、血管的低层神经,胃肠肌肉不蠕动,胃口就差,血管收缩,血压就高了,这就是身体的应激反应。 各种疾病都是以应激反应为基础才发生或加重的。所谓“应激”,就是身体对突然而至的刺激的反应。这个刺激首先会影响的是人的情感,这是人体的高层次功能,随后高层次就会对低层次的功能产生抑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高层次的“心”的功能,即由“心”而生的杂念,它会抑制身体与生俱来的本能。 着急上火时,人体免疫系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抑制,免疫功能因此下降,各种疾病便乘虚而入。所以人们都知道,对病人要报喜不报忧,就是怕病人再“着急上火了”。 【别让大脑管得太多】 金元时期名医朱丹溪说“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是说,人生下来就带着病根了,这个病根就是常常有余的阳,就是“无病三分火”的火,其实也就是人独有的,不断动着的“心”和永远难以填满的欲壑。 人之所以为人,区别于动物,就是因为人有“心”,有灵魂,有复杂的情感,有思维能力。也恰恰是这些人的高级之处干扰了低层次功能,所以人是容易上火的动物。 那些脑子好使、想法多的人,特别是他们的聪明并没带来一个好心态时,往往越容易上火。中医传统养生文化的核心是强调心静,比如道教主张自然无为,佛教主张空戒。古代名医养生之道讲究“静者寿,躁者夭”,“养生以调神为主,调神以不用神为主”,终的目的是不用神,就是不动心,让心静。 所谓“心静自然凉”,凉的时候就是一点多余的火都没有,这种健康自然的状态可以让低层次功能发挥,如胃肠正常蠕动、血管自然舒张、免疫系统启动,使人处于不上火的健康状态。 古代禅师衣食非常俭朴,常年风餐露宿,却能尽享天年得长寿,是因为他们空灵虚静,心无杂念,通过练功使“瞎指挥”的高层次功能缺位,下层的功能可以各尽所能。现在很多人学到一点皮毛,如不吃肉只吃素。但如果只是食物素而心里不素不静,怎么可能期待有高僧那样的身体状态呢?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养生的终极目标,人归根到底是要顺应自然的。要想“法自然”,就要去掉心对身的干涉,去掉人的意识对身体的干涉,让脑子管得少一点。好的办法就是入静。 【进入安静状态】 人之所以生病,就是因为身体的本能受到了影响,这个影响更多是人类自身造成的。“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而医生不过是帮助本能。” 疾病的正确治疗方法其实就是恢复身体的本能,这一点,古希腊的医学泰斗希波克拉底就提出了,他说:“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而医生不过是帮助本能。”遗憾的是,他创立的西医学却颠倒了这个治疗准则。现在人们觉得治疗积极的是手术,之后是输液,然后是吃药,实在都不行了才想起找中医,吃中药,扎针灸,练气功入静……这是把本能的发挥压制到后。 实际上,对疾病正确的治疗应该是放弃心对身的过分管理、压抑,让身体的本能浮现。这时身体的疾病、偏差、不和谐可以自然修复,人体会自然而然地找到平衡。 对这个“很中国”的用安静来治病的的理念,美国人卡灵顿在1998年就有了同感:“我们可以把对从事机能活动的身体的不敏感比作白天看不到天上的星星。星星在一天24小时都存在,当太阳升起时,我们就看不见它了,因为阳光太灿烂了,当太阳落山了,似乎星星才出现在天空。” 入静就是通过练功使心静下来,使我们思维的阳光熄灭,让身体本能的星光浮现。 安静之所以有这样的作用,上海中医药大学何裕民教授的解释是这样的:一是因为安静时,外界对大脑皮层刺激锐减,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趋于弱化,对其下的各级中枢功能的抑制干扰也变弱,平时被掩盖的身体感知能力逐渐显现,身体会自己找到平衡。二是因为安静时,人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外界刺激被阻断了,人们本身微弱的生理信号相对放大,两者综合就产生了一种特殊感受和作用。 这种作用影响的不只是身体,还包括心理乃至心灵。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刘天君的入静感受是:“看世界的眼光与没进入过那种状态之前有很大不同,人会变得宽容、平和。” 古代气功师收徒要考验三年,考验方法就是做好事,因为修德非常重要,所谓“德为功母”。而成天想着“我”的人,本能蒙蔽得太多,心是很难静下来的。 【从姿势、呼吸、心理调节做到入静】 入静的技术涉及三个方面,姿势、呼吸、心理的调节,即所谓调身、调息、调心。 首先调身,最好的姿势是盘坐、单盘、散盘。盘坐是两腿交叉,席地而坐。单盘是一个脚着地,散盘是两脚都着地。 为什么要盘腿?因为人站着时的状态是上实下虚,一盘腿,就变成了上虚下实了。上虚下实时,气就会沉下去,人就坐得很稳当,这对入静很重要。 刘天君特意举了埃及金字塔来说明盘坐的好处。有研究者做实验,用硬纸板做一个小金字塔,将剃须刀片放在下方1/3的地方,发现刀片总是锋利的,要是把水果放在那里,就可以长时间保鲜。研究者的解释是,金字塔的形状、结构有将能量聚集在下方1/3处的作用,所以法老的木乃伊就放在金字塔下方1/3处的地方。 盘坐的姿势有点像金字塔,而下方1/3处和人体的丹田穴位置相当。因此,盘坐而意守丹田肯定效果好过其他姿势。佛道儒诸家的修炼都要求盘坐。 当然,躺着也可以,但一定要找一个放松的姿势。古人说“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弓就是弯的,弯就是放松。北京香山卧佛寺那个佛的姿势就是弓,膝盖曲,手也是曲的。那个卧佛的姿势很科学,是右侧卧,不是左侧,不压心脏。他的两条腿是一上一下,两只脚都放在床上,只是膝盖是重叠的,这个姿势是几千年验证的姿势。 其次调息,调整呼吸对失眠很有效。把气吸到下丹田的地方,呼吸控制只在上下丹田之间走,别让它出来。下丹田就是肚脐下一寸半,上丹田就是两乳之间,让这个气在这两个之间交替,这样你就可以很快地睡着。 调息对失眠是很有用的。你睡不着无非就是胡思乱想,你真的什么都不想了就可以睡着了。换一个角度,你真的能什么都不想,睡着和不睡着是一样的,而且这个休息比你睡着了还彻底,这就是安静。脑子里什么都没有,坐一个钟头,你会觉得精神特别好。 静坐调息时,人头脑比平常还要清醒。其实,那个状态就是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秒钟的状态,那时候你的脑子是空的,慢慢地,你才回忆起昨天的烦心事,慢慢地再变成“自我”。所以,自我其实是每天早上重新结构的。安静不是让你没有自我,而是你要回到原始的状态待一会儿。 最后调心,念“自然”二字作为入静初期的拐杖。刘天君推荐大家念“自”和“然”两个字,有的人在头脑里出现的是“自然”的字形,有的人出现的是“自然”的声音。字形是比较具体的,声音更虚一点,就离安静更近一点。 第一步就是找到这两个字,在你脑海中的表达方式是声音还是形状。 下一步开始默念,采用越来越慢的方式,间隔越来越大,在这个间隔里你就是静的。要注意,在扩大间隔时,不要再在间隔里面插入别的东西;然后,你慢慢把间隔拉长,如果插进东西了就再缩短,缩到不能再插入任何东西的时候。只要你能确保间隔就是间隔,间隔就是空白,就是安静了,这样练习到间隔5分钟时就可以了。 操作之前,要把自己的心安静下来。什么姿势都可以,就强调“自——然”的间隔中间没有东西,慢慢地延长。 第三步,抓住空白。把出现“自然”这两个字的状态变成次要状态,就是抓住空白,在空白里待住,然后空白越待越长,后你可以待到5分钟时,会发现“自然”这两个字就不需要了,可直接进入安静状态,这个时候就入门了。 通常一个人从完全没有安静过到真正进入这个状态,需要不是若干小时、若干星期、若干月,而可能是若干年,所以不必急于求成。 刘天君的经验是:心宽的人比较容易安静,一个能够由衷赞美别人成功的人是比较容易人静的。这样的人并不多,很多人都是他比你强,你和他较劲。如果一个人能够从内心深处去由衷赞美别人,这种人心宽,进入安静状态就比平常人容易,因为宽就是松,松就是自然。要是很较劲,想安静就很难。也许是眼下社会比较功利浮躁,很少有人可以从心里赞美别人的成功。能否入静和人本身平衡的程度、对世事的态度以及阅历都有关系。 2020-03-07 | 蒙了蒙了

养胃应该做什么?养胃的家常食物

应该要如何养胃呢?在都市生活中,不规律的生活习惯或者等等其他原因都会伤害到我们的肠胃健康。因此,养胃成为了很多人必须要做到的。养胃最佳的方法肯定是通过饮食,多吃一些具有养胃效果的食物。 日常养胃的方法 不要吃太多 我们的胃容量也有限,所以平时在吃饭时切勿吃太多。吃太多会让人感到很撑,而且会让胃部分泌出更多胃酸等消化液。长期暴饮暴食还会导致胃部消化功能变差,让消化功能出现紊乱症状,产生更多的疾病。 吃温和食物 我们在吃东西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吃太烫的,也不要吃太冷的。吃温和的食物有利于对我们胃部的保养。我们的胃部最害怕的就是食物的刺激,所以最好还是吃一些比较温和的食物,才能让我们的肠胃更加好的发展。 规律饮食 饮食不规律是很伤胃的,所以说,平日里要按时吃饭,就算工作再多再忙,到了饭点都应该先吃饭再继续工作。因为身体坏了就难养好了,而工作是做不完的。并且平日里吃饭,要慢一点吃,不能囫囵吞枣的应付吃一下。 多喝粥 粥类是很养胃的,比较容易消化,同时又能吃饱,给身体补充营养。而且黏稠类的粥类,食用的时候还能帮助身体清理胃道,消除一些细菌。比如说吃些燕麦粥、地瓜粥、山药粥,这些粥类都是有助养胃的。 接下来,就来看看哪些食物可以养胃吧。 养胃吃什么好 苹果苹果算是一种所有体质都适合吃的中性水果了,苹果有健脾益胃、补气补虚、生津润燥的功效,对于因脾虚而吃的少,胃阴亏虚、阴虚胃痛等症状有缓解功效。如果出现腹泻还可以将苹果煮熟了食用,能够缓解腹泻。 龙眼龙眼晒干了也叫桂圆,是常用来补血的一种中药,有温胃补脾、益气壮阳等功效,对于因心脾虚损、气血不足而引发的健忘、眩晕、失眠、惊悸等情况有治疗作用。但是要注意,龙眼性热,每次不宜吃太多,小心上火。 汤水比较养胃的东西首选不是粥,而是汤,汤还不能是肉汤。肉汤也含酸多,菜汤较好,什么菠菜、粉丝、鸡蛋能上的都上。再加点鸡精调味。 玉米玉米是粗粮中的保健佳品,它的纤维含量很高,可以刺激肠蠕动、加速粪便排泄,是降低血脂、治疗便秘,养颜美容、防止肠癌的最佳食物。玉米有利尿降压作用。 地瓜补脾胃、益气力。地瓜具有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的作用。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 以上这些养胃的食物有没有你喜欢的呢? 2020-03-06 | 天兵虾将

走路有学问 走适合自己的路才更健康

走路也有学问?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一定觉得很无趣,走路哪有那么多事,谁不会走路。但事实还真不是那么简单,养生的学问可多着呢,这走路就是其中之一。别人的路,未必适合你,同样,你的路别人也不能够效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行走是人类最好的补药。”这是西方医药鼻祖希波克拉底的一句格言。的确,走路也是一门养生之道;多走路,好处多。中医认为,人在走路时,全身七经八脉都跟着一起活动。走路可以活动关节、舒筋活血、促进新陈代谢、镇定神经系统、锻炼腿肌、腹壁肌、心肌,并能锻炼大脑皮层,使脑细胞更活跃,还可以预防多种疾病。 不信?看看这里: 1.防心脏病 步行锻炼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美国心脏学会奠基人、著名心脏病学家怀特博士就首创了以走路作为心脏病和心梗病人康复治疗的方法。 2.防大脑萎缩 研究表明,保证每周步行不少于9.6公里,不仅可以增加大脑体积,还能有效预防大脑萎缩、老年痴呆,也会让记忆力出现问题的几率降低50%。 3.防糖尿病 其实控制糖尿病并不难,若能一星期坚持3天,每天在30分钟内步行3公里,糖尿病的发病率就可降低25%;每周坚持4天,可降低 33%;每周5天,则能降低42%。 4.防下肢静脉血栓 步行的过程就是双下肢肌肉收缩、舒张,这就如同液体泵一样,使血液由肢体远端回流到心脏,而且足踝部充分活动,避免下肢静脉血栓。 5.减少颈椎病 步行并伴以抬头挺胸、颈部后伸、肩背肌肉活动,有助于缓解长期伏案导致的颈肩背部肌肉、韧带、关节的疲劳,对于预防和治疗颈椎病具有明显的效果。 6.有益肠胃 走路使肺的呼吸量加大,增强肺功能,促进肠胃蠕动,增强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能力,提高免疫力。 目前,世界上正在掀起一场行走革命。在很多国家,人们已经把行走作为21世纪人类获得健康、长寿、幸福的健身法宝。尽管具体方法各异,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健步走,行走运动越来越深入人心。 据调查,人们平常走路的速度、姿势都太随意,只有6%的人才能达到健身的目的。也就是说,还有94%的人平时白走路了。 正确地走路是,上体伸直,身体的任何部位都不过于用力,心情舒畅,步伐轻松,飒爽英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下面将正确走法归纳为四个要点。 重要的是四个方面的动作要协调成一个动作。 1.上体伸展 上体笔直,下巴前伸,高抬头,两肩向后舒展。这样,脊柱伸直,轻微呼吸时,腹部稍有起伏。 首先,下巴突出、抬高头,气力充实。其次,两肩向后拉,肺部可以吸入更多的空气。 需要指出,即使两肩向后拉,也不要有意用力向后拉,而是自然向后。脊柱伸直后,就可调整全身的姿势,并使身体维持平稳。无论用多大劲走,都要采用这种姿势。轻微呼吸时,腹部略有起伏。 最后一点,在走时胸和腰感到位置稍微提向前方。这样有利于迈大步,而且腿部有从后面反弹过来的感觉。这种姿势走起来很帅,易于坚持。 2.伸直膝盖 展开膝盖,并非僵硬、不灵活,而是使伸直的膝盖在不受力的情况下行走。膝关节伸直了,步伐变大。大步走必须伸直膝盖。至于步幅到底多大,应使你觉得舒服为好。 伸直膝盖有个窍门。伸直膝盖走时,上体稍向前倾,好像要倒下来似的。后腿蹬,这样前腿膝盖自然伸直,步子也迈得大了。此外前脚向前迈出时,同一侧腰也好像向前运动,腰与腿要有效配合。 3.脚向正前方迈 上体伸展,膝盖伸直,走起来脚自然向前迈。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后腿要伸直。腿伸直,膝盖伸直,前脚自然向正前方迈。 前脚向正前方迈出,脚的内侧足迹形成一条直线。一般人们总觉得脚尖多少有点向外撇。有时为追求速度,向外撇点很有必要。有的人慢步时也脚尖外撇,俗称八字脚,这样走较稳定。 前脚向正前方踏出的动作和后脚重心转移是有一定关系的,当脚跟着地,身体重心在整个脚掌上滚动,由脚跟移向脚尖,后脚以第一、第二和第三脚趾为中心踢出,形成前脚向正前方踏出的动作。脚掌的其余部分发挥弹力的作用,使步行圆滑、流畅。步子迈大了,你就能掌握昂首挺胸,有韵律走的要领了。 4.摆胳膊 摆胳膊对走也很重要,时常会看到一些人,走路时,两手插在衣袋里。这种走法不对。这样走两肩收拢,走起来松松垮垮。 胳膊摆得好坏,还要看手与脚的动作是否同步。因为在走这个动作中,手与脚,或者说胳膊与腿有密切关系。 胳膊与腿的动作也是相互关联的,右脚向前迈出,左手向前摆。其中,特别是当膝盖伸直,脚向正前方迈时,与脚的动作相对应,胳膊自然摆出。 如果摆的比肩还宽,膝盖易弯曲。摆动时,大拇手指似触非触衣服为佳,在不受力的状态下,胳膊摆动时,肘部分自然伸与折。 正确的走路姿势让人看起来更有精神,身体也能够充分的得到锻炼,本来一天就很辛苦,千万别让自己的路白走,一定要选择正确的方式才行。 2020-03-05 | 井冽寒泉

秦汉时期的传统医学

秦朝(公元前221~207年) 关于秦朝 秦叔(秦始王)是首位统一中国的皇帝,他不但利用武力征服六国达到统一目标,还统合各地的制度如货币、文字、度量衡单位等,以提高统治及管理效率。秦始王以严苛手段治国,引起贵族和学者们不满,并于公元前213年,发生了"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秦始王把460位学者坑死又烧毁很多重要的历史文献,以警戒对抗他的人。幸运地一些有关占卜、医学及农业书籍得以保全。最后秦朝因农民起义而灭亡,成立汉朝。与此同时,中医药体系,随同大量医疗实践的开展,内容开始充实及提高。 汉朝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 西汉 公元前206 ~ 公元24年 * 东汉 公元25 ~ 220年 关于汉朝 刘邦于公元前206年成功推翻秦朝建立汉朝。当时边境外的游牧民族不断侵犯,于是西汉将这些部族征服,使中国的版图因而扩大,地域包括现今的蒙古、东北九省、朝鲜、中国南部、越南以及亚洲中部。同时因为营商方便,中国西北方出现了"丝绸之路",形成一条兴旺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及经商的通道。公元9至23年,王莽,篡改西汉,成立新朝,新朝很快灭亡,之后进入东汉时期。 汉朝是一个在艺术、哲学及科技都有创新的时代。例如在公元2年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是一种测量地震的仪器。而各方面的医学理论、体系亦初步形成了。 哲学及宗教的角色 哲学、社会价值观及宗教对中医药的发展影响深远。不同派系的哲学及宗教思潮包括佛教,由此时崛起,并开始广泛流传。此外因为纸张的发明,许多不同的书籍开始出现例如司马迁(公元前145 ~ 82年)的名著《史记》。有更多医书出现了而且质量不断提升。当时儒家理性思想相当普及;很多学者或学校开始习究和记录医药文献,以实践自己的理念。中医药的实践开始注入哲学思想,例如道家的养生思想、儒家的行医规范等等。  道教及长生不老 由于封建统治者都梦想长生,享受人间的荣华富贵,搜求药材及炼丹的风气因而盛行起来。而当时的其他玄学如佛教也渗入了道教教义。例如汉桓帝(公元147~168年)邀请一批与道教支派有关系的印度佛教高僧入宫,希望为他提供长生不老仙丹。此为中医药方剂学的起源。 医学教育的发展 师徒相授制度是东汉常见的培训医师方法。通常以家传形式进行,以确保稳定及可靠的收益。要成为名医则仍重经验,文献《曲礼》说:「医师的医术若非前三世所传下来的,最好不要服用他所处方的药」。选拔学徒的过程非常严谨,就算《黄帝内经》内亦强调选拔的重要,因为徒弟的成功会为师傅带来荣誉。那时的人亦利用著名医籍来自我学习医术。 以考试形式来选拔合资格医师最早出现在汉朝。汉元帝在公元前43年要求所有侍候他的医务官员必须通过考核。但这个考试不一定建基于医学知识,而是以他们的行为是否达到"廉、信、礼、义"的规范为目标。这与当时奉行儒家思想,有为而治的实施有关。 除了在朝廷有侍候皇室百官的医师之外,在军队及诸侯管辖地方也有医官。当时疫病非常流行,朝廷会遣派官员巡视,赐医药救灾。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是汉代的重要著作,中国处于农业社会,是以产生治病的本草记录,并以植物 为主。此书是后人托名"神农"之作,成书时间不详,估计约在公元前1或2世纪,是中国最早期的完整中药学文献。     此书记录了365种中药,内容包括252种植物类,67种动物类和46种矿物类。其次根据药物的效能和使用目的,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药120种多属滋补养生类,没有毒性或毒性小,可长期服用,例如人参。中品药120种多属补养兼有预防作用,某些含毒性,例如当归及麻黄有时会产生毒性反应,须由医师处方用药。下品药125种,一般具有毒性,是专用于治疗的药物。例如植物类巴豆,用于通便、消水肿及去痰。 汉代名医 汉代冒出很多名医,仓公淳于意(公元前215 ~ 167年)是首位保存病人记录的医师;汉和帝时的太医丞郭玉及汉哀帝时的伍宏都是公元一世纪时期的名医,针灸医术高明。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又名张机 (公元150 ~ 219年),汉末时期人,博览群书,潜修道术,一时称为良医(后世称为"医圣")。写成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即奠定了中医治疗的基础。他首创以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及厥阴等六经辨证论治的原则及方法。是中国最早的理论结合临床诊疗专书。之后在宋朝(公元960 ~ 1279年),此书再次被编写,并分为《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两册。 华佗(公元141~208)    与张仲景同期,他四出游历为百姓治病,并学习当地医师们的医术。华佗精于外科手术,善用麻醉药物。华佗将「麻沸散」溶入发酵饮品中,在手术前给病人服用,这是一种麻醉剂,后来相信是大麻之类的草药,当时没有记录。除此之外,华佗更提倡体育疗法(中医称为导引病),创作"五禽之戏",模仿虎、鹿、熊、猿及鸟的动作姿态,从而达到保健强身的目标。华佗有弟子吴普、樊阿二人,都是三国时期的名医。吴普依据华佗导引之术活到90岁,并且耳聪目明,牙齿完整。樊阿精于针刺术,将针刺方法引伸至背部及胸部应用。华佗的著作早已失去,之后由于宗教信仰及制度问题,外科手术不能进一步发展。 华佗"五禽之戏"的五种姿态 董奉在汉末献帝时,是一位名医,医术精湛。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并成功将汉室灭亡。各地势力强大的军人掌权,最后大约于公元三世纪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的政治家曹操,常召华佗医治他的偏头痛,及后因故曹操将华佗处死。 2020-03-04 | 井冽寒泉

“脾胃伤则百病生”,应该如何顾护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张仲景在治病立方上,非常重视后天脾胃,在治疗疾病过程中,时时刻刻注意顾护后天脾胃之本,重视保护胃气。 其具体表现在: 01  啜稀粥法  即服药后须啜热稀粥,既可以增强药力,又能保护胃气以扶正祛邪。桂枝汤,“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理中汤,“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三物白散,如药后仍不利,则“进热粥一杯”,以助巴豆温下寒实之药力。 02 使用姜草枣法  如小柴胡汤使用用柴胡、黄芩、半夏和解少阳,人参、大枣、生姜、甘草等补中和胃之。又如十枣汤中使用大戟、甘遂、芫花,首先使用大枣肥者十枚,既可减轻药物毒性,又可顾护脾胃。 03 使用粳米法  如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与桃花汤中皆有粳米,粳米能够补益中气、和中养胃、滋补胃津。 04 使用蜜丸法  如乌梅丸以温热入脾胃之药尤多,且以蜜作丸,资助胃气,以防重伤脾胃。又如大黄䗪虫丸治疗虚劳干血,以祛瘀血为主,兼顾扶正,并以丸剂缓缓图功。 05 使用饴糖法  如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大建中汤、当归建中汤都用到了饴糖。饴糖在此方中补气养血,温中填虚。 06 白饮和服法 仲景将粳米汤用于临床,称作“白饮”,缓毒护胃。如三物白散、四逆散、五苓散、半夏散及汤、牡蛎泽泻散以白饮和服者。柯琴《伤寒论注》:“白饮和服者,甘以缓之,取其留恋于胸,不使速下耳,散者散其结塞,比‘汤以荡之’者更精”。 07禁用寒凉药 脾胃素虚之人,禁用寒凉药,顾护脾胃之气。如《伤寒论》有言“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 【医案举例】 姜某,女,60岁。初诊:2017年12月26日。 主诉:胃脘部胀满10年余,加重伴反酸1年。 病史: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胀满不适,于外院行胃镜检查后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间断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近1年上症加重并伴反酸,平素偶有胃脘部隐隐作痛,未系统治疗,逐渐加重,就诊于我处。 刻下:胃脘部隐痛,纳少则饱胀,饮食不慎则易呕吐,胃脘部怕凉,喜暖喜按,易烦躁,口苦,手足不温,食欲差,寐差,二便尚可。舌淡,苔白略腻,脉弱。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Barrett食管。病理示:(中度)肠上皮化生。 中医诊断:痞满(寒热错杂)。 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 治法:辛开苦降,和中除痞。 方宗:半夏泻心汤。 处方:姜半夏10g,黄芩15g,黄连5g,干姜5g,炙甘草10g,海螵蛸20g,煅瓦楞子25g(先煎),吴茱萸5g,珍珠母30g(先煎),夜交藤15g,厚朴10g,焦栀子10g,茯苓30g,炒白术10g,牡丹皮10g,青皮15g,陈皮15g,紫苏梗15g(后下),生姜、大枣为引。10剂,水煎服。 二诊:2018年1月8日。胃脘部胀满伴反酸好转,便不畅,余症同前。上方去炒白术,改加生白术25g,蒲公英25g,连翘15g,木香10g,郁金20g,生麦芽15g。10剂,水煎服。 三诊:2018年1月29日。胃脘部胀满明显改善,偶有反酸,略烦躁,偶有口干,食欲改善,余症同前。上方青皮减至10g,加炒柏子仁10g,生地黄15g,玉竹15g。10剂,水煎服。 继服半年余,诸证明显好转,偶有饱胀、口干。 【按语】 患者以胃脘部胀满10年余,加重伴反酸1年为主症,中医诊断为“痞满”。 胃脘部隐痛,纳少则饱胀,饮食不慎则易呕吐,胃脘部怕凉,喜暖喜按,伴易烦躁,口苦,手足不温,食欲差,寐差,二便尚可。舌淡,苔白略腻,脉弱。中医辨证“寒热错杂”。 患者年七旬余,年老久病,脏腑功能衰退,脾胃功能受损,出现运化受纳功能失常,寒热错杂于中,升降失司,气机壅滞,日久发为本病。 治以辛开苦降,和中除痞,故用半夏泻心汤为主方以辛开苦降。另加海螵蛸、煅瓦楞子制酸止痛;珍珠母、夜交藤安神;茯苓、厚朴、半夏、生姜,取半夏厚朴汤行气散结之功;白术、大枣健脾益气;牡丹皮清热,更防肝郁化火而乘土;青皮、陈皮、紫苏梗疏肝行气调中,散结消滞;吴茱萸温中行气,与黄连相伍为左金丸之意,助抑酸作用;焦栀子除烦,与干姜配合为栀子干姜汤,加强清上温下之效。 二诊胃脘部胀满伴反酸好转,便不畅,余症同前。效不更方,上方去炒白术,加生白术运脾通便,加连翘、蒲公英清热解毒散结,加木香、郁金行气解郁,生麦芽消食和中。 三诊胃脘部胀满明显改善,偶有反酸,略烦躁,偶有口干,食欲改善,余症同前。患者有伤津的表现,青皮能破气伤津,故减量,加炒柏子仁安神通便,加生地黄、玉竹养阴生津。 《伤寒论》云:“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此案患者胃脘部胀满为痞证,反酸,口苦,纳少饱胀,胃脘部隐痛,易烦躁而又有胃脘部怕凉,喜暖喜按,手足不温,正是寒热错杂,脾胃升降失调,气机壅滞所致,以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寒热平调。 《伤寒贯珠集》云:“痞者,满而不实之谓,夫客邪内陷,即不可从汗泄,而满而不实,又不可从下夺,故唯半夏、干姜之辛,能散其结,黄连、黄芩之苦,能泄其满”。 《伤寒来苏集》曰:“用黄连、干姜之大寒大热者,为之两解,且取其苦先入心,辛以散邪耳”。 刘渡舟也认为:“心下位于胸腹之间,乃气之上下要道,故阴阳交通不利则作痞,痞者塞也,气滞而不行。气机升降不利,中焦痞塞,胃气不降而生热”,治疗当调和阴阳,故用本方清上温下,苦降辛开,寒热并用,以和脾胃。 该患者用本方辛开苦降为基础治疗,畅通中焦气机,另根据病情予以行气解郁,散结消滞等药物加减,如此寒热得以调和,脾胃升降得以如常,痞满得以消散,疾病渐愈。 2020-03-03 | 蒙了蒙了

【养身必读】十二时辰的养生要点

古代人们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相当于一个时辰,我们的五脏六腑以及经络其实是与十二时辰密切相关的。 现在我们把一天分为24个小时,而在古代人们则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相当于一个时辰,我们的五脏六腑以及经络其实是与十二时辰密切相关的。 子时——睡觉保护阳气 半夜23点到1点的时候叫子时,这个时候是一天当中太极生命钟的阴极的时候,按照阴阳消长的规律,这个时候阴气是最重的,而阴是主睡眠的,那么我们就要驾御这个阴阳的消长规律,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处于熟睡的状态。注意,不是这个时候我们才上床,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已经处在熟睡状态了。那么什么时候该上床呢?应该在10点半左右。 子时的时候,胆经值班,胆是阳气的一阳生,它是刚刚长阳气,还很微弱,我们要特别保护这个阳气,怎么保护呢?最好用睡觉来保护,所以你夜半的时候,就请不要再去跳啊,唱啊的,而应该睡觉。要开始养阳气,而养阳气要从微小的时候就要保护它。 丑时——肝经造血时间 那么丑时候是什么时候呢?丑时候是1点到3点的时候,是肝经值班。肝经我们知道,它是主生发的,它这个时候的阳气比胆值班的时候要生的大一点了。肝脏要解毒、要造血,就是在这个时候进行,所以半夜里,千万别去酗酒,千万别沉迷于游戏了。这个时候人体得休息,肝还要工作。有肝病的人多是爱熬夜的人,因为半夜肝要造血、要解毒,如果不给它喘息的机会,自然就容易发病。 寅时——号脉的最好时机 夜里3点到5点是什么时候呢?这时候叫做平旦。因为此时天气要开始平衡了,阴阳开始平衡了。此时肺经值班。此时,天刚刚亮,这时候中医号脉是最准的时候。我们可以看你的脉硬不硬,脉硬呢,40岁以上的人要考虑高血压;二三十岁的如果脉紧,可能是不是这段时间工作压力太大,还可能是有焦虑症。又紧又硬的脉叫做弦脉,如果是弦脉就要考虑你是不是有高血脂、动脉硬化了。 卯时——空腹喝水,排出毒素 卯时大肠值班。大肠经,就是早上5到7点钟的时候。12时辰养生有个重点,就是卯时您起床后要喝一杯空腹水,就在5到7点钟的时候。有便秘的人这样做就可以帮助你减轻便秘。因为大肠在此时精气开始旺盛,大肠一鼓动,再加上你的水的帮助,大便就下来了,就能帮助你解毒。要知道大便里的毒占人体所有毒的50%。卯时气血流注于大肠经。卯时在天地之象代表天门开,代表二月,万物因阳气的生发冒地而出,故是排便的最佳时机。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寅时肺气实了,卯时才能正常的大便。 辰时——早餐营养药均衡 到辰时的时候,是胃值班了。这个时候是早7到早9点,7点钟我们要吃早饭了,而这个时候是胃经值班,所以,胃是最容易接纳的。早餐一定要有动物蛋白,要有一味荤,比如说你咸菜就泡饭就不行,得加上一点有动物蛋白的东西要有肉,或者鸡蛋都行。 巳时——工作学习的第一个黄金时间 到了上午9到11点,是巳时,是脾经值班的时候。脾经是主消化的,这个时候,它要吸收营养。而这个时候也大脑是最具活力的时候,是人的一天当中的第一黄金时间,是老人锻炼身体的最好时候,是上班人最出效率的时候,也是上学的人效率最高的时候。所以,你必须吃好早饭,保证脾经有足够的营养吸收,这样,大脑才有能量应付日常的运转。 午时——睡好午觉养阳气 午时 11点到13点的时候,是心经值班。这个时候大家要注意,心经值班的时候我们要吃午饭、睡午觉,因为按照太极阴阳气化,这个时候阳气最旺。《黄帝内经》说的,阴是主内的,是主睡觉,阳是主外的,主苏醒。午时是阳气最盛的时候,我们吃完午饭稍事休息继续工作,这个时候也出效率。阳虚的人这个时候就要饱饱地睡,最养阳气。那么阳气不虚也不盛,正常的人怎么办?我们午时只需休息半小时到一小时,养养我们的心经。因为我们的心脏很累,除非你身体很强的人,你可以不睡午觉,一般的我们还是要睡午觉。 未时——保护血管多喝水 午时过了以后,1点钟到3点,就到了未时,这时小肠经值班。小肠经把食物里的营养都吸收得差不多了,都送到了血液里边,血液里边就满满当当的,就像上下班时候街上的车,十分得拥挤。你这个时候必须要喝一杯空腹水,或者是茶也行,用来稀释你的血液。因为人体这个时候血液营养很高,所以要稀释血液,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 申时——工作学习的第二个黄金时间 未时过了就到申时了。下午的3点到5点之间,大家要注意了,这是我们的第二个黄金时间。这个时候小肠经已经把中午饭的营养都送到大脑了,大脑这时候精力很好,要抓紧工作,提高效率。 酉时——预防肾病的最佳时期 那么到了酉时,也就是傍晚的5点到7点,这时候是肾经值班,您要再喝一杯水。这一杯水非常重要,它可以帮我们把毒排掉,还可以清洗你的肾和膀胱,让我们不得肾结石,不得膀胱癌,不得肾炎。 戌时——工作学习的第三个黄金时间 再往下,到了17点到19点,此时是心包经值班。心包经值班的时候呢,我们的心气比较顺了。这个时候是我们一天当中的第三个黄金段,这个时间你可以学习,可以去散步去锻炼身体。但是,当心包经值班时间快结束时,可能是你散步回来以后,你需要再喝一杯淡茶水或者是水,让你的血管保持通畅。 亥时——准备休息 然后就到了亥时,亥时就是晚上的九点到十点,这时候应该休息,准备睡觉,或者是夫妻融洽等等,这都是最佳时间。到10点半你就一定要上床了。 12时辰养生法,其核心概念就是按照经络和脏腑的运动规律来进行调理,来规律生活,为此,为了便于记忆,专家还特意在书中总结了一首歌诀: 寅时天亮便起身,喝杯开水楼下行; 定时如厕轻如许,卯时晨练最宜人; 辰时看书戏幼孙,巳时入厨当灶君; 午时进餐酒少饮,未时午休要抓紧; 申时读报写诗文,酉时户外看流云; 戌时央视新闻到,闭目聆听好养神; 亥时过半快洗漱,子时梦中入画屏; 丑时小解一时醒,轻摩“三丹”气血盈; 脉络通畅心如水,一觉睡到金鸡鸣。 2020-03-03 | 天元地方

想要减肥,早餐应该这样吃

一份健康的早餐,必须包括3个要素: 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藉由早餐摄取均衡营养,启动一天的能量! 1、优质蛋白质蛋白质提供大脑所需的氨基酸,有助于学习和专注力提升,同时能避免肌肉流失导致的代谢下降。 2、碳水化合物不管增肌还是减脂,都逃离不了碳水化合物,如果摄入碳水不足,不仅会容易疲劳,耐力下降,代谢降低,对我们增肌减脂,都不是什么好事。 3、膳食纤维你们知道吗?成年人每天至少要吃30g膳食纤维。但很多人摄入的膳食纤维都不足。摄取足够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胃结肠反射,促进肠胃蠕动,改善上班族常见的便秘问题,让我们身体更轻盈也更自信。对于普通的上班族和学生党来说,小编推荐燕麦+牛奶的组合套餐,纵观那些健身博主,你会发现他们都少不了这样的组合。为什么大家都爱零咖水果燕麦? 1、饱腹感强,抗饿 零咖燕麦一直以饱腹著称,它含有大量的β-葡聚糖,在体内不易被消化吸收,会带来满满的饱腹感;基本上,几十克燕麦就够你抗到中午了。 2、高蛋白 燕麦另一个被认可的原因,在于含蛋白质较高,大概在15%~19%,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蛋白质对人体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吧。 3、富含坚果和果干 零咖燕麦富含坚果和果干,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能帮助肠胃蠕动,刮脂消腻,还可以缓慢的释放葡萄糖,不会引起血糖飙升,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2020-03-02 | 筒子楼房

什么是三位一体疗法

生活中疾病的种类特别多,患上疾病以后是需要引起重视的,积极进行治疗,尤其是比较严重的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的话,病情在加重的同时,还会给治疗增加困难,三位一体疗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疾病的方法,不过大多数人对于三位一体疗法并不是特别的了解,下面详细介绍三位一体疗法。 三位一体综合疗法是全国面神经疾病临床研究基地,由我国著名专家张琳、卓庆良、刘文成教授担任学科研究组首席专家,依托中心专家优势和科研实力,从遗传因素、缺损细胞、免疫系统、微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根据中医致病机理,认为气机内郁、外感风邪、枢机不利、神经郁滞而导致气血不畅、痰湿内蕴、瘀血内结,是致使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滋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北京京仁医院专家组成功破解了面神经疾病的发病机制,依据“治其表必治其根”的中医辨证施治理论,成功的研究出了“药物离子分解体外渗透疗法”、“组织神经滋养再生疗法”、“体表神经药物供养激活疗法”的三位一体综合治疗方案,该疗法突出中医辨证施治医学的精髓,重新释义了面神经疾病的发病机理,对面神经疾病进行详细分型、分类、分期的科学治疗。 适应症 面瘫(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亨特综合症,民间又叫 “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吊斜风”、 “歪嘴风”等)、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 治疗方法 面神经疾病多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面部阳明、少阳经络,致使经络阻滞,风痰互结所致。病变局部血管痉挛,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应用三位一体综合疗法治疗面神经疾病,可以发生协同作用,加速治愈。 中药可以益气活血、祛风通络、温经散寒、温经通阳;针刺风池、翳风等可以疏风散寒、疏通经络,合谷穴可以调节面部充血。激活受损部位受抑细胞活力,促进神经细胞分化,诱导轴突生长,丰富神经分布,支持神经存活生长,延续神经细胞的死亡,促进与外周神经联系的成肌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及正常生理活动,增强神经-肌肉的活动能力。 配穴常以阳明经穴、少阳经穴与厥阴经穴为主,这3条经脉循行于面部,尤其是手足阳明经和足厥阴肝经分别行于中唇内外两侧,足阳明胃经分走于面部至额部,手少阳经脉“以屈下颊至出页”行于面颊部。 “经络所至,主治所及”,刺激诸穴可调节面部经脉之气血,使之冲和条达,疏通经络。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激活治疗具有兴奋神经、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消炎镇痛等作用,因而可治面神经疾病。通过推拿相关部位,通过不同手法作用于体表的经穴,对神经、肌肉形成不同的刺激,可疏通经络,运行气血,改善局部循环,减轻炎性水肿,缓解神经受压,防止肌肉萎缩,为面神经疾病的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并防止后遗症的形成。观察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020-03-01 | 松树林

再不知道真的晚了!如何用五谷养生?

五谷是我们人体所必须的营养物质,也是我们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古代的时候就有“一谷补一脏”的说法。而在中医看来五谷不仅仅是一种主食,可以拿来填饱我们的肚子,还可以作为药膳养生里面的好材料。其中五谷包含:大豆、高粱、小米、小麦、大米。 一、大豆重养肾 大豆中的黑豆被称为“肾之谷”,中医认为它具有补肾强身、解毒、润肤的功效,对肾虚、浮肿有较好的食疗作用。 做法:泡发后打制成豆浆,或煮黑豆粥,每天早晚各一次。 二、大米重润肺 大米涵盖稻米、紫米等,在出现肺热、咳嗽等症状时,具有很好的滋阴润肺的作用。 做法:用小火熬制大米粥,直至米汤浓稠,只喝米汤不吃米粒,随时可服用。 三、小米重养脾 小米是五谷之首,常食能补脾益胃。小米对脾虚体弱的人而言,可谓是进补的上品,可补中益气、延年益寿。 做法:熬一锅小米粥,用汤匙撇出小米粥上层的精华——米油,空腹喝下,有很好的养脾胃的疗效,每天早晚均可服用。 四、小麦重养心 小麦被称为“五谷之贵”。中医认为它能养心安神、除烦去燥。对消除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自汗盗汗以及烦躁情绪有食疗作用。 做法:取带皮的全小麦熬粥,或去中药店买一些浮小麦熬水,每天早中晚服用。 五、高粱重养肝 高粱和大豆都属于杂粮,但却是五谷里不可缺的配角,高粱具有养肝益胃、收敛止泻的功效,尤其是患有慢性腹泻的人,持续吃一段时间后,会有良好的功效。 做法:把高粱米加工成面粉后炒熟,用开水调成稀糊每天早晚饭前服用。 温馨提示:养生其实说复杂它并不复杂,养生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有些方法我们没有引起重视,一些好习惯我们忽视了,而一些人们所谓的健康生活方式又太过火了。找到好的平衡点,养生就在你的身边。 2020-02-28 | 天兵虾将

五官对应五脏 察五官辩五脏疾病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曾提出: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这就表明,五官的功能直接反映了五脏的健康状况,它们的一些异常变化也代表了五脏隐藏的病变。 心脏问题看舌头 中医认为,舌的形态、色泽、灵活度、味觉情况等都能反映心的功能。若舌色红润、转动灵活、味觉灵敏说明心血充足健康;舌尖糜烂、生疮、疼痛,多为心火上炎;舌有瘀斑,多为心血瘀阻;舌色红而深暗,多为心阴不足;舌体胖嫩,多为心阳不足。想要保养心脏,除按时休息、及时就医外,还可以配合食疗:心有实火的,可以用莲子芯代茶饮;体虚的可服党参、当归、生黄芪等。 口味唇色反映脾 口是食物进入的门户,可以反映脾胃的问题。若脾气健运,气血充足,则唇红润泽;脾失健运,气血亏虚,则唇色淡白或萎黄无光;口淡无味,多为脾气亏虚;口唇黏腻或发甜,多为脾胃湿热;口中泛酸,说明肝脾不和;唇肿或口角溃烂而痛,多为脾热或脾火。此时,应调整饮食结构,尤其应禁食生冷、油腻的食物,还可服用健脾益气、滋阴养胃的药物,如党参、山药、薏米、百合、白扁豆等。 肺功能影响鼻子 中医学认为,肺气通于鼻,只有肺气调和,呼吸通畅,鼻子才能发挥正常的通气和嗅觉功能。在临床上,鼻塞流清涕,多为风寒袭肺;鼻子红,多是肺热或内火旺盛;鼻子干燥或经常出血,多是阴虚火旺。诸如此类,嗅觉不灵敏、经常咳嗽或呼吸困难等现象,都说明肺脏功能的降低,此时应注意戒烟和防寒,加强体育锻炼,多吃新鲜瓜果蔬菜。可以将白萝卜、梨、藕切片煮汤,加入冰糖后代茶饮,具有清火润肺、降气除痰的功效,尤适用于老人和儿童。 肝血足眼睛亮 中医认为,眼目的功能有赖于肝血的濡养和肝气的疏泄。若肝血不足,目失所养,则会出现两眼昏花、视物不明、夜盲等症状;肝经火盛,可能出现眼目红胀肿痛;肝肾阴虚,则可能出现眼涩、眼干等。此时,除了注意用眼卫生外,还可以取枸杞子、白菊花适量,煎煮15分钟取汁,或以沸水冲泡,代茶饮用,具有滋肝明目、补虚益精之功。 肾与听力相关联 肾气足,就会听力好。若出现头晕耳鸣、听力减退、耳聋失聪,或伴有足跟痛、腰酸痛或尿频等症状,说明肾的功能有所下降。此时,应注意劳逸结合,房事适度,积极参加户外活动,保证睡眠,可服用一些补肾的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 需要提醒的是,尽管五脏与五官密切相关,但临床诊断还须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应仔细观察,及时就医,服用任何药物均要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2020-02-26 | 松树林

如何发挥传统医药作用抗御病毒

从中世纪的黑死病,到1918至1919年的大流感,再到艾滋病、非典、埃博拉病毒攻击人类,甚至死亡。 对付病毒,是消灭还是与之共存?或是达至一种平衡? 3月27日,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以“病毒与人类”为主题的分论坛,中外专家展开激烈辨论。 从中世纪的黑死病,到1918至1919年的大流感,再到艾滋病、非典、埃博拉病毒攻击人类,甚至死亡。对付病毒,是消灭还是与之共存?或是达至一种平衡?3月27日,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以“病毒与人类”为主题的分论坛,中外专家展开激烈辨论。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中国办公室首席代表叶雷是本次分论坛的主持人,他认为病毒和人类的相关性要在科学的角度之外从临床医学的角度去探讨。病毒对人类的作用应该有一种平衡点,才能让病毒不会变得大规模为害并在可控之内。同时,人类的一些行为改变也非常必要。因此,要有开放性的选择,运用可替代与多样性的方法,使人类能够更少地受病毒、细菌的威胁或影响。 中西医结合对病毒辨证论治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向与会者分享了一个故事:原卫生部长、现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陈竺先生,在治疗白血病的过程中,发现原本剧毒的三氧化二砷对白血病的病毒不是对抗性的消灭,而是修复了病毒使其回归正常。也就是说,有些看似有害的物质,使用得当,反而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时消灭不是办法,共存才是长久之策。 王国强说,对于很多导致疾病的病毒,不能采取完全对抗的办法。病毒、细菌都是生物,而生物是人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对人类有益,只有一部分病毒或非正常细菌对人类有危害。在对待这些病毒时,可以像对待白血病病毒一样去修复,减少其毒性,就可使之与人类和平共处。完全对抗性的作法不足以解决问题,要像中医一样辨证论治、对症下药。在对付病毒时,可以发挥中医药的作用,通过中西医结合来抗御病毒,尽可能把矛盾解决在疾病未成之前,防患于未然。 尽早检测病毒可预防癌症 日本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高级副社长平手晴彦说,宫颈癌已成为女性第三大杀手,同乳腺癌一样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如果尽早检测出癌症病毒,宫颈癌和乳腺癌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办法之一就是注射疫苗。 对付病毒可以用多种方式 据世界卫生组织顾问、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林瑞超院长介绍,在地球上存在的病毒有3万到10万种,而我们能认识的不超过1/10。 现在,很多病毒即便消失了,但是病原体病毒还存在,会不会卷土重来?会不会再出现新的病毒? 都很难讲。公元1700年左右,欧洲用牛痘基本上把天花问题解决了。从这个角度来讲,病毒是可以解决的。对付病毒可以有三种方式:一是要彻底消灭,二是和平相处,三是改善我们自己。 林瑞超说,万一病毒进攻了人体细胞,还可以用传统的药物进行治疗。全世界的传统药物有四大类别:一是古希腊的,二是古埃及的,三是古印度的,四是中医药。可以从传统药物中寻找解决病毒的办法。比如针对埃博拉病毒,美国的科学家就从中药中得到了一个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治疗埃博拉病毒的效果。 滥用抗生素会带来各种疾病 作为一名研究病毒的科学家,华大基因CEO王俊在细菌和病毒类型匹配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研究。他的最新研究认为,过度或滥用抗生素,会导致小孩出现过敏、自闭、哮喘等等疾病,甚至导致新生儿出生缺陷。 2020-02-25 | 天元地方

天冷的时候,小孩发烧怎么护理?

一般来说,没有便秘,且持续三天以上的感冒基本都是风寒感冒。风寒感冒的其他特征有鼻塞或流清涕,后脑勺疼,高烧无汗或者少汗等。 小孩发烧,一般起势急,高烧,大便基本正常,这通常都是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是感受了风寒引起的,比如天气突然变化,孩子吹了风,汗湿未更衣等,一般父母都能找到相应的感冒原因。 大多数的流感以及和幼儿园小朋友玩传染的感冒都是风寒感冒。是否是风寒感冒主要看大便是否正常。一般来说,没有便秘,且持续三天以上的感冒基本都是风寒感冒。风寒感冒的其他特征有鼻塞或流清涕,后脑勺疼,高烧无汗或者少汗等。 风寒感冒的处理,按《伤寒论》的方法,辛温解表。意思是吃些热的东西,发点汗。吃热的东西包括姜葱煲粥(趁热喝),姜糖茶(趁热喝),热一些的牛奶等等方法。发汗疏通包括盖被闷汗,用热毛巾擦后背及全身(勤擦,特别是高热时,多擦几次),用热一些的温水洗澡,可以加少量藿香正气水一起洗等等方法。 《伤寒论》称外邪入侵有三种途径,最常见的是太阳经受邪,也称表症,就是我们说的风寒感冒。对症治疗是桂枝汤,风寒感冒颗粒就是桂枝麻黄汤的加味。上文介绍的姜糖茶、姜葱煲粥这些都是针对太阳经症的。 第二种途径是少阳经受邪,也称表里之症,特征是寒热往来,就是一会儿热,一会儿寒。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头晕目眩,可能很多朋友都有这个经历,觉得感冒了,头晕目眩,站都站不起来,这时候就该应用小柴胡冲剂了。 第三种途径是阳明经受邪,也称里症,就是淤积内热。大多数情况是由于多日不大便引起的,也有可能是久晒太阳。传染导致的也有,比较少见。这种情况下,通便是最重要的。喝些萝卜汤就是很好的食疗。中成药有上清丸、三黄片、麻仁丸等。 2020-02-24 | 雨后初晴

传统医学的起源与发展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我国一项民族文化遗产。它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为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内容;孕育着很多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的新理论、新学说的胚胎和萌芽,正是这些宝贵精髓,赋予了它强大的生命活力。 中国是医药文化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从文明的曙光在天幕上耀映亚细亚大地之时,遍及神州大地的簇簇史前文化篝火,由点到面联接起来,形成燎原之势,逐渐的融化在文明时代的光华之中。“中医”是个专用名词,它的“中”字显然是为了区别“西医”的“西”字。因此,大家理解的“中医”是指传统中国医学或中国大夫。不过认真求实地考证一下,这个“中医”之“中”,本来的意思根本就不是指中国呢! 西汉开始有“中医”的说法,若“中”不指中国,究竟何意呢?中国最早认识尤物的思想基础,来源于《易经》,将世界一切事物均纳入阴阳的轨道,对后世的哲学、社会、堪舆、天文、地理、医学……都具有重要和直接的影响。因此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才会取得平衡不会生病。若阴阳失衡,则疾病必来。中医大夫有“持中守一而医百病”的说法,意即身体若无阳燥,又不阴虚,一直保持中和之气,会百病全无。所以“尚中”和“中和”是中医之“中”的真正含意。 “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其云:“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在这里中字念去声,中。“中医”这个名词真正出现得到鸦片战争前后。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区别中西医给中国医学起名中医。这个时候的中医的名称是为和西医做一个对比。到了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医条例》正式法定了中医两个字。过去人们又叫中国医学为“汉医” “传统医”“国医”这些都是区别于西医而先后出现的。两千多年前,《汉书》里的那个中医概念,倒是体现了中国医学中的一个最高境界。 中医发源于中国黄河流域,很早就建立了学术体系。中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历代都有不同的创造,涌现了许多名医,出现了许多重要学派和名著。 中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过程,也是中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真实写照。 早在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末--前256年),中国就已出现药酒及汤液。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的《诗经》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有药物的书籍。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内经》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五味所入","五脏苦欲补泻"等学说,为中药基本理论奠定了基础。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是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了先秦以来丰富药学资料而成书的。本书载药365种,至今尚为临床所习用。它的问世,标志着中药学的初步确立。 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中国已经有关于医疗卫生以及十多种疾病的记载。周代已经使用望、闻、问、切等诊病方法和药物、针灸、手术等治疗方法。秦汉时期,形成了《黄帝内经》这样具有系统理论的著作。此书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性经典著作。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专门论述了多种杂病的辨证诊断、治疗原则,为后世的临床医学奠定了发展的基础。汉代外科学已具有较高水平。据《三国志》记载,名医华佗已开始使用全身麻醉剂"麻沸散"进行各种外科手术。 从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到隋唐五代(公元581--960年),脉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晋代名医王叔和所著的《脉经》归纳了24种脉象。该书不仅对中国医学有很大影响,而且还传到了国外。这一时期医学各科的专科化已趋成熟。针灸专著有《针灸甲乙经》;《抱朴子》和《肘后方》是炼丹的代表著作;制药方面有《雷公炮炙论》;外科有《刘涓子鬼遗方》;《诸病源候论》是病因专著,《颅囟经》是儿科专著;《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眼科专著有《银海精微》等等。另外,唐代还有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等大型方书。 唐代(公元618--907年)经济繁荣,促进了中药学的发展。唐政府率先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药典性本草--《唐本草》的编修工作。全书载药850种,还增加了药物图谱,进一步完善了中药学的规模格局。 在宋代(公元960---1279年)医学教育中,针灸教学有了重大改革。王惟一著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后来,他又设计制造等身大针灸铜人两具,教学时供学生实习操作。这一创举,对后世针灸的发展影响很大。明代(公元1368--1644年)时,有一批医学家提出把伤寒、温病和温疫等病区分开。到了清代,温病学说达到成熟阶段,出现了《温热论》等专著。 从明代开始,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一批医学家们主张"中西医汇通",成为当代中西医结合的先声。到了明代(公元1368---1644年),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完成了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载药1892种,成为中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集成之作。   清朝末期,洋务运动引起了传统中医界的重视。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当时医学界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态度和主张;一些人对传统中医一概加以鄙视,认为不科学,极力主张取缔;一些人拒绝接受新事物,认为西方医学全部不适合中国人;有一些受过西方思想的人,认识到中西医各有所长,迫切探索发展中国医学之路,试图把西医学术加以汇通。当然根据当时历史背景和医家们本身条件限制,其汇通中西医的活动,未能取得明显的成就。 中医药学在中国历史悠久,自1982年国家《宪法》写入“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之后,1991年我国又将“中西医并重”作为新时期卫生工作总方针之一。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一次明确指出要“中西医并重”、“扶植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在法律上和政策角度赋予中医合法的地位,神圣不可侵犯。 2020-02-23 | 松树林

手相算命:看指甲的记号,了解身体健康状态

指甲就像身体的显微镜,身体健康不健康,常常就会在指甲上留下“记号”。 健康的指甲,红润、坚韧而呈现弧形,平滑而有光泽,指甲根部的甲半月呈灰白色。根据指甲颜色、形态的变化,可透露许多疾病的征兆。以形状而言,指甲中央膨出,指端末梢膨大如鼓槌,称为杵状甲,是心血管疾病、肺气肿、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剥离等疾病的标志。 指甲中央向下凹陷呈汤匙状的指甲,通常有缺铁性贫血,或是有甲状腺异常等疾病。至于指甲下弯如钩而指甲背弓起的人,心脏功能多半不太好,应到心脏科检查。指甲扁平,表示消化系统的功能较差,易患消化不良或慢性胃炎。 指甲颜色的改变也反映身体健康。指甲中间出现一条黑线,很多人会以为是外伤或是细菌感染;其实有可能是黑色素瘤,不能轻忽。若发现此黑线有加深、往外晕开的情形,赶快找皮肤科医师检查。 对中医而言,指甲为“爪甲”,和“肝血”的健康有关,如果肝血的丰润度够,指甲就会平滑、健康;反之,指甲会有斑点、绉摺、波浪或是变形、变色的现象。这里所讲的肝血跟西医里的“肝”不同,是指气血的循环,循环不佳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及消化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当指甲严重变薄而脆,甚至会痛时,常是气血不足,或有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有些先天不足或中医所谓肾气不足的人,指甲也会较软,而且合并有耳鸣、腰痛、记忆力减退、掉发等情形。指甲严重变厚、枯萎无泽而脆弱,常见于老年人、甲癣、类风湿、骨质疏松及营养不良者。 当然,指甲的质地非一成不变,指甲会随着身体气血循环及个性体质的改变而产生变化。 2020-02-22 | 蒙了蒙了

2020庚子岁运气养生要点

2020年1月20日为大寒节气,从五运六气学说的角度来说,大寒节气已经进入了庚子年的岁运和岁气运行周期。 五运六气学说,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生动诠释了天地自然规律和人体生命规律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养生上践行“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以达 “养之和之”“谨守其气,无使倾移,其形乃彰,生气以长”。2020年1月20日为大寒节气,从五运六气学说的角度来说,大寒节气已经进入了庚子年的岁运和岁气运行周期。鉴于大寒节气是运气学说中气运交接的节点,现对2020庚子岁运气特点、发病情况略作分析,并给出近阶段的养生建议,供大家参考: 庚子岁的运气分析 回顾过去的2019己亥岁末,受少阳相火在泉影响,呈现暖冬趋势,气候、物候、证候特点与《黄帝内经》中己亥岁“终之气”(小雪至大寒)描述的情况吻合,“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冬天不冷,很多地方出现植物抽芽、开花,冬行春令,天地自然之象与人体生理病理之象相通相应,临床多见上火、失眠、口苦、头晕等少阳证。此外,因为客气为少阳相火,火克金,容易出现肺系疾病,但很多普通感冒,虽然很快症情缓解,但是会出现较频繁、持久的咳嗽,用小柴胡汤加减法取效较佳。 2020庚子岁,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中见太商金运,属于运气同化中“同天符”,同时气克运,为“天刑年”,全年气候变化波动比较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倒春寒”值得关注 庚子岁初之气(1月20日~3月20日),主位少角木,客气太阳水,中见金运,风寒燥三气杂合,可出现“寒乃始,蛰复藏,水乃冰,霜复降,风乃至,阳气郁”的状况,甚至二之气(3月20日~5月20日),也会“寒气时至”。民谚有“大寒不寒,人马不安”,结合己亥岁的暖冬,运气胜复自我调稳机制,庚子岁初倒春寒几率大,会出现“关节禁固,腰痛”等,平素阳虚、偏寒体质、腰腿有旧疾和风湿、类风湿患者以及心脑血管患者特别需要注意防寒保暖。 局部散发传染病需注意 《黄帝内经》指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2019年“冬行春令”,阳气失藏,有造成2020庚子岁出现疫病发生的客观因素存在,且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为主,可局出现部流感、病毒性肺炎、痢疾等。平素体虚者应做好防护,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注意肺系疾病发病 庚属金,在藏为肺,在窍为鼻,在体为皮毛,在病为咳,加上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容易出现“民病咳喘、血溢、血泄、鼽、嚏、目赤、疡……”注意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皮肤病以及一些出血性疾病的发生。针对这些症状,可以用乌梅30克、仙鹤草30克、地骨皮10克、防风5克,煎水代茶饮。 ◆夏季尤注意心脑血管病 三之气(5月20日~7月22日),主位太徴火,客气少阴火,中见金运,二火胜运,会出现“大火行”,天气炎热,同时“寒气时至”,容易出现“民病气厥心痛”,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人,要注意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庚子岁养生注意事项 ◆顺应阳生吹卯时风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应夜卧早起”,对人体而言,最佳的睡觉时间应该是晚上22点前后,保证6~8小时睡眠,大寒过后春天的气息已然嗅到,阳气开始萌动生发,这时大家应该早起了。晴朗的早晨,吹吹卯时风(5~7点),如《朱子家训》所论“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做好开窗通风、换气。 当然,此阶段早晚温差大,不时还有寒流侵袭,而且多风邪,需注意随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尤其是体弱的老人和小孩要多加注意。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适度的运动锻炼可增强抵抗力,但是不建议进行较为剧烈的运动,推荐做有氧运动,可以选择散步、快慢走交替、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外出踏青、郊游、放风筝等等,平时工作间隙多伸伸懒腰、做踮脚。以微微出汗为佳,不可大汗淋漓。注意避风,勿被凉风吹。 ◆调节情志以顺春气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注意保持情志愉悦,保持“恬淡虚无”的好心态,避免过度的情志偏激,以保持体内气血条达,尽可能做到不大怒、遇事不慌张、不生闷气、不生怨气。特别是今年为庚子年,从五运六气来说属于金运太过之年,金乘木,肝木受郁,更加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平素易有情绪抑郁者尽可能不要独处,多安排一些户外活动,动静结合,以达到心身康泰。亦或约上三五好友聚聚会,聊聊天,以减轻孤独与寂寞感。天气晴朗时多晒晒太阳,对稳定情绪也很有帮助;还可以多听听旋律优美的音乐,清代医家吴尚先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佩挂运气防感香囊 我国自古民间就有佩戴香囊的风俗和习惯。此阶段流感、水痘、肺炎等等疾病易发。佩戴防感香囊可以调节气机、疏通经络,使气血流畅、脏腑安和,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起到防病保健作用。 推荐一款自制香囊:药取,艾叶10克、油松节10克、丁香5克、白芷10克、薄荷6克、石菖蒲10克、川芎15克,药料研粗末,装入小布袋,佩挂在脖子上或挂在家庭房间、卧室门上。 ◆食疗芫荽葱白防寒 配方:连根香菜3~5棵,连根葱白5~7根,白萝卜100克(切薄片),生姜3片(约10克),制法:将香菜、葱白、萝卜、生姜分别洗净,切碎共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煮10~15分钟,也可稍加1~2匙老红糖共煮,滤出汤液,趁热喝下,盖被休息,寒出而解。此汤成人、儿童均适合。香菜,学名芫荽,温,辛,归肺、脾经,有发表、健胃的功效。香菜根还能够发汗退热。葱白,味辛,性温,归肺、胃经,可发汗解表,通阳,祛痰。白萝卜,味辛、甘,性平,归脾、胃经,有消积滞、化痰清热,抗病毒等功效。不慎感受风寒后可服此。 ◆运气处方防流感 处方:紫苏5克、淡豆豉3克、炒枳壳5克、炒厚朴5克、制半夏5克、陈皮5克、生甘草5克、生姜3片。 此方根据清代学者王勋《慈航集三元普济方》所定庚子春日外感方,可作为预防普通感冒、流感,保健用药,每日1剂,水煎服,每周2~3次。(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服用) 2020-02-22 | 通用大师

药物减肥需慎重 减肥药治不了“脑子”的病

当今减肥是一种流行时尚,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减肥方法,如保健品、保健茶、中药、西药等等,对于青壮年是一种吸引,尤其是爱瘦身者,不管什么原因肥胖的,都要减肥。 正确减肥原则:1、减肥不节食、不厌食;2、减肥不腹泻;3、减肥不伤身;4、减肥不乏力。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因为西布曲明可能增加严重心血管风险,决定停止西布曲明制剂和原料药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已上市药品由生产企业负责召回销毁。此次被责令退市召回的含有西布曲明的减肥药品有曲美、澳曲轻、可秀、赛斯美、曲婷、浦秀、亭立、奥丽那、曲景、新芬美琳、希青、申之花、衡韵、苗乐、诺美亭等15个品牌的同类产品。 有关减肥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减肥者你知道吗? 一、引起脂性腹泻 患者服用减肥药后总是感觉肚子里不舒服,又胀又疼,老想上厕所,一天大便两三次,且大便里还有一层油。有的患者出现油屁、胃胀气、急便及排便失禁,有的伴有搔痒、荨麻疹等。 【用药指导】减肥药罗氏鲜常引起上述症状。这种药是肠胃道脂肪分解酵素的抑制剂,能降低小肠对脂肪的吸收约30%,长期使用会造成脂溶性维生素A、D、E、K等维生素缺乏,并引起皮肤干燥。因此服用三个月后必需配服维生素,建议每天晚上睡前补充一颗多种维生素丸。这种药物作为减肥药物是否绝对安全正在评估,建议18岁以下儿童、孕妇及哺乳期的女性不要轻易服用。 二、引起兴奋 胖人一般都爱瞌睡,但服用减肥药后出现特别兴奋症状,不但白天不瞌睡,晚上躺在床上也睡不着,初期感觉精神很好,长此以往,必将引起精神失常症状。 【用药指导】减肥药安非他明常引起上述症状。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患者还会出现情绪不稳定、妄想、产生幻觉、睡眠出现障碍等症状。而且安非他明还容易上瘾,一旦上瘾,戒断的过程非常痛苦,甚至可能出现焦虑、沮丧、疲倦、嗜睡、暴饮暴食等症状。因此,含有这种药物成分的减肥药绝对不能轻易服用。 三、引起食欲减退、头晕目眩 服用减肥药后胃口变得很差,吃不下东西,体重虽有所下降,但常感觉目眩、头痛、嗜睡,甚至有些心悸。 【用药指导】减肥药中有一种食欲抑制剂叫芬氟拉明,常服含这种成分的减肥药不但抑制食欲,还会造成心脏瓣膜损伤及肺性高血压等问题。该药为处方药,但有小药店仍在违法销售。该药连续服药时间不应超过6个月,否则易发生耐药性及依赖心理。其他不良反应还有非腹泻性大便次数增多、轻度腹痛、头晕、乏力、口干等,但一般均能耐受,持续用药可逐渐消除。尚可有嗜睡,抑郁及夜尿增多。精神抑郁症、癫痫病人及孕妇忌用。严重心律失常、高空作业者及驾驶员慎用。 四、引起口干舌燥、心跳加速 服用减肥药后每天都觉得口干得很,喝水很多,甚至出现嘴唇干裂,还会出现头痛、睡不着觉、心跳加快症状。 【用药指导】上述症状是减肥药西布曲明常见不良反应。该药物抑制神经传导物质的再吸收进而达到抑制食欲的效果。近年发现该药还可能使人的记忆力受损。还有数据证明这种成分还会引起其他脑血管问题,表现为意识模糊、头晕和视觉异常等。可能增加严重心血管风险,减肥治疗的风险大于效益。因此,该药最近被包括我国及美国、欧洲等国家禁用。 五、引起贪睡、多尿 服用减肥药后变得非常贪睡,一天到晚睡不醒,而且嘴唇总是千千的,并且多尿,浑身无力。 【用药指导】在减肥药中,可能含有另外一种常见的食欲抑制剂PPA(苯丙醇胺)。这种成分在感冒药行业已经是“臭名昭著”,在减肥药中,也有很多国家禁用。服用含PPA的药品制剂后易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还有过敏、心律失常、高血压、失眠等症状,这表明这类药品制剂存在不安全问题。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召回了所有含PPA的感冒药及其他药品制剂。 六、引起失眠、心悸 服用减肥药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失眠,有时候会莫名其妙地觉得眩晕,甚至感觉心悸、难受。 【用药指导】服用含有麻黄素的减肥药,能加强身体热量消耗及脂肪分解。但国外的一些研究报告评估指出,麻黄素的潜在危险性高于减重的治疗效果。失眠和心悸是其典型症状,有时伴有发热、出汗、口渴、焦虑、头痛等毒副作用。有关该类产品副作用的报告使许多人相信,尽管麻黄素是从天然草药中提取而来,但它绝不是安全、有益身体健康的药物。与咖啡因一起服用时副作用会更明显。长期服用了含有麻黄素的减肥药物还可引起突发心脏病,这种药物在加速心脏跳动的同时,也大大加重心脏负担,甚至引起死亡。 七、引起吐泻,甚至虚脱 服用减肥药后出现肚痛难忍,腹泻不止,像是食物中毒吃坏了肚子的感觉,甚至虚弱无力,出现脱水。 【用药指导】减肥药中,多含有泻剂。泻剂本不属于减肥药物,但是因为泻剂可以减少食物停留在肠胃道中的时间及被吸收的几率,故常常被误用或滥用做减肥药物。泻剂如果不能正确使用,也会带来相当严重的后果。以番泻叶为例,很多人认为它是纯天然的草药,用于减肥或者治疗便秘完全没有副作用,其实这是一种大错特错的观点。番泻叶服用不当,轻者可能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重者甚至可能诱发上消化道出血、女性月经失调,甚至还有人因为服用番泻叶而上瘾,导致停用后不仅便秘更为严重,还会出现心烦失眠,焦虑不安,全身不适等症状。 八、引起肚子胀、肚子痛 服用减肥药之后,感觉肠胃总是胀得鼓鼓的,并有肚子痛。 【用药指导】减肥药中含有醣禄锭时可引起腹胀腹痛。醣禄锭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服药者血液中肝脏酵素会升高,有人在服用醣禄锭期间,因为肝炎而死亡,虽然目前尚未证实醣禄锭与肝炎之间的相关性,但最好还是不要掉以轻心。 九、引起低血压 服用减肥药之后,自主感觉尿多,随后觉得自己身体很虚弱,甚至有时觉得眩晕,测量可发现低血压。 【用药指导】减肥药中可能含有利尿剂。利尿剂一般用于利尿及降血压,身体中的尿液大量排出,自然能让体重暂时性下降,因此利尿剂也经常会被添加在减肥药或茶之中。但利尿剂,顾名思义,减的是身体的水分,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减肥。从长远看,这种减肥不但无效,反而可引起不良反应,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低血钠及恶心、呕吐、腹泻、口干、疲乏、心律不齐等副反应。 温馨提醒 减肥没有灵丹妙药。迄今为止,世界上尚没有发现一种能有效减肥又对机体没有任何不良反应的药物。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减肥保健药或食品有一部分成分不明,作用机制不清,没有经过正规的临床试验,减肥效果不可信。有的甚至添加了一些对人体有害的违禁的药物成分。如甲状腺素,这是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药物。正常人服用后,除体重减轻外,会出现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症状,如心悸、多汗、脉搏增快、失眠、呕吐、腹泻、发热等。 减肥的关键是饮食结构科学合理,注意体力活动,也就是少吃多动,减肥药只能起一些辅助作用。 2020-02-22 | 揽月

人和五行

五行用现代观点来说就是各种物质都由分子或原子组成,分子原子只要不是在绝对零度的情况下就会产生振动,这种振动和物质的组成成份和温度有直接关系. 振动和暗物质和暗能量有直接相关的联系也就是说每种物质粒子都有着不同波长的暗物质暗能量的互动关系,这种由粒子振动和暗物质暗能量结合的波长不同在望气观察下分为五种颜色(不只有可见光才能看到物品,现代以经有不少方式代替可见光观察物品比如红外线等,以气这种比光子更小的媒界来代替可见光通过松果体来视物来看到物体的能量场颜色也就可以理解了),以这种能波长产生的颜色进行的物质分类就是五行. 古人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这五中物质还会相互转换,还发现它们有的会有利于物物质间的转换有的则是克制物质间的转换于是有了五行的生和克,生和克也是最早的阴阳思想的产生.     人身体的物质组成是由基因决定的,也就是人的先天.决定了身体在正常体温下的物质组成也就决定了人身体的粒子的波动这种波动也就决定了人的气场的组成形式和内容.这种气场覆盖在全身各处的每一个细胞,也就是说人的气场能感应到每一个细胞的物质组成是不是和基因指导构造的相同,如果不同则调运相应的物质来进行补充. 而粒子的 因身体功能的需要每个细胞都分出一部分气来给身体来统一调运,其中一部分和血液结合称为营流在血管中,还有一部分由纯的暗物质暗能量组成以气场形式存在和血液中的营相伴运行称之为卫.卫的感知能力要高于营所以卫能够感知那里的细胞更需要营养通过改变人体细胞波动来指挥一些微小的神经肌肉关闭或打开微小血管来决定血液流向靶细胞.当然了这种以波动形式来感知身体物质的方式也是有缺点的一些和人体相似的物质比如人体代谢的废物和细胞衰老后分解的物质就比较难以被发现排除,这样情况就要从食物中摄一些物质和身体中的物质发生生克反应,而活性的细胞是有能力进行还原反应的,而体内垃圾则没有还原的能力这样体内垃圾就会被发现排除,中药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打通经络排出人体产生的有害物质,所以中药讲的是入经. 2020-02-21 | 天兵虾将

中医的衰落是缺少动力

中医是个安逸的职业,其它职业硕士技师只要六年无进境,它的业务水平和普通的技术工人相当.中医则是年纪越大越值钱. 在这种体制下发展动力缺少就是必然的只要混年头就会有成就,就没多少人有发展中医整体水平的动力了.导致中医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其对基础理论的误解和曲解有极大关系,一个中医人可以将书上的阴阳五行倒背如流可没有一个中医真的懂了其中的含意.经络这个词整天挂在中医人的嘴上可他们没有一个人能真正的找到经络(比如中医说的得气我随手就能找到经常让人麻的如同上刑一样). 中医人对于阴阳五行以及经络就象一个盲人在摸一幅画摸的时间长了可以感觉到有些地方由于颜色不同而在画上有些温度不同当然是摸的年头长了经验也就多了.而对于明目人不用摸就知道这画上画的什么,由那些颜色构成.没有望气方法中医在阴阳五行,经络方面就是一个盲人.就是再给中医人一千年中医人还是找不到经络,也理解不了阴阳.一个行业的理论就是用来指导的,学了后用来举一反三的,会让一个行业天天进步今天先进的明天也许就落后了没人用了. 再看中医两千年的理论(这个理论也没被正确理解)一千年前的秘方.中医人引以自傲的秘方秘术恰恰说明中医的停步不前几百上千年没有进步.中医的气不过是现代前沿科技的暗物质,它只是前沿科学不是超科学.中医的气血指的就是做为暗物质的气推动微循环中的血液来保证血液中营养进入细胞的最后一公里,使人体的细胞组织能均衡得到充足营养,剩下的身体自行完成它的所有潜能.暗物质做为这个宇宙的最大推手当然也是人类物质平衡的最大推手,所以气也就是暗物质做为人的生命能量场来保证人的健康也是合理的. 2020-02-21 | 松树林
关注:(3) 文章数:(6777)
+关注本站 订阅号:106
    天机APP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 天机易学院
天机APP下载中心